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性别差异在组织地位中如何体现?

2021-06-22 14: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陆爽 复旦商业知识 收录于话题#第25期《管理视野》3#管理新知54

本文节选自,

第25期《管理视野》

也许地球是平的,但人类社会不是。人是社会化动物,等级地位是人类社会中具有普遍性和中心性的存在。

“我们带着一套焦虑自身等级地位的神经系统来到这个世界上。”在《选择合适的池塘:人类对地位的追求及行为研究》一书中,美国康奈尔大学行为经济学家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H. Frank)如是写道。罗伯特·弗兰克更为大家所熟知的著作是那套充满真知灼见又妙趣横生的“牛奶可乐经济学”。

从远古时代开始,与人类生存相关的重要资源,如食物、土地、婚配机会、社会资源、健康照护等,即按照等级地位的差序由高至低层层递减、逐级分配。等级地位的形成与存在对人类的生存和演化有着重要意义,长期以来,我们对其的感知真切而又模糊,真切在只要你处于一个群体中,无论职场、家庭还是社团,你就能感受到其中人与人的地位差异,但到底又是什么促成了不同社会地位的形成,其如何定义?地位高低的评价维度和衡量标准是什么?哪些因素有助于地位的提高,哪些又会对其产生减损?不同国家、民族对社会地位的衡量有哪些相似和差异?决定社会地位的因素是否男女有别?

在今天这个多变复杂的时代,厘清这些问题对管理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能帮助管理者快速建立一套组织图谱。不同于显性的组织机构,这套隐性的组织图谱才是一个组织内真实的运行逻辑所在,而任何管理变革都要从这套真实的地位图谱入手。

针对前述问题,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学者伊琳娜·特罗菲莫娃(Irina Trofimova)领衔,与北美多所大学联合,经过对横跨五大洲、14个国家总计2751名人员(其中女性1487人,占比54%)的调查后,在《性格与社会心理学期刊》上发表了题为《人类社会地位标准:14个国家基于性别的差异与相似研究》的论文,为我们一窥人类社会等级地位形成、演化与评价机制的奥秘提供了一套科学、系统的图谱。

01_

地位:心照不宣的群体认证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伊琳娜·特罗菲莫娃等学者首先明确了对人类社会中地位的定义:地位是人类组织内等级体系下个人威望和声誉的体现。尽管与地位相伴可引申出头衔、权力、责任等等,甚至在某些语境下地位还是特权的代名词,但需说明的是,伊琳娜·特罗菲莫娃等学者的研究及本文所言的“地位”是心理学研究框架下基于多重因素所形成的一套个人评价认证,体现的是个人受他人尊敬的程度,并不包括其他含义。

个人在组织内的地位不是静态不变的,而是通过其行为、事件、所拥有的财富、人脉、知识、性格等事项在组织内被其他人不断评价、或增或减、动态调整的。

地位在很多学科中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甚至处于中心位置的考察维度或研究变量。对社会学家来说,阶层与社会经济地位是诸多研究课题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结构化变量,对人类学家亦然。在经济学家眼中,不断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被认为是普遍的人类动机,是很多经济行为的原动力。

02_

野性的呼唤:地位的形成与演化

从进化论的角度,地位是人类在演化过程中为解决如何高效分配有限的生存资源而经由自然选择形成的,是跨越种族、文化和历史周期的人类社会所共有的现象。

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组织中个体的地位是与其获取生存资料的能力和多寡直接关联的。能猎取到更多食物的人在群体中自然受到大家的敬佩和尊崇,其享有分配并获取最大份额食物的权力,并逐渐成为其所在群体的核心人员及组织的领导者。伴随领导者的产生,群体内渐次形成了不同的等级。原始社会中,面对匮乏的生存资源,地位的形成还有助于避免群体内为争夺资源而引发你死我活的“窝里斗”,这样可最大限度消除内耗,而这种有利于物种生存的机制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地位的不断形成与强化。

心理学研究框架下衡量地位的标准即从进化论的角度提炼而来,而这些标准大多源自影响人类祖先生存与繁衍的要素。类似于人类为了最大限度生存下来而逐渐演化形成了对糖、盐、脂肪和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来源的适应和偏好,人类社会地位的评价要素也伴随着不同的外界挑战和人际互动而不断演化。

在个人生存问题得到解决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繁衍后代的问题。相比女性,男性在哺育后代的过程中往往承担更少的责任,甚至很多时候是缺位的,而女性则要独自承担从怀胎到哺育的漫长过程中照顾后代的诸多事务。在人类演化过程中,这种男女在哺育后代上所承担责任的不对称,使得女性相比男性在选择婚配对象上会更加谨慎,而男性为了获得更好的婚配机会,往往要面临更加激烈的同性间的竞争。这种竞争在食物匮乏的原始社会主要集中在获取猎物的本事。在原始社会,能提供更多热量和营养的肉类相比植物类食物来说不啻奢侈品,而获得肉类的主要途径就是打猎。那么与女性要生育后代互补,打猎更多是男人的活。与打好猎相关的品质如勇敢、强壮、灵活等即自然而然成为男性地位高低的重要衡量因素。

