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对话“反腐英雄”郭建民之子:父亲举报贪腐,家人厄运不断

澎湃新闻记者 孙丹
2015-04-11 11:45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人物 >
字号

郭建民在1964年获得河北省劳动模范称号。

        “父亲对腐败深恶痛绝,他坚持向中央反映事实和问题二十多年。之后,家里就遭到多次报复,姐姐至今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在河北邯郸肥乡县,被称为“反腐英雄”的郭建民,家喻户晓。4月10日,他的二儿子郭会增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由于父亲的坚持,也令家庭一直被“厄运”笼罩:父母亲、大哥都曾遭遇不公、名誉受损,大姐郭桂芳至今下落不明……

        郭建民的遭遇被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关注。最新消息显示,肥乡县委召开了多部门协调会,并对包括公、检、法在内的多个部门进行分工,要求有关部门按照任务分工认真调查核实此事,并给当事人家人“一个合理的答复。”

        郭建民家“厄运”的源头要追溯到1982年。

        那一年,郭建民任肥乡县常耳寨公社书记。他作为代表参加当年肥乡县党代会时发现,选举中存在很多极不正常的现象和违反民主选举的因素。于是,他写信向新华社河北分社和中央反映。新华社记者随即以内参形式向党中央报告。当时的中央领导同志作出了批示,随后三四十名违法违纪的领导干部被严肃处理。

        之后,事情开始变得“奇怪”。

        在1984年时,郭建民突然被开除党籍、撤销职务、停发工资;后来在郭建民坚持上访中得到省委领导重视,恢复了党籍,重新调动了工作。而在1990年时,郭建民大女儿郭桂芳在县农业局上夜班时,莫名失踪,从此杳无音讯。

        郭会增及其家人一直怀疑,这些“厄运”都与郭建民坚持反映腐败问题,并令不少领导干部“落马”有关,“父亲在1982年揭露了选举作假之后,还陆续反映了多起大案件,得罪了不少人。”

        郭建民曾是一家人的骄傲。在上世纪60年代,因郭建民表现突出,事迹曾被刊登在《河北日报》上。同时,他还是1964年河北省的劳动模范。可以说,他是县里的先进人物。谁曾想,一家人的骄傲却因直言,带来无数“麻烦”。

“反腐英雄”郭建民如今只能卧床养病,身体状况很不理想。

        如今,82岁的郭建民已是耄耋之年,出现了间歇性的阿尔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此前还曾几次脑出血入院,已不能正常地与人进行语言交流,身体状况很不理想。

        因此,郭会增希望,能在父母有生之年,还他们一个公道和清白,“让曾污蔑、诽谤过父亲的媒体公开恢复他的名誉,挽回清白。”

        “现在最重要的是,姐姐的事情能破案。”郭会增说,从2012年开始,由于父母身体抱恙,自己为还他们清白和解决大姐的案件,不时跑北京上访,可问题难以解决,家里经济也比较困难。

        2014年,郭会增曾就郭桂芳在县农业局上班期间失踪一事,向法院提起诉讼,希望县农业局承认其为工伤。直到近日,还未有结果。郭会增表示,“我一直有反映情况,接下来工伤申请先放一放,破案最重要,先解决姐姐的事情,让父母放心。”

对话郭会增

        澎湃新闻:1982年肥乡县党代会选举存在不正常现象,是怎么回事?

        郭会增:当时,坚持执行三中全会路线的县委书记意外落选,其实是被弄下了台。我父亲是常耳寨公社书记,也是选举里的代表。他看到有腐败现象,是非组织活动,就直接用信件反映到新华社河北分社和中央,揭露了这个内幕。

        后来收到中央批示,要查处这个非组织活动。省里调查组和中央专案组还直接到肥乡县调查。结果,县里形势很紧张,没人敢说实话,我父亲说了实话,当时处理了三四十名干部。

        澎湃新闻:后来你父亲还反映过什么问题?

        郭会增:第一次反映问题是1981年,父亲刚调任肥乡县常耳寨公社书记。当时处理了一起公社和砖厂贪污群众22万元的事情,处理了7名公社干部和砖厂领导。

        1983年,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当时把肥乡县作为整党试点,希望以后向全国推广。可在当时的县工作组里,个别人为了捞取政治资本,弄虚作假,编造成果经验,欺骗上级领导。我父亲给中央写了十封挂号信,最后弄清了事实真相,又处理了一批人。

        1988年,肥乡县第一油棉厂领导玩忽职守,导致200万斤棉纸霉烂,当时父亲住在油棉厂,了解情况就上报了这个事情,4名主要领导人全部被撤职。

        还有很多,一时半会说不上来具体数字。不过大多数我都知道,有材料。之后家里就不断遭到报复。

        澎湃新闻:家里都遇到哪些麻烦?

