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去年吃桃过敏,今年是不是就好了?让我来试一试

2022-07-08 07: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孙大东 果壳病人

这是关于我本人过敏性体质的亲身经历,我保证,故事越来越刺激。

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东北大连人,男,36岁,经营一家影视传媒公司。

作为一个东北人,你知道的,天不怕地不怕,不管敌人有多少,只问敌人在哪里。而且从小体质就很好,加上一直有体育锻炼,从没觉得自己很弱,也很少感冒。

从一杯日式梅子酒说起

这一切都要从一杯日式梅子酒开始说起。

2012年的时候,同学给我带了瓶日本产的梅子酒。由于对酒不感兴趣,一直没喝。直到有天半夜,因为第二天要出去拍摄,但是怎么也睡不着。我想起了那瓶梅子酒,喝点,迷迷糊糊的,趁着微醺之意正好睡着了,第二天的拍摄就可以精神饱满地去,岂不美哉?

于是我打开梅子酒,找了个跟酒颜色比较配的杯子,倒了半杯。还从摄影师的角度,在厨房的光影环境下欣赏了一番,一边喝酒,一边回忆在日本的事情。一番品味之后,上床睡觉。刚有睡意,头皮就开始痒痒,继而浑身开始痒痒,开灯一看,哇哦,身上起了一片一片的疹子。

图 | 图虫创意

赶紧去医院吧!好在离家不远就有一家人民医院,虽不是三甲,但只比三甲低一级,大连市第X人民医院。

虽然近,但我浑身痒痒不能开车,打车到了医院。一进急诊,门口的护士看见我的红疹就说:“晚上没有抗过敏药,你去XX中心医院吧。”

好吧,第二次打车,“快!师傅,我太痒痒了,赶紧去XX中心医院!”

“好嘞!”

到了XX中心医院,挂了号,排了队,看了若干打架斗殴进来的醉鬼,终于到我了。大夫看看我的疙瘩,眨了两下眼睛,一脸无辜地说“晚上没有抗过敏的药,你去X附属第一医院吧”。

第三次打车,来到了X附属第一医院,门口导诊的护士小姐姐,一看我的情况:“去吧,内科急诊,回头再挂号,先扎针。”恩人啊,谢天谢地。

两针变三针

内科急诊大夫立刻确诊了我是过敏,安排扎针。说是普通过敏,两针下去就OK。但对于已经痒了三个多小时的我来说,已经急不可待了。

拿着单子,等着护士,真心希望快点结束这个过程,太折磨人了。感觉浑身都有蚂蚁在爬,我发誓,再也不会碰梅子酒一下,看都不看。

护士来了看看我,说:“两针,一针地塞米松,一针苯海拉明。”

“只要不痒痒,你就打了吧。”

护士抬头看看我,又问:“你平时不怕打针吧?现在人性化服务,对于怕针的患者……”

我都快急死了,就像一个沙漠的旅人,三天没喝水了,刚看见一听冰可乐,但让他在喝前先填个表格一样。

“大姐,你开玩笑呢?我个大老爷们能怕打针?你就快点扎吧。”

护士大姐又补了一句“地塞米松会有刺激性,会比一般的针疼,你要是忍不住………”

本来我不怕,她这么一说,我就想这是得有多疼,因为平时工作的习惯,我又想象了一下这个画面。

护士大姐还在进行她对病人的“关爱”宣教:“你要是疼了,反应太大,就得补一针,两针变……”

“啊!!!!!!”我直接跳了起来,说:“姐,是不是两针变三针了?”

护士看着我:“我就说疼吧。”

那个时候还没有黑人问号脸,也没有那么多的聊天表情,我只能说我心里走过了千万只羊驼吧。亲姐啊,你是说疼,我是说不怕,可你扎也不告诉我,就这么突然一下子,前面我还做好了心理铺垫。算了,我认了。

谢天谢地,扎完了。观察十分钟,全身的红疹慢慢消退,就回家了。回头想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痒痒吗,不就是梅子酒吗,我不喝就好啦,我不碰就好啦。

一个桃子,躺进ICU

之后的日子里,我依然是曾经的我。什么也不怕,什么都无所谓,直到三个月后的某一天。

大连每到九月份,就有很多水蜜桃成熟。就是粉色的、跟富士苹果一样大的桃子,非常好吃。作为一个桃子爱好者,我自然要买来吃。

一个桃子吃进去,哇哦,果然是家乡桃子的味道,是这个季节的味道,是……等等,为什么,我身上又起了荨麻疹?

图 | pexels

跟喝完梅子酒一样,全身的荨麻疹,钻心的痒,还有腹泻。一回生二回熟,这次我直接打车到X附属第一医院,扎什么药都门清,小事儿。地塞米松比较疼,我也知道了,顺利打完针,回家。

至此,我已经知道,我喝梅子酒会过敏,吃最爱的桃子也会过敏,OK,那我不吃就好了,是吧?

