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美国小众股票的启示:寻找200亿以下市值A股细分机会

张一帆(康曼德资本)
2015-05-16 08:32
来源:澎湃新闻
牛市点线面 >
字号

中国目前GDP名义增速已经降低至6%以下。期望全社会有较高速增长是不现实的,但是在很多细分领域确实有很多机会。

        本周读了这本《小众行为学》(詹姆斯•哈金著),让我想起之前读过的《小趋势》(佩恩、扎莱纳著),还有Gartner(编注:全球最具权威的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康涅狄克州斯坦福。)科技成熟度曲线。结合过去30年历史上出现的一些5倍到10倍的小众股票,有了些自己的思考。

        如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的一样,“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中国目前GDP名义增速已经降低至6%以下。期望全社会有较高速增长是不现实的,但是在很多细分领域确实有很多机会。

        小众行为学里介绍了一些例子。

        1.Abercrombie&Fitch(编注:风靡全球的美国休闲时尚品牌A&F,以服装为主)的崛起。这虽然是一个创立于1892年的老牌子,但是直到1988年卖给TheLimited(编注:美国一家超大型上市公司,旗下有“维多利亚的秘密”等知名品牌)才开始高速发展。1997年上市12美金左右,最高至2007年曾经接近90美金(此股价每年分红未加回,下同,一般每年0.5美金到0.8美金),2008跌至20以下,2011年回到75美金。

        最近几年,因为消费者口味变化加产品价格过高,A&F股价又跌到目前的20美金。这个牌子最出名的当然就是一堆小鲜肉的帅哥驻店模特。文中介绍了A&F的崛起过程,是如何从行业霸主Gap(美国服装商)手中抢夺年轻人市场的。

        类似的例子还有J.Crew(非上市公司,30年销售从300万美金到20亿美金,优雅波西米亚风);AmericanApparel(曾经牛股,创始人连环性骚扰毁了公司,挺合这公司广告的性感擦边球风);UrbanOutfitters(20年20倍超级大牛股,请收下我的膝盖,感觉属于啥风格都有的,部分接近J.Crew,部分很前卫)。当然还有H&M和Zara(编注:H&M和Zara都是平价、高街服装品牌),但那不是美国公司就不说了。

        文章讲了这些公司对于行业老大Gap的冲击(Gap在1987年上市之后遭到股灾,然后到2000年泡沫高点70倍,所以纳斯达克泡沫不只是科技泡沫,2001杀到12,然后后来回到40)其实相关的还有Coach,KateSpade,MichaelKors之前轻奢类的普及。

        2.讲了Woolworth(编注:澳大利亚最大的食品零售商)是怎么被Walmart(注:美国的世界性连锁企业,以营业额计算为全球最大的公司)、Tesco(英国大卖场乐购)、Asda(英国阿斯达超市,1999年被沃尔玛收购)取代的。

        这个讲的比较浅,我写过一篇美国零售发展史的,从一战开始之前的A&P(编注:美国曾经极为风靡的、占主导地位的超市之一)的上万家连锁,到Woolworth、Kmart(编注:被誉为“现代超市型零售企业的鼻祖”,20世纪90年代初曾是美国零售业龙头老大。2002年,Kmart股价累计重跌89%,自6月以来股价跌至1美元以下,当年12月份纽约证交所开始停止该公司股票的挂牌交易,Kmart成为零售业历史上最大的一宗破产案。)、Sears(美国西尔斯百货公司)、Walmart、Target(美国第一家提出打折概念的商店),已经进化很多轮了。

        3.饮食习惯变迁,60年代碳酸饮料替代咖啡,然后80年代末碳酸饮料开始衰退。作者这段写的有些散,其实类似绿山咖啡,Hansen Monster(美国功能饮料巨头)的崛起都可以详细写下。Monster这个美国第一牛股(2003年0.25元到今年的140元,12年560倍,力压科技公司Google、美国生物制药公司Gilead啥的),当然还有星巴克(1992年到现在150倍)、绿山咖啡(1999年到2014年最高点也是500多倍,不过最近回调了40%)。其实对应的是功能饮料的青少年消费上升,还有咖啡消费习惯的深化。

        4.文中还讲了HBO(美国纽约的有线电视网络媒体公司)的崛起,当然现在更适合的例子是Netflix(编注:美国的在线影片租赁提供商)。另外还有孤儿药的预测。本文成书于Gilead(以丙肝药)爆发之前,还是很有前瞻性的。还有电锯惊魂这样低成本小众系列片的讨论。Moleskine这样较高B格笔记本的市场。本身的质量只能算一般,作者虽然是牛津大学教授,但是写的很浅。不过确实观察到了很多现象。就是小众人群的兴起,然后这种习惯朝着主流人群的扩散。关于这个,可以参考前面提到的小趋势。

