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美军祁观〡谁怕濒海战斗舰?

祁昊天
2015-06-04 09:28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美国向亚太“再平衡”以来,对南海问题的关注度加速提升。

        5月中旬,美国国防部决定修改在南海的行为准则,海军航空器及舰船获准突破之前的12海里限制。该动议已提交白宫,即使奥巴马不予批准,这也是美国在南海军事政策改变的一大信号。近日,美国两艘航母更同时现身南海,被认为是近年来少有的施压举措。

        美军频繁出招,以致学界不少人惊呼“狼来了”。本文不欲对南海问题做预判,仅尝试从技术层面看看这匹“狼”究竟什么模样。

“街霸”舰队

        上文提到美国航母巡航南海。但是由于成本、任务分配、冲突升级控制等因素,美国在南海日常巡航所倚重的并不是主力远洋舰队。部署在新加坡的濒海战斗舰(LCS),作为轻型、快速、低成本、任务灵活的舰种,将是美军更多倚赖的南海前沿存在。美海军将这类舰种称为“街头斗士”(Street Fighters,更为人们所熟悉的非军语翻译便是经典游戏“街霸”)。

        5月11日,中国海军054A级护卫舰盐城号与美海军沃斯堡号在南海相遇,并将后者驱离。沃斯堡号便是LCS自由级的第二艘,整个LCS项目的第三艘。

        冷战结束后,再无一支舰队能够挑战美国在全球公海的地位。美主力舰队的任务从消灭敌军海上力量转为支持远程力量投送、支援对陆打击、对敌国炮舰外交、对盟国友好出访和协防宣示、世界主要航线护航、以及灾后救援等方面。在新威胁的认知上,美军将注意力转向潜在敌军在近海、小型、高机动、低成本的“狼群”战术。随着老一批轻型舰只的退役(如佩里级护卫舰),美军缺乏在浅水、近岸海域执行反舰、反潜、扫雷、打击海盗等任务的高效费比手段。于是在21世纪初,LCS项目应运而生。

        LCS分为两种舰型,分别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自由”级、通用动力与奥斯塔合作的“独立”级。前者为半滑行船身钢结构单体船(上层结构为铝)。后者为全铝三体船结构。两个型号的满载排水量均为3000吨左右,都拥有超过40节的最高航速,15节航速下的巡航距离超过3000海里。自由号与独立号分别于2005、06年服役。目前LCS已服役19艘,其中单数为自由级(LCS-1、3、5、7...19),双数为独立级(LCS-2、4、6...18),计划建造52艘。

自由号

        不过,由于项目存在的各种问题,美军在多方压力下对计划进行了调整——2014年底,LCS升级计划被批准。在前32艘基线型LCS建造结束之后,后20艘将对防护力、攻击力和电子设备进行升级,并修改作战模块,修改后的项目被命名为“小型水面战斗舰”(SSC)。2015年初,美国防部将升级后的LCS/SSC界定为快速护卫舰(FF),进一步明确其任务范围。但是,总体来说这些调整幅度有限,没有根本改变LCS的使用范围和关键技术指标、战术特点。

LCS/SSC的精致与脆弱

        LCS由核心系统与任务模快系统组成。核心系统包括舰体、动力、操作及其他基础系统。武器装备方面,两级LCS的标配均包括Mk-110 57毫米70倍口径火炮一门、四挺勃朗宁M2重机枪、两门Mk-44 30毫米巨蝮二式链炮、雷神RIM-116防空导弹。舰载机方面,LSC相对其他同等排水量水平的舰只来说拥有更大的甲板,可搭载MH-60直升机、MQ-8无人机。

        任务模块方面,原本LCS有反潜、水面战、扫雷三个模块。在升级为SSC后,扫雷模块被取消。反潜模块组成包括MH-60R反潜直升机、MQ-8B无人机、SQR-20拖曳阵列声呐、轻型主动式宽带变深声呐。水面战模块除了57毫米主炮以外,还包括Mk-46 30毫米机炮、MH-60直升机、地狱火导弹。

        LCS项目自启动以来始终伴随着质疑声。总的来说,批评的声音几乎覆盖所有可能的问题:进攻手段单一、威力射程有限、防御手段不多、生存能力低下、任务定位不明、成本超出预估等等。支持者的观点认为LCS不同于传统舰船,不能简单以技术与战术指标来评价,而应根据其任务定位。但是,从其技术和战术指标来看,LCS虽可以在近海、浅水地区担负日常巡逻任务,但是在战时环境下,它很难完成任务。

        动力强劲是LCS的一大优势,柴-燃-喷水混合动力系统使其拥有45节上下的航速,远远高于其他千吨级以上的水面舰只。但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准则在LCS身上是不适用的。高航速的代价是低防御力、低抗毁力。例如,自由级的上层为铝结构,而独立级全舰体都是铝结构。在美海军划定的生存能力等级中,LCS为等级1,属于无法在高强度作战中全身而退的舰种。并且,与同为等级1 的辅助船只不同,LCS的作战任务区域在第一线。一旦出现意外冲突,LCS很可能只能成为牺牲掉的炮灰。虽然在最初规划低成本近海舰艇时较高的伤亡率已经计算在内,这仍然是很难被美军、美国政界和社会接受的。

        此外,高航速所带来的好处也十分有限。例如,处在反潜任务状态的LCS由于拖曳声纳的工作需要,只能保持较低航速行进;而面对导弹或大口径火炮攻击时,航速的优势也显得很鸡肋。LCS高航速的代价是高耗能,持续高速行进牺牲的是续航能力,而续航能力本是大覆盖面积巡航任务的基础。

