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许纪霖:权威期刊不能保证学术创新,学术共同体才能

许纪霖
2015-05-22 11:24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编者按】5月20日,《探索与争鸣》创刊30周年学术座谈会在上海社联举行,作为座谈会的一项内容,由 《学术月刊》和 《探索与争鸣》共同承办的“全国综合性学术期刊主编论坛”也在同日举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许纪霖、郁振华,复旦大学教授汪涌豪等10多位学者参与发言。

        本文系许纪霖教授在会上的发言,发言题目为“学术争鸣与学术共同体建设”,内容有删节,由会议主办方授权使用。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许纪霖 资料图        

        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现在提倡学术创新。怎么创新?以谁为主体来创新?围绕学术创新问题,我这两年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学术共同体的建设。这个学术共同体建设指什么?和我们今天谈的比较多的学科建设又是什么关系?

        关于学术共同体问题,先要从学科建设开始。1980年代、1990年代很少说学科建设,差不多到了19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国家对学术投入大规模地增加,学术发展越来越强调规范化、建制化,各个大学就把学科建设列入首位。这个考核评估制度是以学科为基本单位来考核的。

        前几年搞重点学科,现在高校里面重点学科是不搞了,但是一个更厉害的对象出来了,这个就是学科排名,就是一级学科排名。这个紧箍咒更加厉害,为什么?过去重点学科是“贵族俱乐部”,你只要进入这个俱乐部,或者说你的实力在贵族俱乐部里面,你也不必太费心思。现在学科排名一搞,人人自危,哪怕你是第一名,你是全国老大,你也要保全国老大。你是全国前五,学校会说你要进前三甚至争第一。每一个位置都有很大的压力。

        跟随学科评估指挥棒,整个高校的发展都以学科建设作为核心。高校最大的投资,都在学科建设上。而这个学科建设主要是一级学科,因为一级学科可以加分。我们缺什么,补什么,在这方面给你钱,你把漏洞补上去。一切以评估标准来进行学科建设。

        所以今天这个学科建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已经到了一种畸形的状态。这个东西看起来很合理,就像我们的高考制度:评估面前,分值面前人人平等。看上去很合理,而且统一标准,但是它在多大意义上可以促进学术创新呢?

        在我看来,今天这样一个我们说的学科建设为核心的(制度),未必可以促进、产生学术创新。反过来有的时候还压抑了学科创新。学术创新怎么样进行:一定是和学术共同体建设有关。

        讲到这里好像还一直没有谈到今天的会议主题——学术期刊问题。我的看法是,真正的学术创新,仅仅靠高校不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在座各位(学术期刊)都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像我们这些老的就算了,年轻人都要靠在你们的期刊上发文章才可以。大学是生产环节,而学术期刊是流通环节,这个流通决定了大学如何生产,流通决定生产——这是学术期刊一个很重要的功能。

        如果我们共同的目标都是促进学术创新,什么样的学术创新是有可能的?如果说学术期刊也围绕着大学学科评估、学科建设这个指挥棒转的话,可以创新吗?我自己的初步的观察、看法,真正的学术创新不是以学科为主体的,而是以学科共同体为主体的。为什么这样说?

        比如说现在都是等级社会,学术期刊也是分为不同的等级,一级一级分下来,非常明晰。按理说,按照我们的学科评估标准,在权威期刊发文是给很高的分值的。但是实际上作为我们学者来说,我们都很清楚,没觉得说权威期刊发表的文章就一定是最好。只有不懂学术的,他不知好坏,他只知道文章发在哪里。而实际上作为发表文章的人来说,他是按照自己的学术标准来看质量如何的。

        回过头来说,整个世界的学术发展有一个规律,是什么呢?凡是真正有创新突破性的文章,一开始很难为那些大家公认的所谓权威刊物所接纳,因为凡是有突破创新的文章,一开始总是带有某种争议性,一旦有争议性,你很难一步登天进入权威刊物。权威刊物通常要么是一流名家,要么就是发表的看法大家是公认的,但未必具有革命性。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权威刊物不能保证学术创新,只可以保证一定的质量。

        真正的创新怎么发生?真正创新有的时候是在一个不是很差,但是在一个非权威的刊物当中发表,然后引起了某种争议性,通过各种争议和讨论之后,然后慢慢被接受,最后才进入了权威刊物。 所以我这里有一个看法,真正的学术创新不在权威刊物。

        世界各国的学术发展,学术突破不是靠学科。学科这个概念,国外没有的,在国外哪里听到过什么学科建设。而且我们的学科,所谓的一套标准——一二三级学科——谁颁布的?国家质检总局?我们都是和生产火柴、肥皂一个档次,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分类标准来做学科?

        国外注重的是学术共同体,这个学术共同体大部分是在学科领域,很多也是跨学科的。他们围绕一个共同的问题,这个问题很有可能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他们经常开会,有的时候往往会在一些固定的杂志上发表文章。一开始可能没有人注意,慢慢他们的声音放大了,就成为主流,有了突破。

        我觉得对综合性刊物来说,可以注重学术共同体,发掘新的学术共同体。这些学术共同体,有的时候有一两个领头人,下面是年轻学者,如果说可以把这些学术共同体发掘出来,好的文章可以形成学术创新,可以有意识地在这方面刊发他们有影响的文章。然后邀请其他学术共同体一起来讨论他们所讨论的题目。这个将会对真正的学术创新有意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