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胶囊旅馆或家,一个纽约摄影师眼中的东京蜗居

李路
2015-07-02 17:52
来源:澎湃新闻
生活方式 >
字号

居住在纽约的韩裔摄影师Won Kim深入东京一家胶囊旅馆,拍下了居住在那里的男男女女。对这些人而言,方寸大的空间可不是一两晚的新鲜体验,而是长久的家

对于胶囊旅馆,我们并不陌生,有人说它像宇宙飞船的太空舱,也有人说像棺材。正是因为日本可怕的加班文化,才催生了这种奇特的住宿形态,并且西渡到了我国。2011年上海火车站北广场附近出现了第一家胶囊旅馆,随后北京、西安、重庆、昆明等地也都相继跟上,但却经营惨淡,有的现在业已倒闭。

我们中国人不待见的胶囊旅馆,在其发源地日本仍欣欣向荣,甚至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澎湃新闻(以下简称澎湃):怎么会想到拍胶囊旅馆?

Won Kim:2013年去东京旅行时,住过一次胶囊旅馆,和许多游客一样,纯粹是好玩,一种新鲜的体验。会住胶囊旅馆的人通常都是加班族和背包客,来去匆匆。然而我发现,在我住的那家胶囊旅馆有几个长期住客,他们已经住了很长时间,胶囊里堆满了个人用品,甚至还会进行装饰。就是在那时,我有了拍胶囊旅馆的想法。一年后,也就是去年11月,我重新回到东京开始拍摄。

澎湃:你照片里的胶囊旅馆,看起来似乎很不舒服。

Won Kim:这家胶囊旅馆在一栋办公楼里,每个胶囊还不到两张榻榻米那么大,在里面没法直起腰来,墙壁是很薄的胶合板,也没有门窗,只挂了一床布帘,就当是保护隐私。除了一盏灯和简单的被褥外,别无他物。住一晚只要1200日元(约合60元人民币),在东京这样物价高的地方算是非常低廉。你可能在网上看到过很多感觉时髦的胶囊旅馆,设计别致,像住在太空舱里,甚至还有电视、温控、音响和高级寝具,但那都不是常态。

澎湃:住客是些什么样的人,你怎么说服他们拍照的?

Won Kim:刚毕业的大学生、来东京找工作的外地人、自由职业者、背包客、公司小职员、离家出走的家庭主妇……什么样的人都有。有些人只在这里住了一两个月,有些人已经住了好几年。我先是和他们做邻居,花时间说服他们同意让我拍照。最后,我们达成了交换条件——拍照结束后,我给他们做一次15分钟的免费颈肩按摩。

澎湃:透过这些照片,你想表达什么?

Won Kim:人的状态和一种精神吧。即便在如此逼仄狭小的生存空间里,仍有许多人在努力生活着。从他们的私人物品,能看出这个人的爱好和习惯,会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些胶囊里乱糟糟的、有些井然有序、有些家徒四壁、有些费心装饰,他们可能只是暂时在这里过渡,也可能一直住下去。无论如何,对他们来说,这里都是可称之为“家”的地方,而家是不该有富贵和贫贱之分的。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