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图忆| 殡葬改革的那些年:如何与这个世界最后作别

澎湃新闻记者 史健 综合报道
2015-04-05 09:11
来源:澎湃新闻
快看 >
字号

        近日,人民日报曝光的珠海殡葬窝案中大到墓园石料、棺木购进,小到骨灰盒采购、鲜花配送,殡葬服务中心大大小小负责人无不雁过拔毛、中饱私囊。这让殡葬业的腐败与暴利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焦点。而殡葬改革50余年来,行业垄断与暴利、农村二次埋葬等成了绕不去的槛。自1956年中国推行殡葬改革以来,城市人面对的是垄断经营下一路高昂的丧葬费用,农村人面对的是移风易俗的情感转换。而最终,人们所面对的是一个关于如何与这个世界最后告别的选择。

1880年,英国《The Graphic》刊印的清末大户人家的出殡队伍版画。CFP 资料

        人们的殡葬活动长期植根于农耕社会文明,广泛沿袭了遗体土葬的习俗和厚葬久丧的传统。 《礼记》说:“众生必死,死必归土。”而且讲究“棺椁必重,衣食必多,文绣必繁,丘陇必巨”。除了“入土为安”的思想,丧葬习俗也是乡土社会中人们交往的重要一面。虽然佛教使火葬曾在唐宋两朝盛极一时,但到了明代政府严禁火葬,重归土葬,土葬才又重新成为汉人的葬俗。

民国时期出殡队伍中巨幅纸人

        到了解放初期,由于粮食产量不足,保护耕地,养活十三亿人口成为一项基本国策。而土葬通常被认为迷信和浪费,且会占用耕地,导致瘟疫,所以国家提倡推火改土。1956 年4月27 日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等151位老一辈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签名倡导实行火葬,只留骨灰,不保留遗体,并且不建坟墓,从此拉开了殡葬改革的帷幕。新中国的殡葬改革,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倡导阶段(1949~1985年);法制阶段(1985年以后)。

早期移风易俗推行火葬的海报

        1965年7月内务部颁发(14号)《关于殡葬改革工作的意见》,该文件分为4个部分:“一、大力推行火葬”,“二、改革土葬”,“三、改革旧的殡葬习俗”,“四、把殡葬事业统一管理起来”。这是我国在全国范围内(首先是大、中城市)全面推行殡葬改革的开始,也是全面推行火葬的开始。火葬、从简成了建国后殡葬改革的两个关键词。

1986年5月14日,浙江温州苍南县渡龙村,送葬队伍。 CFP 资料

        1985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这是我国殡葬工作的第一个全国性的行政法规,标志着我国殡葬改革由倡导阶段初步进入到法制阶段。根据规定,殡葬改革分成推行火葬和不推行火葬的地区。有些地方县、市境内虽建有火葬场,但相距过远,运送尸体确有困难的地方,依据规定可划为土葬改革区。在土葬改革区的平原地区则实行深埋,不留坟头,不占用耕地。

1993年8月24日,渤海,为死去的亲人海葬。CFP 资料

        其后,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逝世后的骨灰撒海方式,开辟了中国海葬的先河。

1997年,在北京一处墓园为亲人烧纸花的男子。

        1997年7月,国务院颁布实施《殡葬管理条例》,提出殡葬管理的方针是: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它概括了过去40多年中国殡葬改革的要点。

挂着“田间地头坚决不留坟头”的宣传标语,被人从中间点燃。CFP 资料

        而随着新中国人口数量的大幅增加,土地尤其是耕地愈发稀缺,逐渐成为“平坟还田”的最主要原因。50年来全国各地"平坟还田"累计达数千万亩。但实际有的地方只要能收罚款, 管理部门对土葬行为听之任之, 以致有钱的农户进行土葬, 交不起钱的只能火化。

2013年清明,上海松鹤墓园,从上海警用航空队直升机上俯瞰上海松鹤墓园内前来祭扫的市民。杨深来 澎湃资料

        国家鼓励老百姓用墓葬形式安安葬骨灰,但公墓只是殡葬改革的过渡形式,国家对公墓用地审批采取严格的限制。据最近发布的《殡葬绿皮书》披露,中国大部分省份的现有墓穴都将在10年内用完。“生于此地,葬在彼地”成了一种无奈的选择。

上海一处墓园附近就是林立的商品房。高剑平  澎湃资料

        除了墓穴数量有限,价格更是让人感叹“死不起”。据《殡葬绿皮书》统计,目前北京低档墓价少则近4万,中等墓约7万,高档墓可达几十万。在北京、上海等多地,由于墓地价格飞涨甚至超过房价,“阴宅”已经贵过“阳宅”。

