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藏獒遇冷:喂激素、打硅胶后卖高价曾是潜规则,纯种已不多见

澎湃新闻记者 刘海川 发自云南 实习生 周思婕
2015-05-05 07:45
来源:澎湃新闻
一号专案 >
字号

        曾卖出天价的藏獒,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头浪尖。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藏獒行业遭遇冰点,一些藏獒被以约30元一只的价格卖给屠宰场。报道分析称,藏獒价格遇冷或与反腐相关。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近日走访多家獒园发现,藏獒行业遇冷的时间,早于中国近期的“反腐风暴”数年。一些藏獒养殖者认为,早在2010年,天价藏獒们已走下神坛。

        此外,在藏獒行业最鼎盛的时期,喂食激素、打硅胶包装的“杂交藏獒”,通过层层转手、炒至高价,已是该行业中公开的秘密。

        如今,纯种藏獒在市场上已不多见。2011年,一项基因分析技术试图鉴定出血统纯正的藏獒,却引来争议。“动了一些养殖者的蛋糕。”研究人员称。

最高身价曾超过2000万

藏獒巴乌,今年已8岁,目光沉静,体态紧凑,性格稳重。

        “巴乌!”

        个头矮小的饲养员小强走过饲养区和展示厅间的拱桥,牵着由一条1.5米长的铁链控制在他手中的巴乌,缓慢地走入围着铁栏的10平米展示厅。

        43岁的四川人刘兵——名獒巴乌的主人,在2米高的铁栏外呼唤着这只头背黝黑、四肢金黄的庞然大物。它转身盯着主人,眼神轻蔑,既不靠近,也不离开。

        2006年,2个月大的巴乌在四川甘孜州被找到。前药材商人刘兵此时已转型为专业藏獒养殖者,他将巴乌和其余50多只藏獒,集中驯养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白沙镇新兴村的养殖基地中。

        巴乌成了镇园之宝。8个月大的时候,它已经学会了如何抓羊。圈内广为流传的一段视频显示,2011年,3岁的巴乌只用4分38秒便完胜一只比特斗犬。

        “这才是藏獒,勇猛、忠诚,外貌紧凑。”刘兵如此描述,“这样的纯种藏獒已不多见。”

        这个原本生活在海拔3000至5000米青藏高原的古老物种,因其忠诚、勇猛的特性,于1980年代开始在内地流行。直至1990年代末,藏獒已成为一种外显的财富象征。

        疯狂的营销手段曾将藏獒推向“神坛”。公开报道显示,2005年3月20日,在天津市塘沽区举办的天津藏獒犬展示会上,藏獒“金蛋”的身价是800万元人民币。2009年9月9日,青海玉树名獒“长江二号”以400万元的价格落户西安“盛大獒园”。

        到2011年3月20日,在第七届中国藏獒展览会上,藏獒“怪兽”以2000万元的天价“转会”至河北江海獒园。而在2014年10月3日的公开报道中,一只名为“惊天动地”的藏獒,被描述为身价超过了2000万元。

行业乱象:喂激素、打硅胶包装“猪獒”

獒园里的藏獒非常警觉。

        悍马护送藏獒,美女促销藏獒……伴随着夸张的交易价格,藏獒行业的乱象也频频发生,直到用各种化学、物理手法生产的“藏獒”被销往世界各地。

        市场上一些“藏獒”原本只是杂交犬,并不具备藏獒的形态和性格特征,专业藏獒养殖者称之为“猪獒”。

        在北京拥有一处獒园的张先生日前告诉澎湃新闻,常见的包装手法,是用类似“填鸭”的方法喂食“猪獒”,使其臃肿,显得体型庞大。

        一些养殖者在 “猪獒”的食物中掺入刺激性生长激素。“用避孕药催长藏獒,已是惯用手法。”刘兵说。

        而食用激素刺激骨架增长的“猪獒”们,基本都会患上骨质疏松症。“成年后,不仅多病,有的连路都走不了。”

        有些”猪獒“在关键部位被打入硅胶,“好让他们看起来十分健壮。”

        被精心包装后的”猪獒“们,经历数次转手,而接力最后一棒的买主成为这场欺骗游戏的买单者。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圈内人士称,他在2010年以200多万元购买了一只 “藏獒”,“但等它成年后,怎么喂也没办法喂壮,身高甚至够不上70公分,一副皮包骨头的样子。”

        为了让这只“藏獒”的优质种源带来丰厚利润,这名圈内人士甚至在昆明郊区专门修建一处獒园,花去了全部财产。发现买到的只是一只被激素催生的“猪獒”后,他从此退出了藏獒圈。

        曾在昆明从事汽车行业的杨正坤,于2012年转型成为专业藏獒养殖者。他曾花200多万元寻到的48只”藏獒“,被专业机构鉴定多为杂交藏獒。

        “200多万元基本打了水漂,只能送人看家护院。”杨正坤淡然地说。

        据藏獒养殖者刘兵介绍,截至目前,他的养殖基地里的100多只藏獒因没有通过基因鉴定被淘汰,“它们大多也被送给了附近的村民和外地的朋友”。

藏獒价格跌至5美元因反腐?

