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简政放权需要一本正“经”

2015-05-03 19:30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继李克强总理对国务院系统的一些处长提出严厉批评后,人民日报微信公号转载了《一个乡镇公务员的自白:我一定要考到城市里去!》一文,通过一名乡镇干部的访谈,揭示了这一层级公务员所面对的工作和生活困惑。

        撇开访谈对象的个人因素,在这篇文章中,乡镇政府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人浮于事,闲人多,干活的少;工作人员收入低,以及存在截留挪用上级专项拨款。

        应该说,这些问题未必全是新问题,而是新老问题相互掺杂。

        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年,“三农”矛盾比较集中的时候,其中的一些问题曾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随着涉农税费的减免取消,一些政府与公众之间面对面的冲突得以化解,矛盾一度缓和。

        涉农税费的减免取消,掩盖了一些并未触及的深层次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简政放权蜻蜓点水,基层政府机构改革流于口号,新设或临时机构不断出现,人员不降反升。

        乡镇政府的特殊性在于,农村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个人发展机会更少,与其他工作相比,做乡镇公务员不仅体面有保障,在不少人看来,还有借助权力为个人和家族捞取各种好处的机会。因此只要有一线机会,很多人总会想尽办法,弄个公务员身份。这种风气之下,基层政府越来越人满为患。甚至一些编外人员(包括所谓“临时工”)即便领着养活自己都困难的薪水,也不愿放弃与权力“沾腥”的一丁点机会。

        他们也不大担心裁员失业:反正这些年来政府财政相对宽裕,不至于发不出工资;再说,越到基层越讲人情,开除人怎么抹得开人情面子?而一旦合法收入低了,这些人清楚地知道怎样通过合法的、灰色的乃至违法手段,弥补收入不足。实在没有“手段”,还可以消极怠工。

        这就是公众经常感慨的事情:中央或高层政府的政策是好的,但是被歪嘴和尚念歪了。和尚为什么要把经“念”歪?答案在于一个反问:不把“经”念歪,怎么捞取好处?

        因此问题的表面,是基层政府人浮于事,因人设事;深层次的问题,是政府不知道怎样放权,管了不该管、管不了的经济与社会事务,导致相应的机构和人员越来越多,但是又养不起这么多冗余人员,提供不了体面待遇,加之其他制度疏漏,两相结合,使这些人能够利用合法或非法手段,侵占公共利益,结果必然阻碍经济与社会健康发展,毒化人文风气。

        谁都渴望的理想状态是正嘴和尚念正“经”。但更为保险和务实的,是有一本谁都可以念好的正“经”。一本不容易被念歪的正“经”,显得至关重要。如果简政放权的“经”容易被念歪,就不要指望基层工作人员能够主动把它念好,因为他们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基层的问题,责任不全在基层工作人员。

        简政放权说起来高屋建瓴,但具体实施,越到基层,难度越大。单就裁撤机构和人员一项来说,上级政府可以把冗余人员往下级压,可以把改革事宜做得体面一些,但基层把人往哪里压?

        在财政充裕时完成简政放权,尚有回寰余地,一旦经济下行,而简政放权又做不好,则在基层的危害更为直观、更能被公众感知,其危害必被成倍放大。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