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起追溯一下加班文化的兴起历史

2021-06-21 12: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译言·译眼看世界

近日,某大厂旗下工作室发布了一则消息,从6月14日开始推行“强制不加班双休”的政策。从加班管理机制表中可以看到,员工必须严格遵守周三健康日的作息要求,周三以外的工作日不晚于21:00离开办公区域,如果有特殊需要要提起报备审批。此外,全面双休,节假日休假严格按照国家法定节假日安排休假。

诸多网友直呼:好羡慕!也有网友表示,这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所以,从什么时候开始,年轻人开始信奉到点下班这一套说法的呢?毕竟在以前,加班可是成功人士的标志。今天的文章带大家一起追溯一下加班文化的兴起历史。

01

贪婪有益?

加班文化正在蓬勃发展,大多数人认为加班和长期疲惫是成功的标志。尽管我们对职业倦怠有所了解,为什么仍深陷此怪圈呢?

1987年,电影《华尔街》中那个肆无忌惮地抽着雪茄的戈登-盖柯告诉世人:贪婪有益。这部电影,实际上是一个警示故事,描述了工作和财富至上的高管们在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里加班工作,以达成更多交易和增加收入,没有人能阻止他们。

提到加班,许多人会想到工作狂或20世纪80年代、甚至是及金融业,但事实上,加班文化蓬勃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它正在蔓延到更多的部门和职业,只是包装略有不同。

新的研究表明,世界各地的员工每周平均投入9.2小时进行无偿加班,这一数据比一年前的7.3小时有所增加。联合办公空间里贴满了海报,敦促我们 "进步和磨练 "或 "更努力地工作"。亿万富翁的科技企业家们主张牺牲睡眠,以便人们能够 "改变世界"。自疫情发生后,我们的工作周变得更长,有时会在午夜发送电子邮件和Slack信息,我们的个人和职业生活之间的界限已经消失。

精神层面,我们离盖柯时代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遥远。然而,有一点是不同的:我们更加了解过度工作的后果,以及职业倦怠对我们的精神和身体健康造成的伤害。然而,正因为我们如此赞同加班文化,所以更需要文化上的改变,打消人们对加班的迷恋。

后疫情时代,会是改变的机会吗?

02

金钱永不眠

过度工作并不是硅谷或华尔街独有的现象。世界各地的人们出于许多不同的原因,都在长时间工作。

在日本,过度工作的文化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政府大力推动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重建。研究表明,在阿拉伯联盟国家,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程度很高,这可能是因为其22个成员国是发展中国家,医疗系统负担过重。

过度工作的原因也取决于行业因素,20世纪70年代一些的研究人员认为,许多从事帮助类工作的人,如诊所或危机干预中心的雇员,倾向于长时间工作,导致情绪和身体的疲惫,这种趋势也显示在疫情时代。

数百万人长期过度加班,是因为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象征,相信它能使我们走上成功的道路。无论无论是根据财富,还是Instagram上的发帖,加班似乎表示我们拥有一份梦想的工作,过着梦幻般的生活。工作的浪漫化似乎是中产阶级和上层阶级的 "知识工作者 "的一种特别常见的想法。2014年,《纽约客》称这种对长期过度加班的迷恋是 "一种邪教"。

"我们美化了这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实际上就是:呼吸、睡觉,醒来后整天工作,然后睡觉。"纽约大学管理学临床副教授阿纳特·利希纳说,"不断重复,无休无止。"

"金钱永不眠 "是1987年《华尔街》的信条之一,许多人认为这种工作狂的氛围为20世纪80年代这十年产生了影响,并延续至今。

03

我们对加班的美化来自何处?

我们对加班的美化倾向从何而来?为什么在富裕的西方国家,如英国和美国,认为让自己处于忙碌和压力中是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这种现象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 "新教伦理",即是一种由欧洲白人新教徒认为的世界观,认为辛勤工作和追求利润是种美德。牛津大学组织行为和领导力教授萨利·梅特里斯说:"后来,工业革命促进效率提高,奖励方式的不断提出,都进一步增加了长期努力工作的价值,并且以牺牲个人福祉为代价。"

在撒切尔和里根的雅皮士时代,当时追求实现阶级跨越,这十年里高消费变得更加普遍。此后,在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工作狂开始不以西装革履为标志,而是以连帽衫为标志,并且因为科技创业公司成长为谷歌和Facebook这样的巨头,权力也逐渐转移到了硅谷。

社会开始美化那些声称想改变世界的企业家,并介绍如何安排时间以获得最大的成就。梅特里斯强调了戈登·盖科和马克·扎克伯格之间的转变,后者认为是由 "对产品或服务的热情,或更高的目的 "所推动的。不过,正是许多新技术的应用促成了我们今天面对的长期加班和倦怠感。

如今,许多人长期加班是为了偿还债务,为了保住他们的工作,或者是为了在阶梯上迈出关键的一步(在许多情况下,公司希望员工长时间工作)。但是对于那些接受加班文化的人来说,也包含一种表演性的因素,不管是炫耀新买的车,或是从事 "梦想职业"。