此后的生活,一切如前,工作,休息,休闲,都按部就班,又充满挑战。

第二年,又是桃子成熟的季节。看着路边水果店,我萌生一个想法——去年过敏,今年是不是就不会了?我这体质,这个体格,这个运动习惯,是吧。我相信自己之前那是偶然事件。吃一个试试,就知道了。

毕竟一年没吃过了,就像生活在国外的人,突然吃到了家乡的小吃。那种味道伴随了你的童年、生活、人生,是曾经属于你的那份美好。遗失了很久,但是终会回到你的身边……

等一等!怎么有点晕?眼前阵阵发黑,感觉天旋地转?我挣扎着洗了下脸,想清醒一下。之后,我明确了一件事,要打120电话,我需要救护车!实验失败了!

电话接通,我说了我的情况,120接线员用她温柔又冷漠的声音跟我说:“现在是晚高峰时期,堵车严重,如果您一直在家等救护车的话,等我们到了,你可能已经……”

就已经?好了,我懂了:“那会儿我就已经挂了,对吗?好的,再见吧。”接线员说:“你还是自己打车去吧,这样快,不然的话,可能……”

她还没说完,我已经挂了电话,快点吧,还是自己救自己吧。一边扶着墙下楼梯,一边回忆她说的最后一句话“你还是自己打车去吧”。眼前黑一块亮一块的,路都看不清。

我还年轻,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情没做,想去的地方没去。我的事业蒸蒸日上,我的客户,我的拍摄……越想越害怕,眼前越来越黑,身体也越来越软,刚出单元门,天旋地转的,看见了隔壁单元的邻居。

“叔叔……阿姨……”

来自护士无情的嘲笑

等我再有意识,已经躺在离家最近的第X人民医院ICU了,手上夹着心脏监护,鼻子插着氧气,两侧拉着蓝色的帘子,眼前是医院白色的灯光,鼻腔里都是消毒水味道。邻居阿姨站在我对面不远的地方,大概是看我醒了,找大夫去了。

图 | 图虫创意

这段回忆有种电影中慢动作的感觉,时间过得非常慢,身边景物的透视也不清晰,一切都格外高大,自己很渺小。

一位中年大夫来到我面前,用手电筒照照我的眼睛,问了护士一些参数,具体记不清了,但是接下来的问题,我记得到很清楚。

“小伙儿,你为啥在这,知道吗?”

“我知道,过敏了。”因为还没完全好,我说话时还有点大舌头。

“吃什么过敏了?”

“水蜜桃。”

“那你知道自己吃桃子过敏吗?”

“我知道。”

“你知道?你知道为什么还要吃呢?”

“我就是想试试自己是不是已经好了,大夫,好像是实验失败了。”

大夫摇摇头:“我跟你说,你这种人是最可恨的,明知道自己过敏还要去试。”说完转身要走。

我说,“大夫,有个事我请教一下你呗?”

“说,什么事?”

“你给我扎的是地塞米松和苯海拉明吗?”

大夫瞪着眼睛,虽然戴着口罩,但我都能想象到她的表情,是多么嫌弃这样一个给自己找事的病人。“对!我看你是经常混ICU呢?”

听大夫这么一说,我也觉得自己挺可恨的,别得瑟了,以后老老实实的吧。正想着,过来一位小护士。

“哥,你吃的那桃子,甜吗?”

“挺甜的,但是皮不太好扒。”

嘻嘻嘻嘻,小护士笑着走了,搞得我一头雾水,又过来一位小护士。

“哎,哥,你吃的那个桃子多钱一斤啊?”

“好像是十块钱三斤吧,不怎么贵,我也没仔细看。”

哈哈哈,小护士又笑着走了。原来这是排着队过来笑话我啊,哥们现在舌头还有点麻,等我好了,我,我还是老实点,以后包里也备点抗过敏药,时时准备着吧。挺大岁数了,再也不想在这现眼了,想想还是很后怕的。

罕见!对红霉素也过敏!

自打惊险的ICU事件后,我患上了严重的过敏性鼻炎,每到春秋两季,眼角都是肿的,鼻涕眼泪直流。最惨的时候,连续打喷嚏差不多十分钟。而且鼻腔里也痒痒,又无可奈何。

这之后我吃什么水果,都先尝一下,看看有没有过敏反应,包里也常备抗过敏药,但惊险的事情又接踵而至了。

秋天,鼻炎的季节,我感冒了。去社区医院吊水,缓解一下。做完青霉素皮试,过敏。社区的医生说,用罗红霉素吧,这药不需要皮试,肯定不会过敏,放心。

图 | 图虫创意

扎上十五分钟,我把大夫叫过来,说:“大夫,如果,血管觉得痒痒,手臂发麻,心跳有点快,我是不是?”还没说完过敏两个字,大夫说:“我的天哪,你居然红霉素过敏了!”

