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吸毒群体向演艺界公务员等扩散,部分明星有钱后就找刺激

综合中新网消息
2015-06-24 11:30
来源:澎湃新闻
法治中国 >
字号

2015年6月,公安机关公开销毁海洛因,鸦片及五花八门的新型毒品1200公斤。 CFP 图

        中新网6月24日消息,《2014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今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累计发现、登记吸毒人员295.5万名,实际吸毒人数超过1400万。国家禁毒委员会副主任、公安部部长助理刘跃进表示,今后会逐渐形成良性的、规律性的对外发布机制。

        国新办2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禁毒委员会副主任、公安部部长助理刘跃进,公安部禁毒局局长胡明朗发布《2014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并介绍了中国禁毒工作有关情况。

每年造成经济损失达5000亿

        《2014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分为前沿、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总共6000多字,正文共四章,包括毒品滥用、毒品来源、毒品贩运和毒品形势走向。

        从毒品滥用情况看:一是国内登记在策吸毒人员数量的持续增长,毒品滥用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截至2014年底,全国累计发现、登记吸毒人员295.5万名,实际吸毒人数超过1400万。滥用合成毒品人员累计登记人数首次超过滥用传统毒品人数。

        二是吸毒人员低龄化、多元化趋势明显,毒品种类多样化特点突出。截至2014年底,35岁以下青少年占在册吸毒人员总数过半。吸毒群体向企业事业职工、自由职业者、演艺界人士甚至公务人员等人群扩散。

        三是毒品的社会危害日益严重。截至2014年底,仅全国在册登记吸毒人员已死亡4.9万名。全国每年因吸毒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元。因吸毒引发的侵财性违法犯罪案件多发,自杀自残、伤害他人、毒驾、袭警抗法等极端肇事肇祸现象时有发生。

        从毒品来源情况看:境外来源方面,“金三角”地区罂粟种植和冰毒生产仍保持较大规模,是我国境内海洛因和冰毒片剂的最大来源地。“金新月”地区海洛因和南美洲的可卡因在我国毒品消费市场占有一定份额。境内来源方面,广东、四川是境内冰毒晶体和氯胺酮的主要源头,一些不法分子趁我国对绝大多数新精神活性物质尚未列管之机,在国内生产此类物质。

        从毒品贩运情况看:一是贩毒群体呈现“三低”特征,即年龄偏低、文化程度偏低、就业能力偏底。二是贩毒手段隐蔽、狡猾、渠道多、变化快。三是毒品从我境内流出或经我过境现象不断增多。四是毒品流向呈现出较强的地域性。五是大宗毒品案件增多。六是物流基地、互联网涉毒问题突出。

        从毒品形势的走向看:在毒品滥用方面,我国将继续面临对巩固海洛因治理成果和应对合成毒品滥用快速蔓延的双重压力。新精神活性物质问题将随工作力度的加强进一步显露,存有在国内快速形成滥用的可能。毒品来源方面,“金三角”在当地局势的影响下,仍将是我国海洛因、冰毒片剂的主要来源地。受庞大消费市场和暴利刺激,国内制毒活动难以在短期内遏制。制毒原料必将随管制政策的调整不断发生变化,非列管化学品将不断出现。在毒品贩运方面,毒品贩运线路不断变化,逐步转变为跨省市、多地周转、接力式的辗转分销。随着走私贩运毒品手段的不断升级变化,防范打击难度将越来越大。

毒品犯罪形势国际化趋势较明显

        关于中国毒品犯罪的形势,刘跃进表示,国际化趋势比较明显。中国毒品,一方面大多数还是从国外走私进入中国,一部分在中国国内也有地下生产,满足国内的需求,同时也有一小部分走私出境到世界各地。毒品双向的流向,决定了中国的毒品问题,以及禁毒工作需要跟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同时这也造成了中国的毒品犯罪与世界各国的毒品犯罪相互之间的联系,以及与全球毒品犯罪之间的交叉。

        刘跃进表示,在中国国内,目前查获发现的世界各地的犯罪分子,抓获的有好几十个国家的,比较集中的就是西非几个国家,以及以巴基斯坦为中心的中亚几个国家,还有以“金三角”为中心的东南亚几个国家。当然也包括世界其他相关国家,目前已经掌握的有40多个国家。

        针对这样的毒品犯罪形势,一是加强跟重点方向、重点地区国家的相互配合、相互合作,首先是加强和“金三角”地区相关国家的禁毒合作,因为这个地区的毒品问题是对中国危害最大的一个方向。二是中亚以阿富汗为中心的“金新月”地区的毒品问题,对中国也是个重大的威胁,所以跟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以及中亚、俄罗斯等相关国家的相互配合,特别是以上合组织这个平台开展合作,这也是一个重点的方向。另外,从中国禁毒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联系比较多、交叉比较多的、需要合作比较多的还有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包括欧盟、非洲一些国家,南美的一些国家,都是双边合作的重点方向。

