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迈向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上海家底②高等教育怎么样

吕钲陶 王昀
2015-05-26 16:4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城市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高等教育是一个城市创新生态的基础。那么,上海的高等教育情况如何,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产出如何?我们还是通过年鉴、统计公报等数据,尝试做一些梳理和解读。

        上海的高校状况

        自2006年华东师大加入985工程后,上海的高校状况没有多大改变。由上表可见,2012年上海纽约大学成立,以及2013年上海科技大学成立,让上海市普通高校的数量稳定在了68所。而在在校生人数方面,上海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持平,在学研究生数量稳步增长,城市常住人口中的研究生数量有所上升,但近两年趋于稳定。

        中国高等教育扩招从1999年开始,至2012年基本叫停。2008年,上海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突破50万,此后趋于稳定,近年来略有缩减。

上海高校的在校生人数、在学研究生数、每万人研究生数

        数据显示,2015年上海高考报名人数仅为5.1万人,较2006年的11.38万人,报名人数规模缩减超过50%。2015年上海秋季高考招生计划数为4.1万人,报名人数与招生计划均创6年来最低。由于上海高考生源中超过80%会被市属高校和部属上海本地高校录取,在外省读书的仅1万人左右,因此,上海本地高考报名人数削减,直接导致了近年来上海高校在校生人数略有下降的状况。

        人数缩减未必是坏事。这种状况的出现,固然受到老龄化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也与上海生源近年来的出国热潮有关。近年的报道显示,上海的高中四大名校中,出国的优秀生的比例已约达10%-20%,比较高的甚至已达到30%-40%。他们未来很可能还会回到上海工作,也是上海的人才储备。关于上海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我们还会在后面的系列文章中说到。

        科研强度增加,校企合作还可以加强

        上海全市68所高等学校,有理工农医38所、人文社科30所,它们参与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的情况,在近年来有何变化呢?

        如下图所示,从上海高校具体的研发人员数量和人员全时当量(全职做科研的加上非全职做科研的科研时间加权总和)来看,我们发现,2006年到2009年,高校科研人员数量有一个较大增长,2009年后,则稳定在4万人左右。在稳定的人数下,从全时当量来看,科研总时间呈稳步增长,这说明高校中科研专职人员更多,高校教师的科研强度有所增加。

上海高校参与R&D活动的情况

        高校的研究内容相比企业全然不同。昨天我们提到,上海全市80%的研究经费都投入在试验发展中,而这一类别在上海高校中只有12%,剩下部分则分别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体现出高校科研和企业科研的显著差异——高校注重原理性的、试验性的研究,而企业更注重如何把研究成果转化成新的产品、新的工艺和新的生产方式。对比北京、天津的研发支出情况,我们发现,高校的经费投入分配是类似的。虽然高校的主要任务还是教学和科研,但在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方面,或许也应该有所着力。

上海高校科研经费的用途

        与此同时,上海高校科研资金大多数来自政府,企业的资助仅占三分之一。这说明,当前上海高校内的科研活动,以政府主导的纵向课题为主,与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研究较少。这一情况并不只存在于上海,从数据可见,北京和南京的高校科研资金来源也主要是政府。

        这些数字说明,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亟待加强,需要搭起更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的桥梁。在科技创新企业众多的上海,通过合理引导,利用横向课题项目连结高校实验室与企业研发部门,我们相信上海有条件把这件事情做好。

上海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

        我们再来看研究领域的区别。按高等学校中理工农医类口径来分,如下图所示,近几年上海高校中工程与技术的课题经费和R&D经费最多,医科次之,自然科学在后,农业科学最少。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等众多工科强校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交大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医科强校推动了上海地区高校工科、医科方面的科研高投入。

上海高校科研经费的学科分布

        

与其他城市的比较

        看完了上海自身,我们来比较上海和其他城市的高等教育状况。

        
        北京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心城市,985高校和211高校的集中度相当高;而作为中国高教第三城,南京的高校学生数量极高,研究生密度(即常住居民中研究生在读数量)竟和北京不相上下。我们又找出了武汉和西安的数据,发现它们的情况与南京极为接近。

        再来看上海与这些城市的区别。上海高校数量较多,但因常住人口总量大等,高校学生和研究生的密度不如北京、南京。深圳起步较晚,覆盖本专科、研究生教育的、完整的、规模较大的高校只有深圳大学一所。不过近来,深圳的高等教育发展较快,深圳大学刚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211、985高校一起,成为广东省7所高水平重点建设大学之一,再加上北大、清华、哈工大的深圳研究生院,暨大、港中文的深圳学院,以及正筹建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深圳无疑在探索一条高精尖的研究生教育道路。

北京、南京、上海、深圳普通高校在校生数、在学研究生数、每万人研究生在读数的比较

        高校科研经费方面数据较少,根据最新的《2013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北京40所主要高校2012年科技经费总额为198.3亿,遥遥领先。该统计仅根据省级行政区划分,4大直辖市的高校科技经费具体如下图所示。对比天津和重庆,上海高校的科技经费相当充裕,跟北京的差距也并不像985、211工程重点高校的差距那么大。这说明,在经费方面,上海的高校有着非常良好的科研环境。

四大直辖市的高校科技经费

        今年3月,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公布了至2014年底,我国各高校有效发明专利量前50名。数据显示,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以绝对优势领跑全国,二者的有效发明专利量超出第三名上海交大几乎一倍。通过梳理这份表单排名,我们可以分析上海及国内其他城市主要高校在发明专利上的拥有情况,从而分析各城市高校创新能力。

各城市高校的有效发明专利量比较

        如上图所示,我们列出了所有大于等于两所高校入围的城市情况。到2014年底,北京共有10所高校入围全国50强。与北京相比,上海及其他城市,无论入围高校数量还是有效发明专利数量,都还存在一定差距。

        上海地区一共有6所高校入围,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3509项)、东华大学(1734项)、同济大学(1450项)、复旦大学(1397项)、华东理工大学(1192项)、上海大学(1163项),上海交大与处于第一梯队的清华大学(6531项)和浙江大学(6350项)有一些差距,但东华大学作为211院校表现出色,全国排名第12,超过了大多数985院校。

        从高校发明专利拥有量看,上海有一定优势。同时,杭州、南京、西安等城市表现较好,高校科技创新力较强。

        总结

        在高校数量等方面,上海与资源极其集中的北京有差距,不过,自身的特色也非常明显。上海人才储备较强,科研强度较高,相比其他城市,经费较为充裕。但老龄化、留学热等因素导致在校大学生人数减少这一现象需要重视,需要吸引更多人才。高校科研更偏向政府课题,在校企合作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提升。

        (感谢chenqin为本文提出的建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