        疯狂炒作之后,藏獒市场遭遇近30年以来的冰点。澎湃新闻注意到,近年来,在中国国内藏獒主要产区西藏和青海两地,獒园急剧减少。西藏自治区藏獒协会数据显示,此前95家藏獒养殖商户,目前已减少到66家。而青海省藏獒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该省有3000多家獒园,截至2014年年底,只剩下不到1000家。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藏獒行业遭遇冰点,一些藏獒被以约30元的价格卖给屠宰场。报道分析称,藏獒价格遇冷或与反腐相关。

        但专业藏獒养殖者对上述说法并不认同。“土狗也不止这个价格吧?”养殖者杨正坤质疑说。

        养殖者刘兵分析,一般纯种藏獒的价格,大约在3至7万元,“一般不会超过7万元。”藏獒研究者李艳则认为,一只纯种藏獒的价格不会跌破1万元。

        对于藏獒市场遇冷与反腐有关的说法,一名云南省委的政界人士分析称,并没有迹象表明,藏獒行业经济下行与反腐有必然联系,“官员养藏獒的不是没有,但应属于极少的个案。”

        “养藏獒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商人驯养藏獒,是身份象征,而官员养藏獒则显得太高调。”这名政界人士“回归理性消费才是藏獒价格洗牌的原因。”

        一些专业藏獒养殖者认为,在2010年,天价藏獒们已走下神坛,“最主要的原因是,炒作天价的泡沫破裂。”这个时间早于此轮“反腐风暴”数年。

        与整个藏獒行业萎缩相应的,是纯种藏獒的逐渐减少。

        “纯种藏獒的数量虽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并不多。”杨正坤告诉澎湃新闻。

        自2012年起,杨正坤向鉴定机构送检50多只“藏獒“,只有9只被鉴定为纯种藏獒。

        “藏区里的纯种藏獒已经很少了。”杨正坤回忆他的寻獒经历:“一些人鼓吹翻山越岭苦苦找到的藏獒,不过是为了给自己的狗加分。这些被鉴定为血统纯正的(藏獒),大多是在全国各地獒园里找到的。”

        通过这9只藏獒的繁衍,目前杨正坤的獒园里已驯养了56只纯种藏獒。

        从2014年开始,他陆续将大约50只幼獒送往云南省丽江泸沽湖等区域。

        “让种源回到家乡。”杨正坤解释称,已被鉴定的纯种藏獒分散到各地,可以起到保护种源的作用,“也降低了自家獒园的风险,万一患了传染病呢?”

獒园里的獒轮流出来“放风”。

如何为藏獒正本清源?

        2015年4月27日,丽江市宠物狗市场,一批大型犬刚刚运达。

        一只据称约8个月大的藏獒,标价1800元兜售。藏獒养殖者刘兵驱车前往,发现那是一只杂交狗,“品相很差,1800元倒是划算,但不能称为藏獒。”

        距丽江市区仅10公里的玉龙县白沙镇,海拔2000多米。2007年初,已从各地搜集60多只藏獒的刘兵在这里找到150多亩土地,设立玉龙县雪山藏獒育种有限公司。此时,刘兵已拥有了60多只从各地收集来的藏獒。

        2009年,刘兵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博士李艳通过朋友相识。李艳提出,想采集刘兵驯养的藏獒的血样。

        出于对科学的信任,刘兵爽快地答应了。李艳共采集了30多份血样,很快,这批血样被送往昆明动物研究所作基因分析。

        巴乌等10多只藏獒的血统纯正,在此次抽检中脱颖而出。

        源于这次合作,2009年年底,刘兵与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达成战略合作,在他原有藏獒养殖基地的基础上,设立中科藏獒种质资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下称中科藏獒),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为其提供分子标记、优选繁育技术。

        张亚平领导的团队从事家犬的起源与基因多样性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基因鉴定技术支持。

        他们的鉴定方法是,在全世界搜集各类家犬的基因信息进行对比,在3000多个家犬样本、600多个藏狗样本中,找到藏獒的关键“基因位点”。

        李艳介绍,藏獒的“基因位点”主要反映了低氧、紫外线照射、御寒等高原适应性。

        而用基因鉴定技术对混乱的藏獒行业正本清源,至今仍在业内备受争议。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猛犬俱乐部”、“国獒联盟”等国内专业藏獒网站中,不乏对“中科藏獒”基因鉴定技术的质疑。

        一种观点认为,藏狗也有高原适应性等基因特征。如何区分藏狗和藏獒?

        “藏狗和藏獒之间并非是分裂的。它们之间存在渐变的关系。”李艳解释道,“但也要考虑到其他犬种的基因,通过基因对比,可以甄别出鉴定对象的杂交血统,确定纯合度。”

        不过,一些血统并不纯正的“藏獒”,也可能受到藏獒爱好者的追捧。

        一些诸如“鬼脸獒”的品种被标榜为“杂交后罕见的猛犬”,价格也一度飙升至数百万元。

        獒类遗传性疾病也是炒作的焦点,雪獒就是其中一种。在圈内,它被认为是一种高贵吉祥、聪明、野性少的品种,“也十分罕见。”

        但李艳说,近年来她一共采集了7只疑似雪獒的血样,其中只有2只是血统纯正的、因基因突变形成的雪獒,“其余的都是杂交产生的。”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