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在遗作《青春在路上》中汪国真自撰三页简历,他在总结自己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赵振江 发自北京
2015-04-27 18:13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汪国真

        4月中旬,汪国真新书《青春在路上——汪国真新诗精选》出版。该书责任编辑、新华出版社的刘志宏给汪国真所在的医院打电话询问,得知汪国真已经转到了重症监护室。再打电话,医生说:“有什么事,你只能跟他的家属说了。”两天后,汪国真去世。

        “汪老师没有看到样书,这算是他的遗作了。”刘志宏介绍,该书约10万余字,诗歌有六七十首,占一半篇幅,除了汪国真近年来的新作,书中也收录了他的《热爱生命》、《年轻的思绪》等代表作,还收录了汪国真填的宋词。另一半内容则是汪国真的跨界作品——散文、绘画、书法。

        这样的编排方法也是汪国真的主意,2014年春,新华出版社准备为汪国真出一本新书。出版社想出纯粹的诗集,但汪国真认为缺乏新意就加上了其他作品。刘志宏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汪国真成名于写诗,但写诗以后觉得艺术都是相通的,后来涉及到书法、音乐、绘画,并写了不少散文。

        “这本书是汪国真各方面才艺的集合。最大的价值是对汪国真一生的总结。”现在想来,刘志宏才体味到汪国真这样编排新书的苦心,“或许他已经知道自己的病情,在做有意识的总结了。”如此,刘志宏对和汪国真交流中的另一个细节也就释然了。

        在编书的过程中,刘志宏让汪国真提供不超过三百字的作者简介,结果汪国真发来一千七百余字的简历。刘志宏认为篇幅太长。汪国真建议一定要把这个长简历印在书的正文里。“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作者把简历写了三篇纸那么长,后来他住院我就理解了。”后来,刘志宏和家属交流,印证了他的推断,那时汪国真已经在开始给自己做总结了。

        刘志宏曾在网上看到一位网友给《青春在路上》的留言:“我一定要给我上中学的儿子买一本,他妈妈就是因为看了汪老师的诗才没有放弃。”这让他颇为感慨。他告诉澎湃新闻,汪国真的诗歌从上世界八十年代一直到现在持续走红,是因为他的诗歌贴近生活,对人的事业和爱情有实际的帮助。

        刘志宏说,“汪老师的爱情诗对70后影响很大,促成了多少对呀。当年恋人们的接头暗号就是《汪国真诗选》。他写事业的诗歌也鼓励了很多人。网友总结得好:‘哪里有汪国真,哪里就有对真善美的追求。’”

        而在沟通书稿的过程中,刘志宏对汪国真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告诉澎湃新闻,汪国真极为守时,不愿给别人添麻烦。一次两人约定五点见面商量书稿的事情,作为晚辈的刘志宏提前十分钟到了约定的地方,发现汪国真半个小时前就来了。

        这种对自己的要求,也体现在汪国真书稿校订的认真程度上。从一校到三校,刘志宏每次都把书稿中的问题发给汪国真核对。“他看得特别细,总会在约定时间几天前就给出回复意见。感觉他特别低调,做事很周全。”书稿上每一处责任编辑打了问号的地方,汪国真都在旁边一一说明是否要改,应该怎么改。“诗这种东西,差一个字,意思就完全不一样。”汪国真对刘志宏说。

