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睡前阅读】孤独的图书馆和分裂的建筑师

闵向
2015-05-19 22:00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即便到了互联网时代,建筑师们还是各说各话。受众也是各自将自己的不满和想象寄托在他们各自理解的事物上,哪怕所托非人。万物众生的声音似乎在交流,其实都是喃喃自语。
近日,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海边沙滩上新建了一座图书馆——三联书店海边公益图书馆。由于这座图书馆孤零零地矗立在空旷的沙滩,被网友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图书馆”。

        一个孤独的图书馆,如同柴静的雾霾报告,又把我的朋友圈撕成两半。一开始是一边倒的赞美它具有无比强大的气场和力量,过了一阵子,另外一边不高兴了,他们从审批流程和构造以及选址上挑出毛病后,断言这是和许多名噪一时但最后废弃的学校以及书屋一样,就是个布景建筑。“当看到它突兀地破坏了海滩风景,我就有一种要拆掉它的冲动。”当然这种态度遭到了更多的耻笑,因为支持者觉得任何质疑都意味着对创新、理想和情怀的玷污。

        反对者大多数是理性的实用主义者,见惯了纷扰复杂的人事和规则,对于这些兑了水的情怀总是嗤之以鼻。“我对这个建筑没想法,就是见不得吹牛逼。”这十几年来,这些实用主义者的态度没变,但语气中分明有了焦虑。十几年前,国家的物质还不丰富,实用主义几乎不给情怀一点生存空间。不过随着国家日益富裕,那些看上去不实际的情怀却可以被制造出来,成为理想主义者们的安慰剂,看上去解决了人生困境,其实是改头换面的商品。情怀一旦成为畅销的商品,实用主义的原则和教条就面临着崩塌,这也是报应,这十几年,失去媒体和学校支持的实用主义者们感受到了歧视,他们要为平庸的建筑负责,而他们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努力和创新则被忽视。

        不过我认为上述观点还只是表面思考,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建筑学本身在实践中就有两个不同的价值观方向。一个是多数人的建筑学,以效益和效率为指标,来解决多数人的实际问题和物质困境,一定是实用主义的。另一个是个人的建筑学,以审美和情怀作为目标,来创造特别的体验和认知,总带着理想主义的色彩。可惜在大学的训练中,这个区别从来没有人教育过我们。        

与市里的图书馆相比,这家图书馆目前的藏书算不上多,在5月12日上午有几十人慕名而来。        
图书馆内部。

        不同价值观而且不相互理解的两批建筑师发生口角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看不到对方的长处或者刻意忽视对方的正见就是不正常的事情了。这十几年来,建筑学不太讨论建造中的实际问题,甚至在学术或者评奖上回避这些问题,也是不太正常,并且制造了一些专业内不专业的不平等。比如把宿舍和住宅归在一个类别讨论,比如把NGO援助的小学和严格经过国家规范和审批的学校放在一起评论,前者回避了规范和规划对于建筑设计的限制而显现出的自由让后者处处显得面目可憎,但却无法让人看见后者在应对复杂问题上的技巧性创新。

        久而久之,给了机会主义者一个借用理想主义情怀的机会,不断创造布景建筑来创造一种不在现场但让人觉得解决人生困境的幻觉,由此实现针对实用主义的胜利,其实最后不过是让机会主义者获得大量名不副实的赞誉。

        由于建筑是关系到许多人行为的类型,鉴于一个人的乌托邦或许就是他人的牢笼,所以个人的建筑学的实践一般局限在功能相对单一,规模相对小,限制相对少的项目上,仿佛文艺片的导演,有时完全可以不顾及受众的感受而充分表达自我。多数人的建筑学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和功能要复杂得多,必须让大多数人满意,就像商业片导演,必须以票房为第一评判标准。

        原本两个方向的建筑学应该各自有着自己的学科目标和评价标准以及生存空间,一如文艺片和商业片,但奇怪的是,和好莱坞不同,多数人的建筑学目标是不被认真看待的,创新了购物中心形态的建筑师捷德即便死后,她的遗孀还要在学术界的质疑中为他的成就正名“盖里创造房子,他创造场所”。

        多数人的建筑学和个人的建筑学都可以形成创新。但基于实用主义的多数人的建筑学很难形成刚性创新。但这不等于说个人的建筑学可以自己发展出刚性创新,因为个人的建筑学是一种特殊知识,需要通过多数人的建筑学的检验并转化成为普遍有效知识才能形成刚性创新。所以当两者之间形成异见和鸿沟时,伤害的是建筑学本身而已。可惜,无论在中外,似乎这条鸿沟是刻意存在的,当年邦夫舍特,SOM总建筑师,代表多数人的建筑学实践翘楚,需要自我推荐成为褒扬个人建筑学的普里兹克奖的获奖者,从那时起,多数人的建筑学便看来不重要了,多数人的建筑学可以量化的批判标准也失效了,于是机会主义者有了舞台。

        机会主义者会借着个人建筑学的美誉强行切入更大规模更复杂的建筑类型中,并用情怀和言辞去让不在场的人充满如同崇拜神一般的敬意,却掩盖具体使用者的困境和痛苦,从斯特林从来不好用的建筑到冬冷夏暖的美术教室。实用主义者有时看上去保守,但总能抓到机会主义者的尾巴。他们未见得没有情怀,但一定痛恨偷来的情怀和投机取巧以及浪费。不过他们不明白的是刺破他人迷醉的情怀是一件多么令人讨厌的事体,尤其在这个不太需要那么讲究真实的消费时代。

        那么多人其实是通过与自己无直接关系的题材上制造出参与或者推动解决人生困境的幻觉的。即便到了互联网时代,建筑师们还是各说各话,各行其是。受众也是各自将自己的不满和想象寄托在他们各自级理解的事物上,哪怕所托非人。万物众生的声音似乎在交流,其实都是喃喃自语。

        所以我作为一个双子座建筑师,坚持认为建筑师必须先听得见众生,看得见万物之后,才能据此为己所用,最后贡献出为人所用的作品。朋友批评我对建筑师的要求太高了。可是在大学里我们被教育成能够创造东西的微物之神,既然自诩为神,那么包容人的能力总要具备。如果一旦祛魅还原成为人,便不可还是假做为神去伤害或者欺骗人,更要以人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建筑师柯布设计建造的位于地中海马丁岬的休闲小屋(cabanon)。
Cabanon是柯布的海岸度假屋,他正是在地中海游泳遇溺,于是便长眠于此地。

        柯布,一个布景建筑的首倡者,晚年在地中海边上创制了自己的度假小屋。我认为这是他最伟大的作品, 超过了载入史册但害人得肺炎的萨伏伊别墅和聆听上帝的朗香教堂。他为自己的小屋剥去了炫技性的构造和空间,恰恰好地满足自己作为业主的一切最基本需求,同时创造了一种过来人的境界,对于自然,周边人居和自己,从容不迫,不炫耀不自贬,简淡天真。为后现代做了一个启示,就是没有神,只有人,真实做自己。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