2012年12月18日早晨,在太原市龙堡村在建小区内,被网友誉为“史上最牛的钉子坟”开始迁移。此前因与开发未达成协议,这座孤坟已经矗立了3年。CFP 资料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土地变得越发金贵。死人与活人争地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出现了“钉子坟。”

厦门一处高档骨灰室,铺有地板,干净整洁,甚至配有空调维持恒温。CFP 资料

        据统计,2015年中国殡葬业市场规模超过700亿元。巨大的利益驱动下,逐利者众多。而因火化等服务需严格遵守政府定价,“以墓养馆”成了殡仪补贴亏损的法子,大多数殡仪馆需要在骨灰盒和墓地等殡葬用品的售卖上弥补损失。

宁波一处豪华墓园内,一座座形似江南民居的“阴宅”,设计有漂亮的碑刻、马头墙等元素,一座“阴宅”可入驻多位逝者。不过这些“阴宅”价格也不菲,每座需要十多万元。CFP 资料

        虽然殡葬改革推行50余年,城市火化率一直在提高,但传统的厚葬风并没有完全消失,攀比之风一路将治丧成本推高。

2012年的清明,南京墓园中前来扫墓的人带着一幢“别墅”。CFP 资料

        而每当清明时节,殡葬用品市场上陈设着的各种用品也昭示着“事死如事生”的传统观念并没有完全消失。

2013年4月4日,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舒庄乡后陈庄村东,麦田里倒地的墓碑和坟头。CFP 资料

        五十多年来, 推行火葬在城市取得了显著成效, 民政部的资料显示, 一些城市火化率接近100%, 许多大中城市火化率保持在80% ~ 90%。城市的殡葬改革相对容易,人们与土地的联系已经不那么紧密。而相较于快节奏的城市,乡村生活仍旧显得变动较小。在农村,以“移风易俗”等名义开展的平坟运动,如何与普通民众的朴素情感和信仰达成平衡、兼容,仍是一个待解的难题。多年来, 在广大农村逝者被强制火化, 然后再理直气壮地土葬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和不争的事实。河南周口的平坟运动更是招致了征地还是殡葬改革的疑问。

2012年11月21日,河南省周口市, “就这点地方还要花3000块钱“,张方老人对着儿媳的墓叹息。CFP 资料

        虽然政府在农村推行公益性墓地,但公墓的公益属性落到普通百姓老人头上时,往往已经大打折扣。最离奇的是,有非法墓地为了取得农村公益性公墓证,将还没有死去的村民的名字刻在墓碑上,好凑数满足本村村民埋葬率,以便造成既成事实。

2014年5月28日,安徽安庆市陈瑶镇苎镇村村民徐张氏在丈夫的供桌前哭泣。老伴曾对她说:“自己睡不了棺材,新墓地位置太远了”。他的儿子则告诉记者:“我们支持(殡葬改革)的政策,但是时间表太急,公墓设置太少、位置太远”。 许海峰 澎湃资料

       乡土关系社会中长久形成的风俗、人情和面子自有其强大的生命力。“风俗”的力量在于它内含的“仪式感”左右了人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和行为选择。而行政部门强力推进殡葬改革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也容易引发反弹。

2014年5月26日,安徽枞阳县,工人在砸毁张来保的棺材。当天,他们获得当地政府补贴的1500元。许海峰 澎湃资料

        安庆悲剧产生的原因在于,在政策制定者眼中,棺木仅仅是“木”。而对这些自尽的老人而言,棺木却是他们死后的“家”。民政部101研究所所长李伯森表示:“长期以来,我国没有建立一套衡量殡葬改革成效的综合性评价体系,导致微观层面的火化率,就成了衡量殡葬改革成败的唯一的导向性考核指标。” 李伯森强调,在殡葬立法缺失、作为法律法规补充效力的殡葬标准体系建设不完善的情况下,行政法规修订的滞后,必然导致依法行政效能弱化。

2014年5月26日,枞阳长溪村。从四处收来的棺材对放在农地等待处理,据当地市民目测,这里三天下来已经收了400具棺材。许海峰 澎湃资料

       无论是在城市抑或乡村,相比高昂的墓地,树葬,花葬,海葬等更经济环保的选择却陷入推广难的尴尬。多地对选择生态葬的丧户提供补贴,但收效仍然不大。自1956年国家推行殡葬改革以来,城市的人面对的是垄断经营下一路高昂的丧葬费用,农村人面对的是移风易俗的情感转换。而最终,人们所面对的是一个关于如何与这个世界告别的选择。

上海一处墓园中,鲜花遗落在地上。孙湛 澎湃资料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