同一时间,我和大夫一起说出了“地塞米松,苯海拉明!”好嘛,哥们现在别的不敢说,治过敏还是有经验的,而且是亲身经验,宝贵啊。

恢复了之后,大夫擦擦头上的汗对我说,“我从医二十年了,今年轮转到社区医院来,第一次见到对红霉素过敏的患者”。

“我这种体质的人,这么少见,跟熊猫血似的,是不是要去什么地方研究下?说不好还能促进医学进步。”

大夫说,小伙啊,算了吧,以后过敏的季节,有病你就自己在家扛一扛吧,别出来吓人了。

这次之后,我跟梅子酒事件后一样,又做了各种详细的检查,但是依然没有结果,貌似也就只能这样了,只能处处注意。

然后,我又陆续发现,自己吃樱桃过敏,山楂过敏,不过吃桃子罐头不会过敏。原谅我又实验了一下,成功了。

就在这个星期,我又发现对梨也有点过敏。可怕之处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样过敏的东西是什么,更不知道以前根本不过敏的东西,今天吃了后,会不会又被送进 ICU,总之很无奈。

不过呢,生活还要继续,人生依旧美好,相信只要多注意,坚持到医学更发达的时候,就可以告别这些无奈。

医生点评

王子熹 |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主治医师

这位朋友的经历是很典型的因食物过敏而导致的严重过敏反应。食物过敏是由于摄入食物过敏原而引起的一系列免疫反应,少量的食物变应原即可引发临床症状,最常见的就是出现瘙痒、荨麻疹。

近30年来,食物过敏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已成为当今全球所共同面临的严重健康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卓越成果,清洁卫生得到长足发展,生活水平迅速接近发达国家的同时,食物过敏的发病率也在迅速攀升。研究表明,从1999年至2009年,我国儿童食物过敏发病率从3.5%飙升至7.7%。

食物过敏引起的严重过敏反应,可以累及全身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心血管等多个系统,造成全身瘙痒、皮疹、头面口唇水肿、吞咽困难等。过敏时的严重喉头水肿和低血压休克甚至可以直接危及生命。

此外,食物过敏除了会诱发患者本人一系列轻重不一的症状,还会导致日常及社交生活中充满误食的恐惧,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严重影响个人及家庭的生活质量。因此对过敏原的正确诊断是食物过敏诊治的前提与基础,然而这并不容易,因为日常进食食物的种类极为复杂。

除了文中的桃子之类的水果,各种坚果、谷物、肉类都有可能导致过敏,有些可能会出乎很多人意料,比如小麦。根据协和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的资料,这是国人最常确诊的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食物。

医院之间的检测制剂和检测能力不同,有些地方甚至会使用电工万用表一样的“生物信息共振法”进行检测,可想而知,不靠谱的检查结果不但有可能会让人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恐惧,还会让人继续暴露在危险之中。

这位朋友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过敏原是后天形成的,反复接触后病情可能会越来越重,因此请尽量前往正规的过敏专科就诊。

一旦出现全身性的严重过敏反应,首要的治疗,我们需要再三强调:尽早肌注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大量的回顾研究告诉我们,致死病例大多是由于未能及时给予肾上腺素的治疗。

辅助治疗药物,包括抗组胺药(就是日常所谓的“抗过敏药”)、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和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强的松等)等。需要强调的是,这些辅助药物,都不能快速完全地缓解呼吸道梗阻及低血压休克,不能挽救生命。

尤其是最深入人心的糖皮质激素,这类药物的真正起效时间需要数小时,临床上使用主要是希望控制迟发反应,而真正帮助危险患者挺过来的,可能是患者自身分泌的肾上腺素。所以,对于严重过敏反应患者,一定要去变态反应专科就诊,并随身携带急救药物。

另外,很多植物之间存在交叉反应,一些花粉过敏的患者可能会对一些水果、坚果也过敏,分享经历的这位朋友也有这种情况,所以花粉症患者平时进食蔬果后如果出现过敏症状也要留意,争取能及早发现并避开过敏食物。

参考文献

[1]Yu W, Freeland DMH, Nadeau KC. Food allergy: immune mechanisms, diagnosis and immunotherapy. Nat Rev Immunol. 2016;16(12):751‐765.

[2]Hu Y, Chen J, Li H. Comparison of food allergy prevalence among Chinese infants in Chongqing, 2009 versus 1999. Pediatr Int 2010;52:820-4.

[3]Sicherer SH, Sampson HA. Food allergy: A review and update on 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 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8;141(1):41‐58.

[4]Jiang NN, Yin J, Wen LP, Li H,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Anaphylaxis in 907 Chinese Patients Referred to a Tertiary Allergy Center: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1,952 Episodes. Allergy Asthma Immunol Res. 2016 Jul;8(4):353-61.

作者:孙大东

原标题:《去年吃桃过敏,今年是不是就好了?让我来试一讠》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