        “他能为别人着想,曾经和我说‘还没听过哪个出版社卖我的书赔了,如果新书销路不好我可以想办法’。”刘志宏告诉澎湃新闻。

【汪国真新作选读】

        《我心静如常》

        世态难免有炎凉

        只求我心静如常

        如此 风来何妨

        无风怎知什么叫清爽

        如此 浪来何妨

        无浪怎知我豪放

        我们在生活中学会坚强

        因为坚强

        我们百炼成钢

        《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

        有五颜六色的人

        就有了乱七八糟的事情

        你时不时会觉得

        活得很累

        甚至 想在酒杯中

        找清静

        这个世界就是这般无奈

        有太阳就有阴影

        有花朵就有杂草丛生

        这个世界注定了你只能

        在白天和黑夜里

        快乐和忧伤中长成

        《死去的生》

        再精致的鸟笼

        也是鸟笼

        笼中鸟的生活

        简直是一种死去的生

        伤肝伤肺怎比得了伤心

        肌疼肤疼怎比得了心疼

        那样一种悠闲

        仿佛是流亡的总统

        看似轻松实是沉重

        没完没了的辛酸

        常常是袭上心头的内容

        散文《诗情源自真情》

        1971年,我15岁。由于上的是五年制实验小学,15岁的我已经初中毕业了。那时,上高中的名额有限,一个初中毕业班只有四五个人能上高中,而我并不在此列。1971年12月,我被分配到北京仪器仪表修理厂成为一名学徒工,开X51立式铣床。当时上大学实行的是个人报名,单位推荐,而被推荐者以工农兵子弟为主,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的我上大学的希望十分渺茫。我当时感觉自己能看到的最好前景就是成为一名八级工——最高级别的技术工人。

        1977年恢复高考,我本来是想考理工科的,由于没有上过高中,感觉文科把握更大些,于是弃理从文,1978年,以初中学历考入暨南大学中文系。考上了大学,人生志向也有了重大改变。

        记得那是1979年4月13日中午,我在学校饭堂吃饭,同学陈建平走过来对我说:“汪国真,我看见中国青年报发表你的诗了。”“别逗我乐了,我根本没投过稿。”“真的,真的。”陈建平一脸正经。

        “诗是写什么内容的?”“好像是写校园生活的。”我有点信了,自己确实写过这样一组诗。后来,我在1979年4月12日的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了我的诗,诗名是:《学校的一天》。署名是:暨南大学学生汪国真。这组诗是我发表的处女作,也是我从事创作的起点。

        几天后,我接到了中国青年报给我寄的样报和一封短信。信的大意是,汪国真同学,我们从你系学生编的刊物中选发了你的诗,希望继续给我们写稿。另寄去稿费二元,请查收。后来,我才知道是中国青年报记者曾来学校采访,他们从带回的学校提供的资料中选发了我的诗。

        四年的大学生活一晃就过去了,1982年8月,我被分配到中国艺术研究院下属的文化艺术出版社担任《中国文艺年鉴》的编辑。我依旧热爱诗歌创作,但创作并不顺利,接退稿信是我很长一个时期的家常便饭,其他方面也没有什么起色。

        “有一段时间/随意的时候很少/失意的时候很多/有许多美丽的渴望/转瞬都成了泡沫。于是,很多用来激励自己的诗歌诞生了: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只要青春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既然今天没人识得星星一颗/那么明日何妨做皓月一轮;一世一生有炎凉/晨要担当/暮要担当/丈夫遇事似山冈,毁也端庄/誉也端庄;我们像一支响箭/一往无前的出征/我们出征/让生命和使命同行。

        那个时候,我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感情生活,于是许多和感情有关的诗句也从笔端流淌出来:你的身影是帆/我的目光是河流;不是不想爱/不是不去爱/怕只怕/爱也是一种伤害;展开又叠起的是你的字迹/展开却叠不起的是我的心绪;只要彼此爱过一次/就是无憾的人生。”类似这样的诗歌我写了很多。

        因为这些诗歌是我用真情写就,因为有太多的读者有相同的境遇或遭遇,于是,“与其说是读诗,不如说是在读自己的心声。”(读者语)在大学和中学校园、在军营、在年轻人聚集的地方这些诗歌迅速传播,人们自己抄,互相抄,逐渐形成声势。

        最先感受到这种热情的是杂志社,1990年初,《辽宁青年》《女友》等杂志几乎同时为我开设了专栏,我也是这两家杂志社的第一个专栏撰稿人。渐渐地,这股民间的热潮也为出版社知悉。1990年春的一天,学苑出版社通过我的同事李世耀找到我,说想给我出一本诗集,而且,会以最快的速度出版;给我最高的稿酬;会用最好的装帧。

        我自己也在出版社工作,当然知道出一本诗集是多么不容易。那时和今天一样,一般出诗集的办法有两种:一是自费;二是包销。学苑出版社给出的条件无疑是十分优厚的,何况人家还是主动找上门的。我没有理由不同意。但我还是有些纳闷:人家怎么会想起给我出诗集?一见到时任学苑出版社编辑部主任的孟光和副主任曾胡,我就把自己的疑问说了出来。

