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朱东润遗著首次结集出版:司马迁也任性,隋炀帝也“蒙冤”

朱东润
2015-05-26 10:43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编者按:复旦大学出版社在复旦大学110周年华诞之际推出“复旦百年经典”系列丛书。今年首先推出的十六本人文版块著作涉及中文、历史、哲学、外文四大学科,入选的著者皆为20世纪50年代被评为各级教授的元老级学人,如陈望道、郭绍虞、朱东润、周谷城、周予同、胡曲园、董问樵等。其中亦有散佚之文属首次公开结集出版,如朱东润1940年撰《中国传叙文学之变迁》。本文由朱东润著作整理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尚君摘录,标题为编者所加。(注:本文对原文在当时背景下的用语风格、文字习惯、注释体例等方面予以保留。)

朱东润先生
司马迁一肚怨气,没能写好汉武帝
        史家对于所写的时代,根本不能明了,于是一切的叙述,都经过一种歪曲。这种情形,在《史记》里狠容易看到。司马迁对于汉武帝一朝的史迹,充满了怨愤,因此也就不能理解。本来武帝这一朝,在中国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时期,许多上古的遗风,到这一时期截止;许多中古的习尚,从这一时期开始。在这个时期里面的人,因为时代太近了,也许看不出转换的痕迹,这原是狠自然的,但是像司马迁那样地不去了解所写的时代,不能不算一件少有的事。

        《史记·匈奴传》赞说:“尧虽贤,兴事业不成,得禹而九州宁。且欲兴圣统,唯在择任将相哉,唯在择任将相哉!”这里我们看出他的讽刺,所以在《平津侯传》和《平准书》里,对于公孙弘、桑弘羊都有深刻的不满。尤其是他对于卫青、霍去病的批评,更常常从字外看到。(略)本来汉武帝最大的政绩,在他对外的方面,固然平东越、南越,灭朝鲜,开西南夷,不能不算是好大喜功。但是对付匈奴,这是为着了整个民族生存的问题,实在是不得已。开西域以断匈奴的右臂,也是不得已。

        自从汉高祖以来 ,经过了孝惠、吕后、孝文、孝景诸朝,以至武帝底初年,中国不断地用着纳宗女、献岁币的政策对付匈奴,然而匈奴还是继续地南侵,沿边诸郡,自辽东、辽西、右北平、雁门、云中、九原,以至北地、上郡,没有一处不受到匈奴的屠戮。最后武帝才决定采用贾生底策略,实现文帝底决心。起初用韩安国、李广、王恢诸将,但是因为他们不是大将之才,所以不能成功。其后一切的战畧,都由武帝独断,恰恰遇着卫青、霍去病承意顺命,如臂使指,当然攻无不克,一直等到匈奴北徙,幕南无王庭之后,中华民族才得到喘息的机会。

        以后再由元帝收拾全局,但是这个民族生存的大功,还是在武帝手内奠定的。要说将相的人才,当然陶青、刘含、许昌、薛泽这一班贵胄不是相才,连带公孙弘、刘屈牦也不是相才,韩安国、李广、王恢这一班战将不是将才,连带卫青、霍去病也不是大将之才。但是有甚么关系呢?当时的汉武帝便是第一等的相才,第一等的将才。

        以第一等的人才,当着民族存亡的关头,领导民族抗战的事业,偏偏遇着一个不能理解的史家,认为好大喜功,认为将相无人,实在是历史上的奇事。司马迁对于当时的认识,既然不够,于是认定卫青、霍去病阿谀顺旨,以和柔自媚于主上,当然两人底列传,也止写成了这么可怜相的篇幅。幸亏《武帝本纪》失去了,后来拿着半篇《封禅书》权行代用,否则要是司马迁底原本具在,那么不仅是武帝底生平会写得全不对题,连带地也更加降低了《史记》底价值。

项羽输给刘邦,差在失于奖赏

        论到项羽底失败,倘使把当时双方战略和天下大势搁开不说,那么其中最大的原因,或许恰如陈平等所说:项羽对于部下的赏赉,是比较地慎重,换言之,就是“慎重名器 ”。倘使我们把殷周之间的遗风,以及春秋、战国之间的故事,甚至秦始皇平六国之际的情形看过,当然知道这是自古以来相传的精神,也就是孔子“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的本意。项氏世世将家,知道这是古代的遗风,我们无从菲薄项羽。但是就在他争天下的时期,整个时代已经不知不觉地变了。

        刘邦止是一个无赖,他手下的大多是时代底渣滓,这正是陈平说的“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渣滓当然有渣滓底道理。在这一大群的顽钝无耻之徒,他们没有宗旨,没有信义,所看到的止是高官厚禄,玉帛子女。恰恰刘邦看清楚这一点,所以他成功了。他底成功的因素,就在不惜名器,所以一到南阳就封宛守为殷侯,陈恢为千户,入关中以后,部下封执珪、执帛,乃至封侯者就不少,以后一路的胜利,完全得力于此。

