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民日报用流行语批贪官贪法千姿百态:为官不可“花样作死”

刘少华/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04-16 09:50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贪官不仅贪法不同,面相也有别,有些人趾高气扬、目空一切,有些人却与群众打得火热。

        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的决心举世皆知。打老虎、拍苍蝇、猎狐狸,上至国级老虎,下至边角小吏,近到眼前,远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贪腐者无处可遁。

        随着时间推移,司法程序逐渐推进,许多事实的真相也得以呈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惊诧地发现,一些落马官员是“双面人”,台下让人瞠目结舌的贪腐数额,映衬的是台上反腐誓言的无力;我们还发现,一些官员的受贿不只跟钱有关,从金银珠宝,到字画古董,甚至到一些叫不上名字的石头,都价值连城;我们还发现,一些官员的倒下,牵涉的是从兄弟姐妹、妻子儿女,到身边几乎所有的人,家族式腐败、塌方式腐败的波及面之大,让人始料未及。

        改造一句名言,不贪污的官员都是相似的,贪污的官员则各有各的贪法。这千姿百态的贪腐形态,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形容,就是“花样作死”——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把政治前途和个人命运搞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花样作死”的原因,简单来说,无非有两个。

        一是外因,客观条件所致。不敢直接贪污,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家里人、身边人收钱,事发时一脸惶恐地装作不知情;或者有意无意释放“信号”,喜欢石头、字画、摄影,无论什么,只要手中有点权,总会有人买单;或者做出无比清廉的姿态,平时粗茶淡饭,直到落马大家才发现原来此人也贪。

        二是内因,主观侥幸心理作祟。腐败就是腐败,“花样”再多也不能改变其本质。当权力与金钱相结合,有着无数的变种,但带来的都是权力的滥用与相关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幸福一个人,坑的是国计民生。

        客观原因所导致的“花样”迭出,说明在每个官员心中,哪怕是严重贪腐的官员,其实都客观存在着一条红线;主观的侥幸作为,则体现了贪腐者的傲慢,认为只要够聪明,红线是可以不时跨越的。

        然而高压之下,一个制度笼子越来越紧的时代正在来临。跨越红线,越来越容易“触电”。需要提醒那些有“花样”官员的是,在一个连中秋节月饼、春节贺卡和席间饮酒都有着严格禁令的政治生态中,这些“花样”注定是没有未来的“作死”。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