03_

两性视角下的地位标准

从地位的形成及演化中可以了解到,地位存在性别上的差异。不过也有共同之处,无论男女,研究者认为,与地位相关的评价都包含以下两大类维度:

首先是健康。女性要能孕育后代、男性要能打回猎物都离不开健康的体魄,因此健康无论对男女都是影响其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

其次是家族。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因此其所在的家族以及这个家族能给予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无论男女,良好的家族背景和强有力的支持都意味着更强的资源获取能力,一旦双方在一起,这种协同效应也将加倍放大。

从两性视角出发,地位的衡量标准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与男性社会地位高低相关的核心要素是领导力,其包含勇敢、体力、运动与协调能力等维度。与女性社会地位高低相关的核心要素是吸引力,诸如外貌、身材、生育及持家能力等。

04_

有趣的结论

研究者把从进化论和心理学研究中得出的关于男女地位评价标准作为基本假设,按照类别、属性、事项划分成三个层次,类别为诸如健康、家族、社会资源等大类,属性为类别的子项,如领导力、能力、保护他人的意志、婚配情况等,事项则包括行为、性格、事件,是能作为评价依据的一些具体要素,如身体强健、有创造力、工作努力、团队合作能力强、在危险面前表现勇敢等等,最终形成了一套包含240个明确事项的地位标准评价问卷。如本文开头所提及,本次问卷调查对象合计2751人,其中女性1487人,占比54%,调查对象横跨五大洲、14个国家。

调查结论显示,在问卷的240个事项中,123个事项被普遍认为有助于提升个人的社会地位,而117个事项被认为会减损个人地位,且这种评价并没有明显的国别差异,属于人类普遍的认知标准。

首先,不分男女,对个人地位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有四大方面:健康、家族背景、社会资源和后代及养育。而细化到具体事项,无论男女,有助于地位提升的前三件事分别为“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聪明有智慧、读过一所良好的大学”,会贬损个人社会地位的前三大事项则是“团队协作能力差、被学校开除过、懒惰”。

再看看男女有别的地方。对男性而言,衡量个人地位的重要事项是体格、领导力、获取资源的能力、保护他人的意志及婚配情况。而对女性来说,评价其地位最重要的三大维度则是生育及持家能力、吸引力和婚配情况。有意思的是,调查发现,虽然婚配情况对男女来说都是衡量其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其中又有不少细节上的差异,如老夫少妻被普遍认为有助于提升男人的地位,但同时被认为会贬损该女子的地位;女人嫁给一个比自己富有或聪明的男人有助于提升女人的地位,但同时会贬损该男人的地位。也有对男女影响都相当的事项,如婚姻的持续性,调查发现有长期稳定的婚姻对男女的地位都是加分项。

尽管从调查来看,对地位的认知与评价并没有明显的国别差异,但也有些颇有意思的国家特色,比如研究者专门提到,调查发现,中国人普遍认为已婚女性若生个男孩有助于提升其地位。

05_

启发与意义

研究发现,尽管我们已经不是处于与天地斗、与猛兽斗的原始时代,但对地位的评价体系还是一脉相承自远古人类社会。现代社会中资源获取往往与教育背景、人脉资源、个人影响力相关,而不再是远古时期更多要靠拼体力、拼部落联盟的实力等,不过体格和团队协作对个人地位的影响仍十分重要。这不难理解:身体是一切事业的本钱,而很多成就也必须通过团队协作才能实现。

但在人类演化过程中,受不同环境、文化影响,地位的含义、意义与作用及对其的评价标准也是混合与多元的。一个组织内,从不同视角出发,甚至可以看见完全不一样的地位图景。在组织中,往往只有对组织成功有举足轻重影响力的人,地位才会高。而研究者们基于两性视角对地位的研究不啻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即选择适当的视角与评价框架去认识、理解地位,对我们评估一个组织的生态及运作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摸清组织内真实的地位图谱,所有的管理与变革才能顺理成章、有效推行。

□ 作者/陆爽

□ 封面图/视觉中国,部分图片来自Pexels

□ 参考文献:Buss, D. M., Durkee P. K., & Shackelford, I.K., et al. Human status criteria: Sex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across 14 n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20, 119(5): 979–998.

□ 本文刊发于《管理视野》2021年6月,版权归《管理视野》所有。

IFBK 0621 The End

原标题:《性别差异在组织地位中如何体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