隋炀帝也没传说中那么坏

        假如我们要把隋文和隋炀对比,显然地他们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文帝阴狠,炀帝阔大;文帝鄙啬,炀帝豪纵;文帝是校计升斗的田舍翁,炀帝是席丰履厚的世家子。要在中国史上找一个和炀帝相比的人物,我们只可推举汉武帝:他们同样是词华横溢的天才,雄才大略的君主。不过炀帝的结局,遇到意外的不幸,成为历史的惨剧,再加以唐代史家全无同情的叙述,和《迷楼记》这些向壁虚造的故事,于是炀帝更写成童昏,留为千秋的炯戒。这不能不算是历史上的冤狱。但史家称文帝“素无术学,不能尽下,无宽仁之度,有刻薄之资,曁乎暮年,此风逾扇,又雅好符瑞,暗于大道。”(《隋书》卷二《高祖纪》)又称“炀帝爰在弱龄,早有令闻,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隋书》卷四《炀帝纪》)至少在这几点还有不可掩者。

        隋炀的一生,大致可分三个段落:第一个段落从开皇元年到开皇二十年,这是晋王广的时代;第二个段落从仁寿元年到仁寿四年,这是太子广的时代;第三个段落从大业元年到大业十四年,这是炀帝时代。在第一个段落的后期,他的主要工作是夺嫡。到了第二个段落目的移转,他的工作便在怎样排斥蜀王秀和汉王谅。到第三个段落,这便是他自己的时代了。在夺嫡固位的当中,他也会结权要,耍阴谋,甚至排挤诬陷,这里证明了他是隋文的儿子。但是这是他夺取政治地位的手段,在他得国以后,作风一变,那是他和文帝不同的地方。(略)本来隋文帝崇俭约,独孤后恶姬侍,太子勇、秦王俊的失败,都由于触犯了帝、后的大忌。炀帝的不好声伎,正是这个用意。其次帝后正在崇奉佛法的过程,晋王也就在这方面下功夫,投其所好。

        就指定庄、论二师用《凈名经》智者义疏一点看来,我们认识隋文父子虽然同是隆兴佛法,但是隋文是崇拜佛法,而隋炀正经是领导佛法了。这是立场上的差异。(略)隋文崇敬僧徒,自称义儿,到了隋炀,便有敕令沙门致敬的事。从东晋起这是僧徒当前的一个难题。(下引隋炀与明瞻之争论,略)“国内无僧”一语,不能不认为隋炀的失言,但是像慧日道场诸僧,受王者供养,号为家僧,不以为耻,实在也难引起时君的钦敬,可施之以廪禄者,可加之以鞭挞,这原是颠扑不破的定律。隋炀不戮明瞻,比北周武帝的不戮慧远,固然相等,但是以明瞻的敕住禅定,和慧远的遁还汲郡相比,炀帝之君人之度,似胜一筹。我们再看到蜀王秀、汉王谅争立失败以后,都能免于显戮,也可知道炀帝的为人,究和传说不同。

全祖望:敬复明先烈,不仇视清朝

        甲申明亡以后,福王在南都自立,及清兵南下,南京陷落,这是乙酉之役。其后,熊汝霖、孙嘉绩、钱肃乐等拥鲁王监国,划钱塘江自守,清兵进逼,鲁王失败入海,这是丙戌之役。唐王被杀,鲁王仍在海上,最后在舟山一带,作为最后的根据地,中间曾经与吴胜兆、郑成功等联络,一再北窥,张煌言且曾直至芜湖,摇动整个长江下游,但是仍免不了最后的败窜。当鲁王盘据舟山的时期,宁波、余姚一带山寨林立,作为海中的声援,山寨没有陷落以前,清兵不敢下海,所以当时的山寨,正和最近抗战的中条山游击战一样,在民族战争中发生最大的牵制力量。

        在山寨底挣扎当中,浙东世家子弟几乎全参加了。祖望言其族祖美闲“国难后自以明室世臣,不仕异姓,集亲表子弟为弃繻社”。丙戌以后,弃繻社人物完全参加当时的斗争,视死如归,保留了民族的生命。(略)鄞县全氏,本是明代世臣。世宗时,工部侍郎元立,是祖望的六世祖。元立曾孙大和,字介石,别号他山;大程字襄孙,别号式公。式公之子吾骐,字聿清,别号北空,出嗣他山,是祖望底祖父。他山、式公、北空恰恰生在明清之交。当时清兵南下,全氏一日弃诸生籍者二十四人。及鲁王兵起,他山以大理寺评事征,式公以太常寺博士征。(略)(祖望)对于明代遗民的景慕,因此使他更热心于这些碑铭传状底撰述。(略)

        假使追求祖望撰述的动机,当然有些故国之思。正如《南岳退翁和尚第二碑》所载退翁登堂说法,忽问:“今日山河大地,又是一度否?”祖望拟作《明九相国世臣传》,也出于这类故家乔木的意念。但是尽管有此意念,祖望却没有反抗新朝的意识。(略)祖望入仕以后,遭逢大礼,貤封两世。他底父亲说:“非总宪以上,不得封曾祖,即欲貤封者,亦必登三品。吾非敢无厌也,然安得再展一世恩命乎?”在貤封的时候,他底祖父已殁,当然不发生什么矛盾,但是祖望父子,以新朝恩命貤封不仕之遗民,更欲赠及山寨抗敌之先人,言之津津,不能不算是怪事。这类事实,在前人自然有他们底解释,我们所必须知道的,就是在祖望底叙述中,尽管一面景仰先烈,但是并不含有敌视清室的意义。

 
“复旦百年经典”系列丛书首先推出的是人文版块的十六本著作,涉及中文、历史、哲学、外文四大学科。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