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对当前中美关系有点担忧?听听前驻美大使周文重怎么说

周文重/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中国前驻美大使
2015-05-18 14:33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编者按】

        2012年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访美期间提出,中美要塑造“21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此后,在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与奥巴马总统会晤时,系统阐述了中方对建立以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特征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主张。本周末来访的美国国务卿克里在会见中国外长王毅时表示,两国领导人将延续自安纳伯格庄园会晤和北京会晤以来的战略性沟通。

        中国前驻美大使周文重近日在复旦大学“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上发表演讲,总结了中美在双边及多边领域的一些重要的早期收获,他认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将是一个长期曲折复杂的过程”。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经授权刊发其讲稿,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前驻美大使周文重

        自2013年以来,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

        首先是两国领导人之间开展了创新形式的互动和建设性对话。

        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在安纳伯格庄园的会晤开创了中美元首互动的新模式。此次会晤抛开了以往国事或工作访问的形式和程序,把时间尽可能留给两位元首面对面对话,双方交流超过8个小时。会晤既谈各自国内情况和治国理政经验,也谈经济金融问题,既有双边问题,也有朝核、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地区和全球性问题,既推进合作,也不讳言分歧。无论是形式之新、互动时间之长、议题之广、交流之深在中美关系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2014年11月,奥巴马在参加完亚太经合组织北京峰会后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核心内容是与习近平主席的会晤。习奥会既包括在中南海的瀛台夜话(如散步、小范围会晤、晚宴和茶叙),也包括在人民大会堂的正式会谈,瀛台夜话主要围绕治国理政进行交流,而正式会谈则主要讨论双边关系与国际问题。两国领导人在两天10个小时的互动中深度对话,双方都形容会晤是“建设性的”、“坦诚的”、“真诚的”、“深入的”、“富有成果的”。奥巴马还表示,瀛台夜话“进一步加深了我对中国的情况以及中国政府和领导人执政理念的了解。我更加理解中国人民为何珍惜国家统一和稳定”。习奥会确认了进一步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的意愿和目标,增进了相互理解,有助于减少误判和互疑。应该说,在奥巴马执政进入收官阶段、开始考虑其外交遗产的背景下,这次成功会晤有助于推动他在余下两年内在对华关系上采取更加积极有所作为的姿态。正如他在与习近平主席共同会见记者时所称,今天中美双方为了两国和世界的福祉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当双方继续发展这一重要关系时,更多的进展是可能的,“我相信我们将能够这么做”。

        中美两国共同努力,在双边和多边领域取得了不少重要的早期收获。

        双方同意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就双边投资协定举行实质性谈判,这是一个重大突破和进展。两国经贸合作快速发展。去年双边贸易额达5551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超过1200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

        长期以来,两军关系一直是双边关系的“短板”。两国元首在安纳伯格庄园会晤时一致同意改善和发展两军关系。两年来,两军关系在高层及各级别交往、机制性对话和磋商、中青年军官交流、联演联训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2014年夏,中国首次应邀参加美国主导的“环太平洋军演”,派出仅次于美军的舰队阵容参加这一有23个国家海军参加的多国海上联合演习,这是两军交往史上的重大突破。11月,中美两国国防部签署了《建立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机制》和《公海海域海空军事安全行为准则》。这两个互信机制对中美增进战略互信、管控危机、预防风险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减少两军之间误判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随着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交流的扩大,改善签证政策以便利人员往来势在必行。去年北京习奥会期间,双方同意互为两国留学人员颁发5年多次有效签证,互为两国商务、旅游人员颁发10年多次有效签证。这项成果受到两国各界的热烈欢迎,对加强中美人文交流意义重大。短短3个月时间里,中国为美公民颁发签证量同比提升了54%。去年两国人员往来超过430万人次。

