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你数学真好”:美国校园里的种族歧视“进化”了!

澎湃新闻实习记者 陈靖榕
2015-06-17 15:21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9个院系举办了2014-2015学年教师领导培训课程,该培训由校长珍妮特·纳波利塔诺发起,目的是教老师们如何避免冒犯学生和同事们,以及更多样化地聘请教职员工。纳波利塔诺校长建议教师不要使用一些可能构成“微冒犯”(microaggression)的话语或行为,比如说“你英语说得很好”,“你数学真棒”,“世界上只有一个种族,那就是人类”,“我觉得最有能力的人应该得到这份工作”等,因为这些可能构成“微冒犯”的用语,被认为是潜意识里“种族歧视”的例子。

        “微冒犯”一词产生于1970年代,由当时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切斯特·皮尔斯糅合micro和aggression两词而成,指在日常语言、肢体语言,或者其他环境中对特定对象存在有意或者无意的轻视、怠慢、诋毁和侮辱等负面影响。和普通的歧视行为不同的是,“微冒犯”没有很明显的攻击意味,大多是日常中的习惯用语或行为。很可能有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我们的言语和行为对别人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在培训中,整个加州大学系统的院长、系主任们被建议要小心使用或不使用诸如“美国是一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之类的说法,甚至是不要设置只有“男”、“女”两个选项的表格,教师领导研讨会还形成了一份文件,把所有这些类似的、可能构成“微冒犯”的用语列成一份长长的清单。(下载地址:http://www.ucop.edu/academic-personnel-programs/_files/seminars/Tool_Recognizing_Microaggressions.pdf)

识别“微冒犯”行为清单。

        清单中列出的可能被认为构成“微冒犯”的用语还有:

        “只要努力,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社会中取得成功。”(理由:抹杀种族、性别的差异)

        “你是哪里人或者你在哪里出生?”(理由:暗示“你不是真正的美国人”)

        “当我看着你,我看不出你的肤色。”(理由:刻意忽略肤色和种族)

        此外,最好不要对亚洲人说:“你的数学一定很好。”或是对有色皮肤的女性说:“真不敢相信你是一位科学家。”一些细微的动作也在此列,比如在街上看到黑人下意识地抓紧钱包,当有色皮肤的客人进商店购物,商店主人会跟随他们等等,因为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种族或性别上的歧视。

        教师领导培训课程认为,这些用语或行为的使用具有针对性,它们可能会促进“精英的神话”,或者代表了一种认为“种族或性别对于在生活中取得成功并没有重要作用”的论调,还有一些用语则显示了对肤色的刻意忽略,白人刻意忽略种族之间的差别、强调平等,他们说“世界上只有一个种族,那就是人类“、“美国是一个大熔炉”,这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种族歧视,因为他们眼中的“世界”其实只是他们自己,认为只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正常和正确的。

调侃亚洲人的数学能力是校园话题中比较接近“微冒犯”的一种。

        研讨会的网站上指出,纳波利塔诺校长召开的这次研讨会,目的是帮助院长和系主任们“更好地履行责任”以创造出“使全体教师都能做出最好工作的学术氛围”,帮助教师认识和避免使用“微冒犯”用语,并且形成“一个具有包容性的学校氛围”。

        此次研讨会还教授教师如何应对未来的雇员和现有的少数教职工。一批教授考虑是否授予一名亚裔女同事终生教职,这隐含了某种微冒犯,可能意味着相比于同等条件下的白人男教师,其他肤色的女性教师面临更高的标准,她们的研究也相对不受重视。

        研讨会材料中的另一个亮点在于一个奇怪的抉择:在密歇根州一项支持禁止大学招生中的种族偏好的投票决议中,最高法院却对此提出异议。这个事件在某种意义上表明,最高法院可能认为公开地支持种族中立的招生政策,其实也会构成一种微冒犯。

        在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奇怪的矛盾,一方面是捍卫人权、反对种族和性别歧视,另一方面则涉及到言论自由的界限问题。“微冒犯”的提出似乎更多地考虑了不同人种、性别的情况,希望创造一个更为包容开放的环境,但是这样小心翼翼、字斟句酌地说话,又很难让我们与那个宣扬言论自由的美国联想起来。

        校方也对此做出了回应。在回答研讨会的这一建议是否可能对教职工的言论自由能力产生寒蝉效应的问题上,代表雪莉·梅隆回答说,这些研讨会并不是要控制自由的言论或者课堂讨论。

        “研讨会也是校长的博士后奖学金计划的一部分”,梅隆说,“参加研讨会的院长和院系领导可以选择是否向教师传达相关信息。”

        关于这些看似平常的、无害的话语,现在却被贴上了“微冒犯”的标签,梅隆写道:

        “所引用的这些用语都是直接来自对这个项目已经完成的研究。我们提出这一文学或风气调查作为例子,是为了使教师领导可以更好地了解到他们的行为或话语会给他们的学生造成怎样的影响,使教师能够更好地为所有学生们创造一个包容的学习环境。”

        加州大学的许多管理者已经习惯于谈论“促进多样性,改善校园环境”之类的话题,最近几年这样的提法很多,尤其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校园,更是成为滋生这些讨论的温床。

        2013年,一位退休的加利福尼亚州最高法院的法官卡洛斯·莫雷诺,撰写了一份关于“教师的偏见和歧视行为”的详尽的报告。去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多数教师投票通过了一项饱受争议的多样课堂要求,而此前在2004年和2012年的两次提议都被否决了。

        校园里,从“政治正确”发展到如此精细的“微冒犯”理论,让很多教师感到不适。最近美国一位高校教师化名在新闻网站Vox上发表一篇长文大吐苦水,引起许多共鸣与争论。这位老师说,对于课堂上的一些敏感政治议题,一些“自由主义”学生强调教学材料带来“感情”上的伤害,而放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而教师则害怕因此丢了教职,不得不更换教学材料。

        针对身份的歧视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但无意识的“微冒犯”是否有其合理性呢?在校园讨论中,如何“从心所欲不逾矩”,而非小心翼翼、生怕踩到言论雷区,仍然是个难题。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