几个世纪以前,人们会进行决斗,他们有一个决斗的疤痕,这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荣誉教授克里斯蒂娜·马斯拉赫说:"你战斗了,活下来了,这就是你吹嘘的资本。”的确,“我不睡觉。”就是这样的事。

04

通往倦怠的快车道

然而,这种工作崇拜也会产生倦怠。马斯拉赫说:"职业倦怠是有周期的,比如它重新出现,然后消失,又重新出现。"他从1970年代开始研究职业倦怠。

当时,职业倦怠的研究对象是戒毒所的志愿者和其他从事服务行业的人员,他们中的许多人整夜待命,并可能在工作中出现头痛、抑郁和烦躁。十年后,当美国和英国等地的经济发展时,资本主义的阶级固定性急剧上升,人们长期努力地工作。但是,当长期加班被推崇时,随之而来的倦怠却没有被提及。

世界卫生组织将职业倦怠定义为 "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没有得到成功管理而导致的 "综合症,其特点是疲惫感、对工作的负面感受和职业效能的降低。换句话说,它让你感到没有人性,身体和情感上的疲惫,并质疑你当初为什么接受这份工作。该机构在2019年正式承认职业倦怠为一种 "职业现象"。

"今天,一切都乱套了。"利希纳说,几十年前,"这种情况与你今天看的完全不同。”她说,很多职业倦怠的 "文化”来自华尔街,现在更糟糕,因为我们把几乎不睡觉的科技企业家视为偶像,特斯拉和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2018年发推文说,当谈到他的公司时,"虽然有很多地方工作很轻松,但从来没有人靠每周工作40小时改变世界。"

工作到5点,然后去喝酒,10点再睡觉,这是20世纪的做法,但21世纪却不同,利希纳说:"我们生活在一个24/7的文化中。社交媒体是24/7,通信是24/7,亚马逊总理是24/7,一切都24/7,它们没有似乎固定的界限。"

然而,尽管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努力工作,但年轻工人却面临着更大的经济压力(学生债务,加上更低的工资和更高的房价),寻找 "工作激情 "的压力,以及在越来越不稳定的就业市场上找到稳定工作的压力等潜在的组合,可能有一些变化的迹象。

2021年3月,高盛公司13名一期分析师进行的模拟员工调查发布,受访者说他们平均每周工作95小时,每晚睡5小时。“这已经超出了‘努力工作’的水平,是不人道的。"一位受访者说,BBC也关注到了这一调查。在其他地方,在TikTok上,一些用户开始与心理疾病作斗争,并建立了社区,公开讨论抑郁症、恐慌症和倦怠。

尽管疫情带给人类无尽痛苦,但它也迫使我们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看待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上个月,LinkedIn对5000多名用户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调查。50%和45%的受访者表示,自从疫情出现之后,工作时间或地点的灵活性和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对他们来说变得更加重要。梅特里斯说:"这场大流行病的影响力很大,不仅使许多最重要的事情变得够更加突出,例如健康、家庭、关系,还打乱了一些人的规划和日程。

面对这种状况,一些公司已经开始提议为员工提供更有效的心理健康计划,包括免费治疗课程或免费使用健康应用程序等福利。然而,专家认为,我们目前不可能进入一个优先考虑健康的时代。

例如,虽然技术使我们可以无限期地在家里工作,但它也将我们束缚在整天的工作中。如果有一个集体电话,工人们从伦敦、东京、纽约和迪拜拨入,一些人将不得不在2点起床。如果他们不这样做,公司就会找到能做到这些的人,因为只要把金钱、地位和成就美化,总会有一些人努力想要获得它们。

利希纳说:"我们在很久以前就把工作场所非人性化了。”对于许多公司来说, "如果你不工作,那么别人会来做。如果这样做没有用,我们就引入人工智能。" 过度加班,根本不值一提。

这就是她不相信职业倦怠会在将来得到解决的原因。"这一定不是人们喜欢听的信息,人们认为与雇主的关系是“我努力工作,你关照我”,而这是20世纪的心态。

我们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我们可以优先考虑健康,或者优先考虑在凌晨三点发送电子邮件,而这将给老板留下深刻印象。让人们在家工作只能缓解负担的。必须由员工来拒绝长期加班,也必须由公司来转变员工的看法。

马斯拉赫说:"有的工作场所不利于健康,如果有任何机会来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现在是时候了。"如果你把一棵植物放在花盆里,不给它浇水,给它糟糕的土壤,没有足够的阳光,我不在乎这棵植物一开始是多么的惊艳,因为它不会茁壮成长。"

原文链接:

https://www.bbc.com/worklife/article/20210507-why-we-glorify-the-cult-of-burnout-and-overwork

原作者:Bryan Lufkin

译者:Jasmine

监制:April

版权说明

本译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非商业转载请注明译者、出处,并保留文章在译言的完整链接。商业合作请联系editor@yeeyan.com

原标题:《被嫌弃的加班文化曾经也是成功者的标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