        刘跃进指出,中国采取比较开放的、对禁毒工作高度负责任的态度,跟这些国家、这些地区广泛地开展情报信息的交流,互通共享,同时广泛开展案件的联合侦办、联合侦查、证据交换,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执法培训、执法援助。特别是对“金三角”地区和“金新月”地区,这两个比较大的毒源地,相关国家的禁毒执法方面的援助、培训,我们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包括对“金三角”地区罂粟替代项目的实施,遥感监测、地面踏查,广泛深入地跟这些国家相互合作,共同解决中国毒品问题和这个地区的毒品危害问题。

今后将逐渐形成对外发布机制

        在被问及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对外发布毒品形势报告,刘跃进称,中国禁毒工作,从2014年到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大家都知道,去年6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国务院的常务会议专门听取了全国禁毒工作的汇报,对全国的禁毒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以及中央政法委的孟建柱书记对全国禁毒工作也做出了重要的批示和指示。国务委员、国家禁毒委员会主任郭声琨同志及时召开了全国禁毒工作会议,贯彻中央的精神,对中国今后一个时期的禁毒工作做出了全面的部署。

        刘跃进表示,中国政府各个部门、各个行业掀起了禁毒工作的高潮,中国的禁毒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为了调动社会各界各行各业参与禁毒工作,同时也为了让国内的广大民众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毒情形势和实际的毒品犯罪情况有一个真实、客观、清醒的了解,争取广大人民群众都参与到禁毒工作当中来,同时也便于跟国际社会、世界各国共同联手打击毒品犯罪。更重要的,也是展示中国政府在禁毒工作方面的决心和责任,以及展示中国政府在禁毒工作的方针和思路。从这几个方面来考虑,国家禁毒委员会经过反复的调研论证,按照中央的相关精神,决定推出对中国禁毒工作形势向社会各界公开发布的制度。

        刘跃进表示,此次是作为这项公开发布制度的第一场,也是借着今年国际禁毒日即将到来之际这样一个良好的时机对外发布。今后逐渐形成一个良性的、规律性的对外发布机制。

部分演艺界明星吸毒是富起来后寻刺激

        北京电视台记者:请问刘主任,最近几年,我们对明星吸毒的事件曝光印象特别深,请问一下,是这个群体的吸毒比例确实很大,还是说我们工作部门对娱乐圈是重点关注的?他们的事件曝光出来之后,负面影响是格外大的,请问接下来针对他们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举措?谢谢。

        刘跃进:我首先说一点,我们打击毒品犯罪从来没有针对某一个群体、某一个职业。打击和治理毒品犯罪是全方位的、全社会的,不管你是哪个职业,不管是哪个行业,不管哪个群体,只要你吸毒、只要你贩毒,都在政府打击和管理的行列,不存在对某个群体特殊的采取某些手段来进行打击,这是我要说明的第一点。

        第二点,近几年,连续查获了一些演艺界明星的吸毒问题,也处理了一些人,所以在全社会反响比较大。我想,这也不能就说明演艺界明星这个群体就是个吸毒特别严重的一个很特殊的群体。实际上,在其他各行各业,其他的职业、其他的群体也都存在吸毒问题,只不过是说其他行业那些人没那么大的名气,被查获以后也没有人知道,也不会有人去关注。演艺界因为这些明星都是公众人物,后边都有一大堆粉丝,他一吸毒、一曝光、一被处理,社会关注度就大,因为名气大,这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第三点,在演艺界和明星的群体里面,有一部分人,当然只能说是一少部分人,确实存在吸毒的问题。这个群体的有些人还编造了一些理论,一些理由,说我们搞演艺的、我们搞艺术的,得吸点毒才有艺术的灵感,吸毒以后的那种飘飘然的状态下,这种幻想的精神状态下,艺术灵感会不断出现,这应该说都是歪理邪说,都是为自己在有钱了、富起来以后,再加上理想信念的缺失,精神的空虚,寻找这种刺激,来寻找借口。

        第四点,在目前的这种情况下,不管是已经查获的这些对象,还是没有发现、没有查获的这些对象,演艺界明星这个群体,这个行业、这个职业,应该有一种职业道德的操守、品质底线的教育,一个规范。既然从事了这个行业,成了明星,成了公众关注的对象,身后跟着一大堆的粉丝,那么客观上你就承担了必要的社会责任,你的言行,你的一举一动,跟其他普通人就不一样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个榜样,你学好很多人跟着你学好,你学坏很多人跟着你学坏,特别是对一些涉世不深的青少年粉丝群体,这点是很重要的。所以希望这个群体,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员,要加强学习,加强自律,加强自己的道德情操和底线的修养。

        第五点,国家禁毒办会同文化部、广电总局等相关政府部门,也在研究酝酿加强对演艺界、对明星群体吸毒问题的调查研究,对这个行业涉毒问题要做一些规范,特别是对那些屡教不改的,应该有一些必要的措施,来进行管理,来进行规范,要防止这种情况的蔓延。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