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黄金家族的最后辉煌:统治印度的“蒙古王朝”

朱郑勇
2015-05-17 12:10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当地时间2015年5月17日,印度总理莫迪抵达蒙古,进行国事访问。

        近日,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中国、蒙古、韩国三国。有文章指出,莫迪的这次访问表明,在去年11月缅甸举行的东盟峰会上印度公布的“东向”政策,已经超越东南亚而延伸到了远东。

        中印之间的交流可谓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受惠于古印度文明者实多。随着佛教的传入而来的印度文化,在中国留下了深刻的痕迹。最著名且脍炙人口的故事当属玄奘法师西行求法的事迹。以此为本事创作的小说《西游记》中的几个主角,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又都有其印度神话人物的原型(陈寅恪先生在《<西游记>玄奘弟子故事之演变》一文中有所考论,日人中野美代子的著作《西游记的秘密》又有更细致的考证)。来自梵文的名字也曾一度风行,清人赵翼就指出北魏时人取名多用“菩萨”、“夜叉”、“文殊”、“迦叶”等神将之名(赵翼《廿二史札记》卷15 “元魏时人多以神将为名”条)。如唐代的大诗人王维,字摩诘,其名和字连称之“维摩诘”即来自梵文之vimalakīri,意为“无垢称”;东汉末年的神医华佗之名竟也是梵文agada(意为药)的音译。“当时民间比附印度神话故事,因称为‘华佗’,实以‘药神’目之”(见陈寅恪《三国志曹冲华佗传与佛经故事》,收入氏著《寒柳堂集》)。这和当代中国人取英文名字是一样的。今天汉语中的涅槃、真谛、刹那、和尚这些常见词汇,也无不都是源自梵文的外来词。

        至于印度与韩国之间的历史渊源,笔者浅陋,至多只能说出古代朝鲜半岛也是佛教传播地之一这样的废话。而印度与蒙古之间的瓜葛,倒还颇有些故事可讲。

        蒙古高原和南亚次大陆一个天南一个海北,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下,本来是八竿子也打不到的两块地方。但人类的祖先中,从来不缺少有勇气探索未知世界的人。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远在中国西南的印度和蒙古高原就硬是扯上了那么一点关系。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在大夏(今中亚巴克特利亚地区)见到了四川的特产邛竹杖和蜀布。询问之下得知,这是大夏商人从距大夏东南数千里的身毒(即今印度)买来的。张骞算计了一下,从长安到汉朝西南的大夏行程12000里;身毒在大夏东南数千里,又有四川的特产,想必离四川不会很远。那么从四川到身毒,再转道大夏,要比从长安直接去大夏近得多。最关键的是从这条路走,不用经过已为匈奴附庸的羌人的地盘,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于是,他向汉武帝建议开通西南通往身毒的道路(见《史记•大宛列传》)。而汉朝之所以通西域,就是为了联合西域诸国“断匈奴右臂”。根据张骞的情报,印度成了汉朝实施这一战略布局中的一个点,印度和蒙古高原就这么毫无自觉地被联系起来了。然而1000多年后的13世纪,印度就和来自蒙古高原的游牧人正面遭遇了。

        1218年,成吉思汗派出的使臣和商队在途经花剌子模时,被讹答剌地方的长官亦纳勒术谋财害命。其中一个商人侥幸逃得性命,返回蒙古报信。蒙古方面又派出使团交涉,然而使臣再次遭到花剌子模苏丹摩诃末的羞辱。三名使臣中两人被杀,剩下一人被剃光了胡子驱逐出境。

        不作就不会死,摩诃末的鲁莽行为招来了灭国之祸。1219年,成吉思汗统领20万大军西征花剌子模。这也是蒙古大军的第一次西征。

        攻入花剌子模国境后,蒙古军队势如破竹,摩诃末被撵得一路西窜,最后死在里海的一个岛上。他临死前倒算是做了个明智的决定,就是传位于他的儿子扎兰丁。扎兰丁比他爹要强得多,1221年,扎兰丁在他的封地哥疾宁重新集结了约10万军队,并打败了失吉忽秃忽率领的3万蒙古军队,声势复振,已经被蒙古占领的一些呼罗珊城市纷纷起义响应。成吉思汗会合诸军,越过兴都库什山,进攻扎兰丁,最后在申河(印度河)北岸一举击溃扎兰丁军。

        尽管战败,扎兰丁在此战中仍表现英勇,“而算端(即苏丹之异译,指扎兰丁)和一支七百人的队伍固守中路,从早抵抗到晚,从右攻到左,又从左攻到中;每次进攻他都斩杀了好些人”,但毕竟寡不敌众,最后他跃马驰入印度河,“像一头怒狮泅过那条大河,他安全抵岸”,成吉思汗见此情形也不禁赞叹:“为父者应有这样的儿子!……一个俊杰焉能不重视他?”(见《世界征服者史》,下册)。颇有“生子当如孙仲谋”之慨。

