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979年,德国导演施隆多夫拍了伟大的电影《铁皮鼓》

凤凰网
2015-04-14 15:04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电影《铁皮鼓》的主人公奥斯卡

        【编者按】当地时间4月13日,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去世,享年87岁。其1959年发表的小说处女作《铁皮鼓》对格拉斯而言可以说是一个“负担”,他从来不说这是“我最好的小说”。但时至今日,读者对格拉斯作品的兴趣都还集中在《铁皮鼓》上。

        1970年代末,德国导演沃尔克·施隆多夫将小说搬上银幕,该片与《现代启示录》分享了1979年法国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次年拿到了第52届美国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进入21世纪,《铁皮鼓》早已成为世界电影教学课本中,最重要的一章。电影的成功,也让小说获得了持续的全球影响力。不过和小说一样,电影刚问世时也因为“色情”而备受争议。

        2013年10月,电影《铁皮鼓》导演施隆多夫在华举行的德国电影节暨施隆多夫影展上,详解了他拍摄这部电影的重要细节。

        以下文字为凤凰网作者波米根据现场的翻译录音整理并以施隆多夫为第一人称。(本文有删减)

施隆多夫向中国影迷解析《铁皮鼓》。摄影:波米

为什么要拍《铁皮鼓》

        《铁皮鼓》是我第13部片子,之后我又拍了二十多部片子。我是因为一个很偶然的因素才促使我拍了这部电影,如果没有这些因素的话,很难以想象我能拍《铁皮鼓》这个作品。

        这个片子是基于君特·格拉斯的小说来改编的,君特·格拉斯创造了一个类似于童话的世界,就是有一个侏儒奥斯卡,这个奥斯卡不愿意长大,然后他在暗处不断地观察成人世界……

        奥斯卡是跟纳粹同时诞生的,也就是他在生长过程当中,纳粹的时代已经来临了。他在入学那一刻也是希特勒掌权之时;而当希特勒派大军侵占巴黎的时候,奥斯卡也跟随纳粹去了法国;盟军进行诺曼底登陆,奥斯卡恰好也在那里。最后,在苏联红军占领了他的家乡但泽时,他恰好也回到了家里。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铁皮鼓》的情节设计非常巧妙,这个故事其实并非以小奥斯卡的成长为主线,它参照的是所有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以上也是我着手拍这部君特·格拉斯小说的原因,因为这个小说涵盖了德国历史很重要的时间段,而这些时间点发生的事件甚至与全人类命运息息相关,这使我对这个故事兴致盎然。

        大家知道,我经常将一些名家的小说改编成电影,那么我是怎么做的呢?许多作者在撰写小说时习惯把自己曾经的经历进行演义,然后投放到自己的小说中去,很多名家作品中都有作者自己的影子。那么,当我们要把名著拍成电影时,我们做的事情其实是正好相反的:作者是从现实生活进入到虚拟的世界中,而电影人则要以虚构的小说故事为蓝本,依照其中的线索重新回到作者当时亲身经历的真实地点去,这样追根溯源可以获得作者当时的感受,这是一种“反溯”的方法。

格拉斯的故乡不太美

        具体到拍摄《铁皮鼓》这部电影,我们首先要找“铁皮鼓”这么个道具,它其实并非一个简单的玩具,它是整个故事的核心,它也存在于我们实际的生活当中,所以我们在道具上进行了一些特殊化的制作。为了拍摄《铁皮鼓》,原著作者君特·格拉斯把我们送到他的家乡——波兰但泽的郊区,他希望我们在那里进行拍摄。在我们去之前,我把但泽想象得非常美,我最初在脑海构建的画面是:小奥斯卡在建筑很精美的街区行走着,周围的居民浪漫可爱……可当我一到但泽去就发现这里跟我想象的截然不同。

        完全不适合拍电影,这个地方这么小、这么破,也不可能有空间给演员走位等等。只能说当时君特·格拉斯在小说描述当中把他的住所夸张描述了,他写的住所非常高大——其实我们被他“忽悠”了。

        而真实的但泽街区也不适合作为电影的外景。最后,我们把小说描述的画面与现实的画面进行了对比参考,我们实际上遵循了一个“折中原则”:不那么夸张也不那么现实,在道具、外景的选择上都是这样。

剧照

“铁皮鼓”的隐喻

        下面介绍演员的选角过程。首先我们在马戏团找了一些小丑来扮片中大部分的侏儒角色。而关于主角小奥斯卡,我们则找到了一个演员同事的儿子,他已经10岁大了,但只长到了其他10岁孩子的一半高。然后我把这个同事的小孩带到慕尼黑,到啤酒节等地方进行上装拍照,后来我拿照片一看,哎呀,这就是我正要找的演员。

        在拍摄前,我们对这个小演员进行了3个月的试镜,也把他父母都带到这儿来了,然后在试镜时,我们测试了这个孩子的表演才能,当时让他表演了他通过尖叫使玻璃破碎的技能,看看他是不是能达到我们的要求,最后我们发现他非常有表演才能。

