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等会讨论“人贩该不该被判死刑”,先看看美国怎么找失踪儿童

澎湃新闻记者 郑怡雯 综合报道
2015-06-18 17:01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2012年,美国警方对一起33年前的儿童失踪案重新取证。

        “人贩子应一律判死刑!”近日,声讨严惩拐卖儿童的声音瞬间席卷网络。一边是网友们的大声疾呼,要求以命抵命,严惩人贩,另一边是法律学界、社会学界从专业角度提出的各种不同意见。

        如果说这场争议的焦点在于“如何惩罚拐卖儿童者”,相较之下,关于“如何制止这类犯罪行为”的思考似乎更显重要。在全民口诛笔伐拐卖儿童者无德无良、对被拐儿童抱以深深同情和不忍、在朋友圈贴出一张张黑底红字的抵制图片来宣泄愤怒的同时,人们是否应该反思,我们自己究竟可以为被拐儿童做些什么?

        管窥“美国人如何拯救被拐儿童”的做法、回溯其如何推动完善拯救被拐儿童的历史,则可以给我们一些借鉴。

伊坦失踪案”促设“国际儿童失踪日”

        1979年5月25日,年仅6岁的伊坦·帕兹(Etan Patz)在纽约曼哈顿下城失踪。

        那一天是伊坦第一次独自出门,他全身都穿着蓝色——蓝色帽子、蓝色衣服和裤子、蓝色运动鞋和蓝色书包。他的母亲目送伊坦走过了第一个路口转弯后便回到房内,这个路口距校车站只有46米的路程,校车于早上8:10到达校车站,然而伊坦却没有坐上校车。

        到了放学时分,伊坦还未归家,后来伊坦的母亲才从邻居家的女儿得知伊坦并没有去上学,伊坦失踪了。

        当晚,警方即展开了大规模的全城搜查,整座城市都张贴了印有伊坦头像的寻人启事,警方还开通了免费热线供人们提供线索,但几乎未能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多年之后,这起案件仍然悬而未决,但这起失踪案促使美国社会开始真正重视失踪儿童问题,激发了全美社会共同寻找失踪儿童的行动。

        19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美国,发生了大量类似“伊坦失踪案”的儿童走失案件,美国媒体开始深入探讨诱拐儿童问题,抨击政府缺少对付这个问题的措施。他们认为,这些悲剧的发生是因为美国各州自行其是,缺乏全国范围的执法部门合作,当时的美国基本上没有应对儿童失踪的机制,也无法把失踪儿童的信息输入联邦调查局的电脑。

        为了纪念此案,1983年,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宣布将伊坦失踪的这一天,即5月25日确立为每年的美国全国失踪儿童日,并在全国范围内组建部门协调各地执法部门。随后,许多国家纷纷效仿,将这一天确立为国际失踪儿童日。

        1980年代中期,在伊坦失踪案的影响下,美国开始流行持续近10年之久的牛奶盒公益广告行动。在这一行动中,牛奶商在牛奶包装盒的侧面画上失踪儿童的寻人启事以鼓动民众一同寻找,伊坦本人便是第一个被画到牛奶盒寻人启事上的失踪儿童。

印在牛奶盒上的寻人启事。

公共场所里的“亚当警报”:10分钟地毯式搜索失踪儿童

        1981年7月27日,6岁的美国男孩亚当·沃尔什(Adam Walsh)在和妈妈一同逛佛罗里达州西尔斯百货商店时走失。他被连环杀手诱拐,两周后,渔民在河渠发现了亚当的头颅。这一案件又再次引起美国社会对于失踪儿童问题的高度重视。

        在亚当父母和全社会的呼吁和推动下,1984年6月13日,美国非营利组织“全国失踪与受虐儿童服务中心”(The National Center for Missing & Exploited Children,NCMEC)成立。 该中心开设24小时免费寻人热线,并与美国联邦到地方各级执法部门紧密合作寻人。在协助执法部门处理19.5万件未成年失踪案例中,NCMEC成功找回18.3万名失踪未成年人,寻回比例从1990年的62%大幅提升至如今的97.7%。目前,其搜寻网络至今已覆盖全球22个国家,加拿大、韩国、英国都建立起了类似组织,所有失踪儿童的信息都在这些国家及地区内流通,并还会定时为参与方进行搜寻失踪儿童的专业培训。

        此外,1984年,沃尔玛超市启用了儿童安全警报系统,并为纪念亚当而将系统命名为“亚当警报”(Code Adam)。“亚当警报”系统规定,如果家长在超市等地发现孩子不见时,超市须立即封锁出入口对孩子进行地毯式搜寻,并反复播放儿童的容貌和衣着。如果10分钟内找不到儿童,超市即报案寻求警力支持。此后,“亚当警报”已经分布在美国超过89000个公共场合,被众多超市、商场、医院、博物馆等公共设施采用。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已有550多家企业、机构,以及5.2万多家大型超市加入该系统。“亚当警报”的出现扩大提升了美国关于失踪儿童案件的处理机制范围与速度。

        今年6月1日,中国首个公共场所防儿童走失系统在南京正式启用,该系统主要用于呼救和找寻走失儿童。在南京德基广场每层的直升电梯处都有一个紧急报警按钮,如遇儿童走失,按下呼救器上的紧急报警按钮,此按钮与广场的控制中心直接连通。一旦确认儿童走失,商场将立即启动10分钟防儿童走失系统。

覆盖全美的“安珀报警系统”

        1996年,美国建立了一项简称为“安珀报警系统”(AMBER Alert)的“被绑架或被拐少年儿童紧急报警系统”。

        其英文“AMBER”全称为America’s Missing: Broadcast Emergency Response(美国失踪者:广播应急反应)的缩写,不过,这一名字最初是以一名被绑架杀害的9岁女童安珀·哈格曼(Amber Hagerman)的名字命名的。当时,哈格曼居住在德克萨斯州阿灵顿,1996年,哈格曼骑自行车时被人绑架,一位邻居目睹了绑架过程,并打电话报了警。哈格曼的父母得知女儿被绑架后,打电话给传媒及联邦调查局,但遍寻无果。4天后,有人在水沟中发现了哈格曼的尸体,但凶手一直未能找到,案情仍然扑朔迷离。

        “安珀报警系统”由执法机构、广播电视、无线通讯、网络公司、交通运输机构合作组成。当绑架儿童案发生后,该系统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电子邮件、路边电子告示牌等现代讯息传播方法,告知整个社区绑架案的详细信息,发动民众协助提供破案线索。这一系统发展迅速:2000年国会通过决议鼓励全美各地社区加入“安珀报警系统”,到2005年,全美50个州都设立了安珀报警系统。

        “安珀报警系统”并非简单的儿童失踪报警,而是有严格的限制。美国司法部就警报发布制定了指导建议:执法机构必须确认绑架确实已经发生、被绑架儿童面临严重伤害或死亡的风险、被绑儿童必须年满 17 岁或以下、有足够的描述性信息让公众了解被绑架儿童、绑架者或其车辆特征。

        “安珀报警系统”能够将消息推送到失踪儿童所在区域的97%的居民的手机里。根据美国联邦政府的最新统计数据,“安珀报警系统”至今至少拯救了240名失踪儿童。此外,美国也非常注重“三小时原则”。根据美国2006年一研究表明,遭绑架且遇害的孩子中,76.2%都是在三个小时内遇害的。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