        郭会增:1984年,父亲被开除党籍、撤销职务、停发工资。被开除党籍的原因是:诬告县领导、不上班、不交党费。

        反映的问题都得到中央批示,并处理了相关人员,怎么能是诬告呢?党费我们都交了,但是他们(县里)曾派人来退党费,来了三次,我还和他们发生过争执。

        1987年,父亲因为坚持不断向中央反映情况,他被恢复了党籍,但不是公开恢复的,不像他被处理时,那是在上千人的大会上,恢复党籍仅仅是在县委办公室开了个小会。

        我母亲也遭遇了不公。1985年,母亲在进行党员登记时,受到县委书记的干扰,不让通过。当时母亲还遭拳打脚踢,被拘留了13天。

        澎湃新闻:你大姐郭桂芳是怎么回事?

        郭会增:大姐在八十年代时是县农业局团委书记,肥乡县党代会事件后,县农业局无端辞退了大姐。后来在省领导干预下,大姐才恢复工作。

        1990年6月16日晚,大姐在单位值夜班期间失踪了。当时,我父母曾到公安局报案,担心大姐可能被害。

        一直到1993年,在县油棉厂背后的古井内发现了一具女尸,当时母亲赶到现场,看到尸体头发、衣着等都像大姐,就回家通知父亲去公安局报案,可等到家人再去现场看尸体时,公安局已经收走了,什么都没见到。后来公安局也没有通知我们去辨认是不是我大姐。

        我大姐之前一直帮父亲写反映腐败现象的材料,(我们猜测)可能就为了这个事儿,有些人对她恨之入骨。

        澎湃新闻:县农业局对于你大姐的失踪有做什么工作吗?

        郭会增:其实,在大姐失踪第二天,我母亲就去县农业局寻找。农业局当时也承认,大姐前一晚在局里值班,还有很多同事见过她。

        当时电视台和报纸上都登了寻人启事。后来其他地方发现女尸,就会通知我们家。县农业局曾派人和我父亲一起到张家口、北戴河、秦皇岛、北京、石家庄等地寻找姐姐下落。

        最后也没寻到。这么多年,我们家一直在找。我父亲得罪的地方官员太多,阻力很大。有冤没地方伸,家里也没什么能力,很难过。

        澎湃新闻:既然没找到你大姐的活人或者尸体,为什么有报道称去年你母亲向法院申请郭桂芳死亡?

        郭会增:2012年,我到信访局和中纪委反映问题。当时信访局批示限期60天把郭建民反映女儿失踪的事情认真查处,尽快解决。他们说要走法律程序,签了双向责任书,之后就报到法院了。去年10月,肥乡县公安局还抽了大姐儿子和丈夫的血样,要和1993年发现的女尸进行DNA鉴定,可抽完之后也没消息。

        按照法律规定,失踪三年后可以认定死亡,所以出了这个判决。

        澎湃新闻:当初家里人是否反对你父亲向中央反映问题?

        郭会增:刚发现腐败问题时,家里人也有点顾虑,母亲劝父亲不要反映,会得罪很多人。父亲就说,“我作为一个老党员如果都不管,谁来管。”

        后来,家里人常埋怨父亲,如果不去反映这些腐败问题,大姐就不会被害,母亲、父亲都不会被拘留。我哥也曾被抓进监狱,家里厄运不断。而且,大姐失踪的事情对父母打击很大,母亲气得心脏不好,父亲三次脑溢血也都与此有关。

        但父亲思想一直没有改变,直到脑出血,不能再进行下去。我们当地老百姓都知道他这个性格,但是包括反对我父亲的人,也挑不出他什么问题,只会说父亲“是个神经病,乱管闲事”。

        澎湃新闻:发生了这么多事情,你父亲是否后悔过?

        郭会增:他从不考虑这个,他就是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是个宁直不弯的人。相信真理犹存,相信国家。他还写过一百多首反腐败诗句。

        “风雨交加四十年,为国为民无怨言。惭愧为国贡献小,担心壮志未实现。无情岁月催人老,留下清白在人间。”这是其中一首写自己的。

        澎湃新闻:你现在希望怎么还父亲一个公道?

        郭会增: 第一,希望当时污蔑、诽谤父亲的《邯郸日报》能公开恢复父亲的名誉,挽回他的清白;然后,对父母亲两人之前受到的不公,讨个公道;同时,还要搞清楚姐姐的事情,追查凶手,姐姐是在上班期间失踪的,理应按工伤待遇处理。

        父亲毕竟年纪大了,加上脑出血,思维不怎么清楚,也不会说话。我作为他的儿子,惟愿父母一生清白,不想他们离开时,带着这些污点,希望在他们活着时看到清朗的那一天。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