        这里补充一个细节,正是在我们给他试戏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了“鱼市”的那个场景,我们还用烟雾做了一下场景布置,最终在电影里大家也看到了。

        讲奥斯卡出生的镜头是这样的:我们开始找到了一位真正的孕妇和婴儿来试拍,但拍完我觉得那种拍法很无趣,那和拍给医学院的接生教学片有什么区别?于是我设计了一个直接把小奥斯卡从幻境进入现实的桥段:以奥斯卡的视角为“主观镜头”,从他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

        我们做了一些小技巧,比实物场景小10倍。我们套一个大的纸箱,从后面用红色的光打出来,以代表奥斯卡的诞生,这时还伴随他的啼哭“嘤嘤嘤”的声音。有趣的是,当时这个小演员还很享受这一拍戏过程。

        我们表现出奥斯卡在看到铁皮鼓时特别高兴的样子,于是还在娘胎里的他,听到了母亲的心脏发出了“咚咚,咚咚”的跳动声音,我们有意把它的声音做得与“鼓点儿”相似,也就预示着他将来的命运和“铁皮鼓”联在一起。这里,“咚咚”的声音还有一个寓意:即铁皮鼓代表着作者君特·格拉斯自己的打字机。

        影片还有一个隐喻:“希特勒即鼓手”。这用来表现希特勒擅于“鼓吹”并具有煽动力。

剧照

        下面介绍影片的几个特技镜头。

        大家最好奇的可能是这个镜头:小奥斯卡尖叫时,这些玻璃破碎的镜头怎么拍的呢?枪打的。

        另外关于片中最大的“尖叫击碎玻璃”的场面——小奥斯卡在高处尖叫,把许多巴洛克式建筑上的窗户都“震碎”的桥段。这个段落我们是用糖玻璃代替真实的玻璃,然后在糖后面安置一些小的爆炸物,随着他的声响同时按下。我们当时做电影可没什么电脑CG的特效,这种“土办法”显然更加考验人的耐心,当然我们也从中自得其乐。而这些都要归功于我们道具师的手艺。

        下面的镜头其实才是真正的难题,就是“一条条鳗鱼从死马头嘴里流出来”的那个镜头。简单的说,首先我们找来了一个真的马头,然后把它进行防腐处理,我们又在马的口腔里做了一个箱子把鱼放进去,最后再放置一个机动装置,而开拍时我们按下这个装置的按钮,鱼就从箱子里面流出来了。

剧照

        这里我要强调,君特·格拉斯先生设计这个场景也有他的用意,这一条条鳗鱼从马头流出来其实相当于一个“分娩”的场景,这也是片中奥斯卡的母亲为什么看到这一幕之后不断呕吐的原因:这反映出经常偷情的她此时深感罪孽深重,所以她看着马头会说:“这是作孽”。我们拍摄这个场景时有意没告诉女演员会有这么恶心的东西出现,结果拍摄时女演员一看这个景象马上流露出惊恐和不安——这正是我要的表情。

剧照

        其实关于这个母亲角色的寓意表现还有很多,比如女演员的服装着色。在奥斯卡的母亲还是个女孩时,她的衣服是粉红色的,这象征着她的纯洁与自然之美,然后随着她年龄的增长、罪孽的加重,她的衣服不断变成了鲜红色、暗红色,最后则变成了血淋淋的红色。当然红色也有爱的象征,但它同时更代表鲜血和罪孽。或许,大部分观众在看电影时不会注意到这类小的细节,但它的视觉呈现至少达到了我所期望的效果。

        那么就颜色来说,“铁皮鼓”这个道具的颜色也是有讲究的,大家可以看到这个鼓是红白相间的,而红色和白色恰恰是波兰国旗的颜色。奥斯卡的家庭虽属德裔,但他们居住在波兰,他们还把波兰国旗的色调作为他们居室的主色调,再结合“希特勒是鼓手”的隐喻,这其实寓意了很深的意思。

儿童色情戏全部借位拍摄

        最后说表演。我们为这小奥斯卡扮演者所请的表演指导可是德国一位非常伟大的演员,他本人却仅仅在《铁皮鼓》中客串了一个小角色而已。也就是说我们基本上是为了让他教小演员演戏才特意请他进组的,他在这个片中做了很多的工作,但很可惜他只在片中出现了七分钟。

        我们的影片也出现了很多儿童色情的镜头,所以说在拍片的整个过程里,我们一直让小奥斯卡扮演者的父亲呆在他身边,让他父亲了解剧情并看管自己的儿子。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让他知道:这些看起来非常危险的色情镜头,实际不会有任何身体接触。

剧照

        色情戏的拍摄设计都很巧妙,它基本遵循一个原则:看起来有身体接触的其实没碰,看起来有身体裸露的其实没露。

        尤其是展现女孩下体的镜头,上半身确实是女演员本人,但下面我们却以特殊装置进行了遮挡。我还记得片中的女演员由于羞涩,起初一直拒绝拍摄这样的裸露镜头,但当我们告诉她有上述方法可以避免这种尴尬时,女演员就照做了,最后效果很好。

《铁皮鼓》拍摄现场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