        类似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很多,比如UnderArmour(美国体育运动装备品牌)的崛起,Lululemon(瑜伽服装品牌)的崛起,每一个类似这种小众扩散的过程,都伴随了至少5倍,一般都是几十倍股的出现。类似的还有Fossil(美国时尚服饰品牌)、WholeFoods(美国有机商品超市)、DollarTree(美国的一元店)前面两个连锁放在一起真心好讽刺,芝加哥大学边上新开了WholeFoods给中上层阶层买有机食品的地方,往西十个路口不到就是DollarTree这样的一元店给连Walmart都去不起的黑人穷人购物用)而这两个恰恰都是50倍股。

        日本也是一样,可以参考齐鲁证券黄文婧美女还没去买方之前的日本养乐多、可果美、伊藤园历史研究。

        餐饮行业更是如此,消费者习惯的逐渐改变,拉美裔美国人的增长带来的饮食习惯变化造就了Chiptole(编注:供应墨西哥玉米煎饼和墨西哥玉米面豆卷为主的连锁餐厅)这样的8年15倍股(2006年上市时估值很高)。正如40年前快餐文化的兴起造就了麦当劳一样。

        其实把这些结合Gartner的科技成熟曲线,会有着很相似的地方。小众从占人群的不到0.1%,慢慢扩散到1%量级,然后10%,最后到30%,50%。当然不是所有的都能做到最终成为大众普遍接受的产品达到50%以上渗透率。

        当然,科技的扩散速度可能快于消费品很多,但是被新公司替换掉的速度也远快于消费品。想想曾经很红、但是迅速衰落的互联网公司Myspace(全球知名的社交网站)和Blogspot(全球最大、最知名的博客服务提供商),再想想没那么容易快速衰落的消费品公司可口可乐和麦当劳,观察这些企业的发展和市值瓶颈,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市值5B(即50亿美元)就是300亿人民币大概是个坎,然后20B(即200亿美元)就是1200亿人民币左右。如果迈过这个门槛,基本上就成了星巴克、麦当劳、可口可乐、谷歌这样的全球巨无霸。

        以中国目前的市场容量,可能这也是比较符合现实的。一个细分品类龙头,如百润,合理的市值就在300亿,而超越了这个阶段的如伊利蒙牛,可能到达1200亿是合理的,要想获取更大的市值,只有全球扩张一条路可走。科技巨头市值天花板会更高些。大概医药巨头也差不多,武田大冢啥的也都走上了全球扩张的道路。

        A股有自己的特色,就是会对200亿以下的公司给更高的估值,而到了400亿左右开始杀估值。(当然这是2014年之前的研究发现)本轮牛市把这个上限向上提高了。但长期而言,类似趋势应该不会变化太多。

        所以考虑到这点,也许挖掘0.5B(5亿)到5B(50亿)的企业效率会更高些,因为可能企业稍微做成些事情就能得到5B(50亿)估值,市场也会给出较为乐观的预期。再向上需要突破更多瓶颈,而且估值难免被杀。只有少数龙头会达到20B(200亿)的状态。再向上不做全球扩张恐怕很难。

        这篇还是写的比较散比较浅。改天有机会针对每只牛股详细写下对应美国日本历史阶段的社会变迁,消费习惯变迁等等。有些是大趋势,比如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到达多少会消费汽车,会消费旅游。有些是大趋势中的小趋势,比如同性恋的崛起,比如二次元和宅的崛起(生活大爆炸/Marvel 美国漫威漫画公司)。每一个趋势,应该背后都对应了崛起的5倍股。目前美国的很多变化,相信未来我们也可以参考,比如Superfruit超级水果果汁的普及(JambaJuice),无糖代糖饮料的普及,茶饮料的普及(Argotea,Teavana),健康饮食的普及(Subway数量超越麦当劳),重度汉堡深化消费的普及(ShakeShack和FiveGuys)。日本的优衣库,大创,Jins(日本著名的快时尚眼镜品牌),无印良品等等。        

        (作者张一帆系深圳市康曼德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副总监,董事总经理,中国国籍。芝加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牛津大学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学士、经济学专业双学士。历任中信资本直接投资部分析师,中信资本资产管理研究员,某海外对冲基金高级研究员,美林证券研究经理等职。从事投资管理工作超过8年。康曼德于2013年7月在深圳前海合作区注册成立,是首批获得由中国基金业协会颁发私募机构登记证书的机构之一。目前,该公司管理信托产品1只,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产品5只。)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