        “是这样,孟光的爱人是当英语老师的,有一天她讲课,发现有些学生在打小抄,就把学生抄东西的本子没收了,拿回来一看没收的是你的手抄本诗集。后来,我们做了一些调查,发现这个现象不仅这所学校有,而是相当普遍,很多读者在找你的书。”曾胡解释。

        就这样,出版协议很快签好。几天之后,我把书稿交给了学苑出版社。23天后,我的第一本诗集《年轻的潮》正式出版。

        以《年轻的潮》的出版为发端,很快在全国掀起了热潮,媒体后来称为“汪国真现象”。这个现象至少创造了两个纪录:个人新诗诗集发行量最高纪录;从1990—2014年,个人诗集连续25年被盗版纪录。

【延伸阅读·汪国真自撰简历】

        汪国真,祖籍福建厦门,生于北京。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当代诗人、书画家、作曲家,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创作中心主任。据北京零点调查公司1997年7月对“人们所欣赏的当代中国诗人”调查表明,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诗人中,他名列第一;他的诗集发行量创有新诗以来诗集发行量之最。

        2000年他的5篇散文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第一册;2001年,他的诗作《旅程》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2001年,他的散文《雨的随想》入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第一册;2003年他的诗作《热爱生命》入选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2007年他的诗作《我不期望回报》入选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2008年他的诗作《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入选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

        他还曾连续三次获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2007年被美国内申大学(NATION INSTITUTE OF USA)聘为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被暨南大学聘为兼职教授。2009年入选中央电视台《我们共同走过》建国60周年百名代表人物之一;2009年10月《中国青年》杂志评出建国60周年十名代表人物(钱学森、黄继光、荣毅仁、焦裕禄、邢燕子、张海迪、崔健、汪国真、张艺谋、姚明),他为其中之一。2014年他的诗集英文版、韩文版、日文版在海外出版发行。

        汪国真在书画创作领域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他的书法作品已被镌刻在张家界、黄山、五台山、九华山、云台山、五莲山等名胜风景区,他还应邀为大韩航空公司、新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和以香格里拉酒店集团为代表的一批旅游涉外饭店创作书画作品。

        2002年他入选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百年书画走红名家》;2003年他入选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书画之魂——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大观》;2005年,他入选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年鉴》;2005年始,他的书法作品作为中央领导同志出访的礼品赠送外国政党和国家领导人;2006年4月,他入选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中国书画名家邀请展”;2007年他入选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

        近年来,汪国真开始音乐的研究和创作。2003年11月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出版了他作曲的首张音乐(舞曲)专辑《听悟汪国真——幸福的名字叫永远》; 2003年12月至2004年1月间,他应邀连续四期担任中央电视台《音乐擂台》歌手比赛评委;2004年民族出版社出版了由他作曲的《小学生必修80首古诗词曲谱》一书;2008年他完成了为400首古诗词谱曲的工作;2009年6月应邀担任上海大学生音乐节评委会主席;2009年12月在北京音乐厅举办《唱响古诗词·汪国真作品音乐会》;2009年12月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唱着歌儿学古诗·汪国真古诗词歌曲》(40首)唱片专辑;2010年9月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汪国真音乐作品歌遍中国系列》第一辑(涉县美)。

        汪国真还曾应邀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数十所高校讲学。

        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艺术人生》《综艺大观》《正大综艺》《纪录片之窗》《名师名校》《见证》《新闻会客厅》《奋斗》,香港凤凰卫视《鲁豫有约》,河南卫视《文化视窗》,河北卫视《人物》,湖北卫视《往事》《中国范儿》,山西卫视《内陆看谈》,北京电视台《现代人物》《天天悦读汇》,福建东南卫视《相约东南》,湖南卫视《越策越开心》,内蒙古卫视《马兰花开》,江苏教育电视台《风云人物》,上海电视台《热点人物》,辽宁电视台《今晚博客》,深圳卫视《年代秀》等栏目都对他做过介绍。

        目前,中国出版的研究和赏析汪国真作品的专著已有: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年轻的风采——专访汪国真》,华侨出版社出版的《汪国真风潮》,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年轻的潇洒——与汪国真对白》,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汪国真其人其诗》,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汪国真——年轻的诗与思》,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论汪国真的诗》等16部。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