        LCS的另一大长处在于多任务模块设计。这是一个十分超前的概念,在理想的设计研发、项目管理、服役使用情况下,能够为美国海军提供灵活多样的战力选择。但是,这一设计却同样埋下了一些隐患。例如,LCS根据任务需要的模块调整并不像生产厂商和美海军所宣传得那样迅速。可能长达几周的调整期,使得美国的对手有可能通过战术欺骗,利用这一时间差使得最终出战的LCS用错模块,其后果对LCS而言可能是致命的。

        此外,多任务模块设计对舰员“一专多能”的要求很高。LCS原本配备的舰员就非常少(50-60人)且缺乏冗余安排,这导致了平均工作量和工作难度的上升(例如,LCS舰员的睡眠达不到美海军要求的8小时平均指标)。而多任务模块对个别岗位一专多能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舰员培养和使用的难度。LCS比传统军舰更容易出现因战时伤亡而无法正常运作的问题。

独立号

        SSC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定修补,包括加装 Mk 38 型 25 毫米火炮;在要害部位增加装甲防护;进一步降低信号特征提高隐身能力;加装反鱼雷系统;配备超视距反舰/对地导弹(在研);升级三坐标雷达与电子对抗系统;升级点防御系统等。但是这种打补丁的升级案依然受到了广泛批评。LCS诸多设计矛盾与不足无法简单通过补丁来解决,例如它仍然无法在近距离承受大口径火炮打击,或在远距离对抗反舰导弹的饱和攻击。

水面冲突的模拟计算

        (1)休斯齐射模型

        美海军认为,导弹时代的海上水面冲突无法再使用经典的兰切斯特方程进行战力对比与模拟。在前导弹时代,水面舰艇的战斗力比基本可以以火炮数量为基础,加上射速、装甲防御等因素进行兰切斯特式的计算,停留在线性的比较层面。

        而导弹的出现则使局面复杂化。例如面对数量两倍于自己的对手,必须在火力、防御、生存能力三方面都进行成倍的提升才可能重新达到势均力敌。也就是说,导弹时代的水面作战中,敌人数量的翻倍要求己方作战能力提高23=8倍。这种非线性变化,催生了兰切斯特方程的替代公式,由美海军军官韦恩•休斯建立的休斯“齐射”方程。

       在休斯齐射方程中,己方在对方一轮齐射之后的舰艇数量改变与与己方抗毁力成反比;与以下数值成正比:敌方初始舰艇数量乘以敌方进攻能力,再减去己方防御能力乘以己方初始数量。

        如A、B为双方战前数量:

        1)抗毁力:一艘舰艇退出战斗前的中弹数量,通常用a1、b1表示

        2)防御力:一艘舰艇击落来袭导弹的数量,通常用a3、b3表示

        3)攻击力:一艘舰艇发射导弹的数量,通常用α、β表示

        在上述基本模型中,对于防空能力的假设是攻击导弹的拦截率为双峰分布,即或者拦截成功,或者拦截失败。为了更接近现实情况,修正的齐射方程可引入“渗透率”这一变量(L):

        (2)LCS难以应对导弹艇狼群战术

        在过去几年中,美国海军研究人员通过这一模型计算了多种冲突、敌我想定下的交战、战损情况。其中一份想定是LCS与小型导弹艇的交火情况。假想导弹艇排水量200吨,缺乏防空武器,有一套近程防御系统、两个反舰导弹弹仓,最多可配备8枚小型反舰导弹。

        根据美军研究人员对抗毁、防御、攻击力的赋值,齐射方程的模拟结果如下:

        导弹艇编队面对LCS时显示出一定优势:5艘以内的导弹艇编队便可以全歼LCS编队,但同时自身损失殆尽;8艘以内的导弹艇编队依然无法全身而退;当这一数量上升为12艘左右时(即平均3艘导弹艇对1艘LCS),导弹艇编队的存活率蹿升至50%以上;当导弹艇编队规模达到15艘时,这一数字增至75%。这说明,虽然这种小艇的防御能力相对LCS来说低了许多,但是如前所述,LCS的绝对防御能力和生存能力都不高,无法在这种想定前提下完成对付“狼群”的任务

        (3)LCS/SSC难以招架护卫舰

        在南海,LCS的潜在对手显然不仅是小型导弹艇,还包括轻型护卫舰、远洋护卫舰、甚至远洋驱逐舰。根据笔者使用齐射方程的计算,即便以更先进的SSC取代LCS,SSC在与上述舰艇的低烈度冲突中的劣势仍然明显。诚然,真实战斗的随机性很大,绝不是休斯模型、齐射方程所展现的这样。但是这些模拟计算的假设条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南海水面冲突可能出现的局面。

        

        冷战后的20年,美海军逐渐降低了对海战本身的重视程度,转而将焦点放在力量投放、对陆打击等任务。这是美国全球地位、面临威胁类型、以及对外干预方式所决定的。这一定位近年来有所调整。2008年,美太平洋司令部要求启动远程反舰导弹(LRASM)的研发工作,目前已成为美海军重点装备项目之一,并有可能成为SSC升级内容之一。但是缺乏优秀的点防御能力(防空导弹射程太短)、抗饱和打击能力为零,仍然制约了LCS/SSC夺取舰对舰战斗胜利的能力,以至于一些第七舰队军官认为LCS更适合部署在海湾一带。

        简单来说,美国面临着军事和外交两难。因此对南海进行干涉时,美国不愿开第一枪。从这一角度看,美军需要的是拥有较强的防御与抗毁力的巡航舰只。由于无力保持高强度的主力舰队日常巡航,美军可依赖的便只有花了十余年为低成本任务而开发的LCS/SSC,但是防御力与抗毁力又都是LCS所欠缺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不愿潜在冲突无限制升级,因此南海擦枪走火很可能不会引发进一步的海空力量动员与报复。这些都是我们在考虑南海危机管控时所应当计算在内的。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