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看展览|蛋饼裙热身,元代壁画陪衬,“镜花水月”到底展什么

松子
2015-05-11 08:37
来源:澎湃新闻
视界 >
字号

《中国:镜花水月》展厅,元代壁画、明代青花瓷器、清代帝后马褂成了时尚服装的配角

        2015年5月5日晚,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下称Met)举行了一场中国风红毯秀,网友纷纷在社交网络转发种种关于明星着装的吐槽。然而,这场云集了众多各界名流的红毯秀其实是一个展览的开幕酒会——展览名为“中国:镜花水月”( China: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是Met亚洲部成立百年的庆典展览之一。

Roberto Cavalli礼服的镜中幻像

        展览分布在Met中国展区的3个楼面和Anna Wintour时装中心,是迄今为止Met展览面积最大的特展之一,展示几个世纪以来中国元素催生的艺术创作与想象,希望“将高级时装与中国服饰、书画、瓷器以及包括电影创作在内的其他艺术形式对照呈现,诉说中国文化对西方时尚的影响力”。

Jean Paul Gaultier用塑料薄膜营造出的中国竹林意境

        关于中国服装文化的故事,可以追溯到汉代,当中国的丝绸抵达古罗马,这种柔软、感性的材质被视为来自遥远东方的文化秘符。然而,当时的古罗马人认为这种柔软、孱弱的材质将消减一个帝国的战斗力。对于审美的差异性,日本美学家竹内敏雄的诠释为,东方美学是线的艺术,而西方是团块的艺术。

        对于东方文化的进一步审视,是18世纪的启蒙运动,整个欧洲以拥抱未知的心态看待东方文化,当时“中国风”席卷欧洲大陆,来自中国的布料、陶瓷、漆器通过远洋贸易成为欧洲市场上的奢侈品。

        而19世纪的欧洲充满的占有欲,中国不再是曾经神秘的、童话般的雍容世界,它成为了欧洲各个帝国的可以利用的资源,为了掠夺更多的资源,英国更是通过东印度公司将鸦片传入中国。

        尽管,这次展览通过幻灯影射了这段令人不安的历史,提醒当代人正确的政治思维。但时尚似乎对政治并不上心,它更注重的是创意、延续和表面的难以掩盖的华丽光泽 。而对于参观者而言,面对玲琅满目的东方时尚和西方品味,更多的是享受这一场视觉的盛宴:

        中国的服装文化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沈从文在所著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通过服饰为载体,窥见中国历代朝野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俗、哲学、伦理等等诸多风云变迁之轨迹。而在“镜花水月”展上,Met把切入点放在清帝国晚期、民国和文化大革命时期。

        “从皇帝到公民”是晚清服装展厅的标签,这一展厅展出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1644-1911)的服装:

        观众通过一个狭长的布满镜子的黑色空间走入,以此产生对空间大小的不确定性,中央屏幕上播放着贝纳多•贝托鲁奇的电影《末代皇帝》片段,这一切烘托出的是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溥仪幼年穿着的绣有云纹海浪的明黄色龙袍。

穿过《末代皇帝》的电影剪辑,展厅尽头是溥仪两岁时登基穿着的龙袍

        另一侧,清代成人服装像“臣子站班”般罗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属于乾隆皇帝的龙袍。西方设计师从中得到启发,英国设计师约翰•加利亚诺(John Galliano) 1997–98秋冬为迪奥设计的结痂黄色丝缎礼服和汤姆•福特(Tom Ford)紧身款的奢华龙袍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汤姆•福特(Tom Ford)紧身款奢华龙袍

英国设计师John Galliano作品

        到了中华民国(1912-1949),各方面都有浮面的清明气象,清代的包裹严实的旗装也显示出空前的天真愉悦,它们被改良成各种形式的旗袍,就像张爱玲在《更衣记》里描述:军阀来来去去,马蹄后飞沙走石,跟着他们自己的官员、政府、法律,跌跌绊绊赶上去的时装,也同样千变万化。短袄的下摆忽而圆,忽而尖,忽而六角形。女人的衣服往常是和珠宝一般,没有年纪的,随时可以变卖,然而在民国的当铺里不复受欢迎了,因为过了时就一文不值。

民国服装展厅

        西方世界对于旗袍的认识来自于1940年代宋美龄的访美和1960年上映的电影《苏丝黄的世界》(The World of Suzie Wong)。

        与旗袍自由之风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革时期(1966-1976)的服饰,在Met埃及馆展览现场被一种严肃的气氛笼罩,在入口处,《我爱北京天安门》作为背景音乐,往里走,观众可以找到红卫兵军装,蓝色工人服等文革印记。

        对此,西方设计者开始了集体反叛。本着这种设计共识,生活在纽约的华裔设计师谭燕玉(Vivienne Tam)将当代艺术家张宏图的波普毛泽东画像印满礼服;同时展出的还有薇薇恩·韦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的文革系列服装。

文革服饰展厅中华裔设计师谭燕玉的作品

        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电影几乎引领了时尚。张艺谋、陈凯歌、李安、姜文等导演的多部电影剪辑片段被展览艺术总监王家卫和张叔平穿插在展览中。当时个人风格明显的影星黄柳霜、胡蝶和宋美龄、顾维钧夫人黄蕙兰等作为“时尚女性”构建起展览的特别单元。

黄柳霜(Anna May Wong)在1934年出席晚宴时所穿着的黑真丝软缎绣花旗袍

        在“中国:镜花水月”上,观众还可以更多看到了时装与中国文化的结合,比如1951年Christian Dior设计的鸡尾酒会礼服的面料上印满了在西方人看来抽象的图案,其实这些图案来自公元8世纪中国唐代书法家张旭的草书《肚痛帖》的碑文。

Christian Dior设计的礼服面料灵感来自中国书法

        同样运用这种方式嫁接方式的还有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他将宋代花鸟画形式搬上了礼服。

Alexander McQueen的礼服和宋代花鸟画风格的壁纸

        当然,更甚者直接将青花瓷碎片缝合成紧身礼服。

李晓峰作品《千年的重量》

        在展览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服装设计师郭培灵感来自于中国佛教造像的含有设计莲花元素的礼服,周围的摆放的众多佛像成为了服装的烘托品;和佛像一样作为陪衬的还有来自14世纪的壁画、明代青花瓷器……她们本身足够撑起一个东方古代文物展。而如今,这些艺术品无疑沦为了时尚的道具。这是当今社会文化的悲哀。

中国服装设计师郭培的作品在展厅中的呈现
Roberto Cavalli2005年设计的秋冬款礼服与明代青花瓷瓶
清代红漆屏风和Valention的服装

参观者在拍摄来自中国的小器物

        而对于中国人而言,清末以来所说“西学东渐”,从“镜花水月”中,我们看到了西方时尚借鉴东方传统之美。而事实上,西方强势审美一直以来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从T台服装、到博物馆展品的陈列方式、到艺术思潮。而此次展览上,西方知名设计师和西化的东方设计师设计出的源于东方文化的服装是文化自信还仅仅只是一件东方民族的外衣?

John Galliano设计的礼服在Anna Wintour时装中心的园林背景下展出,营造出中国戏曲的情境

展览信息:

中国:镜花水月”( China: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时间:2015年5月7日- 8月16日

地点: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国艺术展区与Anna Wintour时装中心

票价:成人$25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