        在多边领域,中美就世贸组织《信息技术协定》扩围谈判达成双边共识,这有利于在日内瓦尽快恢复和结束诸边磋商;两国在伊朗核问题上进行了密集沟通与协调,推动谈判取得重要进展;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中美保持密切沟通,维护了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在叙利亚、阿富汗、南苏丹、抗击埃博拉疫情等方面,中美也开展了积极协调与合作。

        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两国发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将在巴黎举行,届时能否达成协议,将意味着能否实现到本世纪末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相比1750年工业化前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中美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碳排放国,其政策立场攸关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成败。经过双方的努力,两国在习奥会期间发表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明确了双方减排的指标:美国2020年后将把二氧化碳平均减排速度提高一倍,到2025年争取令二氧化碳整体排放量较2005年减少26%-28%;中国同意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双方同意共同推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于2015年巴黎会议如期达成协议,并加强两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务实合作,包括先进煤技术、页岩气、核能、可再生能源、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氢氟碳化物、低碳城市、绿色产品贸易等方面的合作。中美联手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采取的这一重大举措意义重大,它使得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对于其他国家进一步宣布减排计划有示范效应,并对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新协议有积极促进作用。《纽约时报》评论称,过去的模式是“你不减、我不减”,而在中美引领下,现在已变为“你若减、我就减”。它也显示出中美合作对推进全球治理的巨大价值。

        今年2月11日,奥巴马总统与习主席通电话,邀请习主席今年9月结合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习主席接受了邀请,双方同意为访问取得成功进行全面准备。这次访问不仅是要保持中美高层交往的良好势头,通过持久深入的战略性交流对话加深相互理解、减少互疑、增加发展双边关系的共识,也是要推动两国关系在具体领域取得更多更好的进展。我们相信并期待着这次访问推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取得新的重要进展。

        最后,我愿与大家分享对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一些思考。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将是一个长期曲折复杂的过程,既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挑战。为此,需要中美双方共同作出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引进新的国际政治理念。中国的崛起是在后冷战时代经济全球化、地区化加速发展、国际合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实现的,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等理念,也在有意识地吸取历史上一些大国所犯战略错误的教训,真诚地希望走一条新型大国之路。美国是借助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跃居世界舞台的中心,并通过冷战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其权力结构,又在后冷战时代享受了单极的“红利”。新形势下,美国也应摒弃重视军事手段和地缘政治因素,追求优势地位等传统思维和做法,不以零和思维看待中国力量和影响力的上升,而是以全新的视野看待与一个在价值观、社会制度上不同于美国的崛起大国的关系。总之,中美双方应以进步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富有活力的外交举措,来引导、推动和持续引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中美两国妥善处理彼此之间的矛盾分歧,特别是要彼此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以及国家利益的拓展,中国必然会一如既往地坚定维护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也必然会在世界和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建设性作用。美国不能抱着冷战思维不放,总是担心中国的行为将损害美国及其盟友的利益,削弱美国主导的地区秩序和优势地位,寻求牵制甚至遏制中国。在此情况下,如何有效管控分歧对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至关重要。这就需要中美双方摒弃零和思维、避免以对抗的方式处理分歧、着眼双边关系发展的大局、加强内部协调。处理好分歧与发展好合作一样的重要。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同时也需要站在世界战略全局的高度来思考和谋划。中美关系的发展与世界格局的演变紧密联系。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等趋势深入发展,全球治理的需求和面临的挑战都在增多。中美关系既有周期性的特征,也有阶段性的特点,如何在一个急剧变化的国际格局中与一个变化着的美国打交道,这需要我们密切跟踪和分析形势,以开阔的视野和创造性的思维做好战略和政策设计,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推动中美关系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作为对美外交工作的一员老兵,我深感对美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与投入。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协同创新中心汇聚国内美国研究的优质资源,在学术研究、战略研判、政策分析、人才培养、二轨外交和公共外交方面,一定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打造21世纪的中美伙伴关系作出突出贡献。谢谢大家!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