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安倍谈话”要怎么谈

星浩/日本朝日新闻社特别编辑委员
2015-04-21 09:04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日本众议院选举由小选区和比例代表选区两部分组成,小选区由选民直接对候选人投票,得票最多者当选;比例代表选区由选民对各政党投票,并根据得票比例在政党间分配议席。

        从比例选举中各政党的得票数来看,自民党在2014年底众议院大选中得到1765万票,实际上并不具备压倒性的优势,甚至低于其在2009年众议院大选中的得票数。在2009年获得近3000万选票而一度夺得政权的民主党,因在其执政过程中未能妥善应对内政外交上接连出现的问题,频频遭到民众的批判。2012年其得票数锐减到了原来的三分之一,在去年选举中其得票数亦是徘徊不前。与此同时,以大阪市长桥下彻为党魁的维新党得票数也在减少,而以宗教团体创价学会为主要选民基础的公明党的得票则一直比较稳定。

        基于这种对各党所获选票的变迁及其比率的分析,特别是考虑到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民主党在2009年得票占到了压倒性多数,可以说近年来日本政治的“右倾化”并非呈线性发展。

“安倍谈话”谈什么

        迄今执政已有两年半的安倍内阁近期将面临两大课题:一是集体自卫权问题,二是在“终战70周年”纪念日发布的首相讲话内容问题。

        日本自卫队自70年前日本战败以来在海外从未有过战争以及杀戮行为,也没有自卫队人员因此而丧生。战后日本的安全防卫政策很特殊,一是宪法规定日本不能拥有军队,只能拥有自卫队;二是自卫队不能在海外进行活动。其中有过两次例外,一次是自卫队曾参与了在柬埔寨和南苏丹的联合国维和行动,不过当时这两个国家国内冲突各方已达成协议,处于停战状态;另外,日本在伊拉克战争中也向萨玛沃地区派遣了自卫队,但这个地区不属于战斗区,且自卫队只限参与后勤支援工作。

        去年,日本的安全防卫政策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转变,内阁通过了变更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决议,规定在日本的安全受到威胁的条件下,允许自卫队扩大行使武力的范围。根据这一内阁决议,政府不断推进法律整改,预计将在年内通过相关法案。

        关于在何种情况下可行使集体自卫权,可以举两个例子。比如,当朝鲜半岛发生军事冲突时,若在当地的日本公民搭乘美国船只避难回国的途中,该船受到了攻击,即可视为对本国公民构成威胁,行使集体自卫权。再如,日本船只若在波斯湾受到鱼雷等攻击,也符合行使条件。以上这些规定,为日本在海外从事军事活动打开了道路,是安倍政权防卫政策的一个重要变化。

        再来看第二个政策焦点。安倍首相将于今年8月发表纪念“终战70周年”的讲话。在20年前二战结束50周年之际,时任首相村山富市发表了著名的“村山谈话”,其关键之处在于承认日本过去因“国策的失误”而发动了“侵略战争”,日本对此进行“深刻的反省”。安倍首相对村山谈话继承的程度可以反映出他的历史观和外交观。安倍曾表示过,“侵略”的定义在历史学中尚未有定论,因此他对于在政治层面使用这一词语存在质疑。安倍同时认为,不必拘泥于村山谈话中的“沉痛”“反省”等措辞。对于安倍的这些言论,中韩两国表示了强烈的反对,美国也表现出了忧虑。

        一般来讲,安倍就政治问题的发言, 起调都会比较强硬,之后视社会公众反应进行调整,这是他的政治风格。这次谈话的筹备过程也是如此:一开始他说不再使用“村山谈话”中的关键词,之后观察反响,一点点趋向缓和。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负责此事的协调,召集了包含历史学和国际政治学学者在内的16位成员,成立专门的恳谈会。成员的构成背景比较均衡,其中具有较强保守强硬色彩的只有京都大学的中西辉政教授。而主持研讨会的委员长西室泰三是有名的商界领袖,曾任东芝的董事长,具有鸽派的历史观。研讨会将在7月总结所有出席专家的意见并发表报告书,估计会由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北冈伸一执笔。席上多数学者都认为,应该在“安倍谈话”中写明日本在过去曾发动过侵略战争。

        安倍及其幕僚将在这个报告的基础上具体商定谈话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和中韩两国进行协商。因此“安倍谈话”很可能会继承“村山谈话”的内容,承认日本侵略的事实。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背景原因,即二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不光牵动中日和日韩关系,美国、俄罗斯、欧洲、东南亚都在关注此事。全球都在注视日本对过去的战争如何反省,认为这关系到未来日本将与周边国家构建什么样的关系,以及日本未来会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安倍首相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我本人也认为,70周年讲话应该集思广益、字斟句酌,并与邻国交换意见,从而使这份讲话成为打造日本面向未来的外交政策的重要指南和基础。中日韩三国首脑会谈很有可能在今年秋天举行,若“安倍谈话”能取得周边国家的理解,则将会为首脑会谈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在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后,安倍首相就可以专注于9月份的自民党总裁选举。如果获胜,安倍将继续连任三年首相。如果赢得明年夏天举行的参议院选举,安倍将有可能获得总共六年的任期。