        逃入印度的扎兰丁对蒙古军队来说,终是个隐患。于是成吉思汗“初命巴剌追回回王扎剌勒丁(即扎兰丁之异译)并篾力克王。追过申河,直至欣都思种地面,根寻不见回来。却将欣都思边城百姓的驼羊都掳了”(见《元朝秘史》续集卷一,264节)。欣都思即印度河上游,包括印度西北部及巴基斯坦东北部一带(见《古代南海地名汇释》,页518)。蒙古与花剌子模两雄相争,印度“躺着中枪”。所幸蒙古军的用兵重点还是在中亚,对印度的攻略也仅限于西北部,并未向南深入。

        但这只是蒙古军队对印度的第一波冲击,70多年后,印度将面临来自蒙古人的更严重的威胁。

        成吉思汗于生前分封诸子,1222年,他的次子察合台继承了伊塞克湖地区、巴尔喀什湖东南的伊犁河流域,以及楚河与怛罗斯河流域的草原。这就是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察合台汗国。

        从地图上看,察合台汗国北面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封地钦察汗国,西面是忽必烈之弟旭烈兀建立的伊利汗国,东面则是忽必烈建立的中国元朝,察合台汗国“在中国方向,或者阿拉伯-里海草原和波斯方向的扩张对他们来说都已经被堵死”(勒那•格鲁塞《草原帝国》,页429),于是到13世纪末,察合台汗国的统治者都哇及其继承者将眼光转向了唯一可能的扩张方向——南方的印度。1297年,都哇洗劫了旁遮普,但被击退。此后察合台汗国又对印度发起了多次攻击。其中1303年察合台宗王图盖率12万军队进逼德里城下,围困两月,扫荡了附近地区后撤兵。尽管蒙古人攻势频繁,当时的德里苏丹国还是顶住了,1295年至1315年在位的苏丹阿拉丁•哈勒吉粉碎了察合台人的多次进攻(参《多桑蒙古史》)。

        又过了几十年,察合台汗国对印度这种掠夺性远征的传统被中亚新崛起的霸主帖木儿继承了。帖木儿出生于渴石地方(今沙赫里夏勃兹)巴鲁剌思部的突厥贵族之家。他的父辈已和西察合台汗国通婚,他本人又与东察合台汗国的黑的儿火者汗的公主联姻(察合台汗国于1346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帖木儿通过一系列的征伐,恢复了西察合台汗国的疆土与秩序,于1369年杀死他扶植起来的西察合台汗忽辛,宣称自己是汗国的继承人,建立了帖木儿帝国。随后又向东察合台汗国、花剌子模、伊朗扩张,并与金帐汗国交战。

        1398年,他又将矛头指向了印度的德里苏丹国。1335年时德里苏丹国几乎囊括整个印度,但不久就迅速衰落,许多大省区的王公脱离苏丹统治,国土四分五裂。因此,帖木儿完成了察合台诸汗未竟的事业,攻陷了德里,洋洋得意地坐上了印度苏丹的宝座,并召集了120头战象以取乐(《草原帝国》,页560)。但他并未采取有效措施巩固他在印度的扩张成果,仅仅指定了一个印度王公为代理人后便返回了阿富汗,任由印度处于一片混乱的状态中。

        1405年,帖木儿在远征明朝的途中死去。他死后不久王族内部就爆发了夺位之争。当1447年,帖木儿的继承者、他的第四子沙哈鲁在去世后,王族间的内战愈演愈烈。最终,帖木儿帝国于1506年亡于乌兹别克人的入侵。1525年,帖木儿帝国的王族,封地在费尔干纳(在今阿富汗)的巴布尔南下入侵印度,从他的孙子阿克巴统治时期开始,帖木儿家族的这支末裔总算在印度站稳脚跟,并逐步扩张疆域,在鼎盛时期,几乎囊括整个印度次大陆,以及中亚的阿富汗等地。这就是印度的莫卧儿帝国。“莫卧儿”(Mughal)一词即是蒙古的异译。

        自1221年的申河之战,扎兰丁逃入印度,印度“躺枪”遭到蒙古人的侵略以来,成吉思汗的子孙不断攻略这片土地。直到300年后,当年这个多少有点偶然种下的因,终于在印度结出了果。帖木儿帝国王族的母系血统来自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帖木儿虽是突厥人,但他娶成吉思汗家族的女子,以复兴蒙古帝国为其一生的志愿。他自称是成吉思汗和察合台的继承人和接续者(见《草原帝国》,页523)。帖木儿的这一态度也影响着他的子孙,毕竟他们身上流着成吉思汗的血,蒙古帝国的辉煌是他们念念不忘的荣光和骄傲。这清楚地表现在帖木儿后裔在印度所创建的帝国的名号上。

        莫卧儿帝国在名义上一直存在到1858年,才被英国东印度公司废黜,同年,维多利亚女王获得印度皇帝的头衔。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