        参院选举中一个很重要的议题就是修宪,这也是安倍一直以来的主张。日本宪法自制定后从未被修改,它之所以被称为和平宪法,最核心的就是宪法第九条的内容,即日本不能拥有自己的军队。在日本,修宪具有很高的门槛:首先需要在上下两院获得2/3以上席位的支持,之后还须通过全民公决。宪法第九条长期以来深得日本民众支持,安倍无法轻易触碰第九条,所以即使要修宪,安倍也将从更现实的路径出发,从增加环境法、修改两院权力比例与结构等问题着手

A-B-E:给“安倍经济学”打分

        我个人认为,安倍政权最重要的课题还是日本经济问题,比如明年年底前政府需要决定是否按计划继续提高消费税。安倍在过去的两年半中推动的名为“安倍经济学”的经济改革持续至今。

        “安倍经济学”的内容俗称“三支箭”,第一支箭是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令日本银行(央行)大举购买国债以促使日元大幅贬值,日元汇率从曾经的1美元兑换80日元到现在的兑换120日元。这种量化宽松政策的确促进了出口行业的发展。另外,日元贬值也促进外国人到日本旅游购物。春节期间我去银座采访时,发现在那里广受中国朋友欢迎的电饭煲和马桶盖等产品都脱销了。然而这种变化是一柄双刃剑,在出口利润率增加的同时,进口相关产业受到的负面影响也很大。

        第二支箭是通过兴建公共基础设施来促进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这种财政刺激会使赤字不断扩大,对日本未来的发展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第三支箭是着眼于促进经济增长的结构性改革,目前来看效果欠佳,前景也不明朗。结构改革因涉及到日本国内农业与医疗行业而遭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强力反对。

        我曾经请安倍首相最重要经济智囊之一的滨田宏一教授给“安倍经济学”打分。他说,第一支箭货币宽松效果显著,可以给A;第二支箭财政刺激短期有效果,长远看存在隐患,所以给B;而对安倍推动的第三支结构性改革之箭,滨田打了一个代表极差、不合格的E。三项分数A、B、E加起来恰好是“安倍”的英文拼写。

选举与“右倾

        上世纪90年代,日本实施了意义重大的众议院选举制度改革,将中选举区制改为小选区和比例代表并立制。小选区制引入之后,每个选区只能选出一名议员,得票最多者当选,自民党占据多数议席变得更为艰难,有利于政权更迭。

        而真正意义上的政权更迭发生在2009年。在民主党执政的3年3个月里,日本政权非常不稳定,在钓鱼岛、普天间问题上都引发了紧张局势,民主党也因此而下野。自民党重新执政之后,在小选区制度下,政策的失败将直接动摇政权的稳定,这使当下日本的政治充满张力,经济政策可能直接决定政权的更替与否,所以安倍想要稳定自己的政权,需要取得切实的经济成果。

        再讨论一下关于日本的“右倾”问题。在集体自卫权和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上,安倍政权确实趋向保守右倾。但回顾进入21世纪以来15年间的日本政治,尚不能说日本在不断右倾化。例如靖国神社问题,在小泉纯一郎首相连续参拜之后,民主党首相和内阁阁僚都没有参拜。民主党在日本政治中是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偏向鸽派的势力,在其执政的三年多时间里日本的右倾化并未升级。特别是期间出身社民连的菅直人出任首相,而他年轻时从事过市民运动,以这种政治背景当选出人意料。所以与其说日本的右倾呈线性发展,不如说日本的政治动荡不定,在左右之间摇摆。

        造成这种不稳定的因素之一是媒体的发展变化。过去日本媒体尤其是报纸,对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媒体梳理归纳公众的意见传递给政府,同时反向把政府的政策介绍讲解给民众,扮演着名副其实的传播媒介的角色。

        但近年来由于通讯技术与新媒体的发展,政界和公众频频绕过媒体这一传统中介,直接进行交流,民众意见会直接影响政治生态。传统媒体想要进行一个平衡的报道变得很困难。以增加消费税这个话题为例,由于这个政策将会增加国民的负担,本应由媒体广泛收集总结民众的意见,但是这个工作很困难。日本在20多年前导入了消费税,税率从开始的3%发展到现在的8%,即将提升到10%。这反映了在经济增长时是大家分配扩大的蛋糕,而经济停滞时则需要共同分担负担。

        中国现在也面临着类似的棘手问题,需要政界和媒体共同担负起责任。如果中日之间可以就这些问题交流分享经验,对两国而言都将是一件幸事。

* * *

星浩,日本朝日新闻社特别编辑委员。本文根据作者2015年3月19日在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所作演讲的记录整理而成,原题“安倍政权的动向与中日关系”,刊发于2015年3月25日第20期的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简报》。孙樱整理。“澎湃”经授权转载。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