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徐皓峰:很好奇陈凯歌会把我的《道士下山》拍成什么样

澎湃新闻记者 赵振江
2015-07-02 11:52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7月3日,陈凯歌执导、改编自徐皓峰同名小说的《道士下山》将正式上映。
7月1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联系徐皓峰时,他正在为12月11日上映、自编自导的电影《师父》做后期制作。此前两天,徐皓峰凭借中篇小说《师父》获得了第十六届百花文学奖小说双年奖。
北京人徐皓峰现年42岁,在北京电影学院执教,闲时写小说、做编剧、导电影。如今“金像奖最佳编剧”成了徐皓峰的热门标签。大众对其名字耳熟能详,也源于其2013年与《一代宗师》导演王家卫的合作。2012年徐皓峰拍过《倭寇的踪迹》,这是他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十七年的首部作品。
毕业后的十七年间,他把更多功夫花在了电影之外。修道、写作在他生活中占了很大比重。长篇小说《道士下山》就完成于这段时间。
徐皓峰  CFP 资料《道士下山》剧照

按照徐皓峰提供的地址,澎湃新闻记者在大院内绕了半个小时才和他会合。因为他提供的地名是几十年前的旧称,出租车司机、保安、快递员、附近居民都没听说过。这个现在被称为医疗器械所的大院过去叫中国仪表厂。这就像徐皓峰面对的中国与传统的中国,地址还在,里面的内容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变化也是《道士下山》中的小道士需要面对的。十六岁的道士何安下下山后结识儒道释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小说以他在杭州西湖边的电线杆下睡醒开场,以其在灵隐寺紧闭的屋门做结。

1992年,高中毕业的徐皓峰在北京三味书屋见到一本民国道家文化的书。彼时,徐皓峰看着该书编者的照片心中想将来一定会认识此人。五年以后,他果然结识了这位老人。此后,徐皓峰辞掉工作专心跟随老者修道,老者告诉他的那些江湖掌故成为小说《道士下山》的初始素材。

小说《道士下山》完成于2006年。八年后,小说主人公已去世两年,徐皓峰重新逐字逐句修订了小说,删去了2万字,“我把原来用七个字说的一句话删减到五个字”,徐皓峰说道。

7月1日,徐皓峰在电影《师父》后期制作的机房前,接受了澎湃新闻的专访。

《道士下山》书封

【对话】

“我对陈凯歌把《道士下山》拍成什么样怀有巨大的好奇”

澎湃新闻:你自己为什么不拍这个本子?

徐皓峰:在我上高中(中央美院附中)时,看了陈凯歌的《黄土地》和《边走边唱》,这两部电影给我带来很大的震撼。他的电影在美院系统是非常受欢迎的。我上大学后,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公映前在北影放映,北影当时的院长还做了一个“动员”——大概意思是,“这一部电影非常了不得,你们要好好看。”

他是一个对我们青春有影响的人,他想拍《道士下山》,我和他一见面就没有二话,肯定给他拍。另外我对他把《道士下山》拍成什么样怀有巨大的好奇,我知道我自己能拍成什么样,但我不知道他会拍成什么样,那是值得我去想象的。
澎湃新闻:作为导演,你如何看待导演的起伏?

徐皓峰:一上电影学院首先要看大量电影导演传记。看完以后,我觉得天呀,这是一个什么行当。哪怕你牛到黑泽明、伯格曼那个程度,老天也会突然一下子给你观众缘、资金方面的打击。你看黑泽明就是因为观众缘到七十要割腕自杀,伯格曼一度放弃电影。

干导演,必须要接受世人的嘲弄和蹉跎岁月。大众非常喜欢看到人失败的,所以导演的失败会引来大众的狂欢,这是大众娱乐的一部分。但从专业人士来看,有一种感同身受的小恐惧,他轮上的事情将来我们都会轮上,所以对一个导演,我们不会因为他某次拍出了不好的作品就不看好他。

澎湃新闻:陈凯歌是怎么找到你的?

徐皓峰:他们这个级别的导演,有专门的文学推荐人,在他们的团队里有人通过各种渠道帮他们找小说找文章的。我们虽然都是导演系的,但年代隔得比较远,没有任何私交。

澎湃新闻:中国的武打片发展的怎样?

徐皓峰:中国武打片1928年发明,1930年就被作为禁片不让拍了。国民党的理由是武打片阻碍社会进步,因为当时的武打片不是讲武术而是讲法术。社会提倡科学,你们还讲迷信,所以被禁。

建国初,把武侠小说也禁了。后来香港的武打片一度专门写帮会的故事。张彻其实拍的是黑社会武打片。狄龙和姜大卫学的是日本的“任侠片”(日本黑道电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样的片子肯定不让进大陆。最后你会发现在香港武打片唯一可谈的就是国恨。《侠女》讲国恨,李小龙的电影讲人种。

大陆在1980年代短暂地拍过一段时间武打片,没有延续下去。当时的社会是经济要发展,个人要过小日子,不要那么沉重。国恨这样的话题难以延续,第五代拍武打片的只有张艺谋,陈凯歌《赵氏孤儿》其实是宫斗片。

我也是得了天时,才能写出《道士下山》

澎湃新闻:小说发表后八年有修改,具体如何调整?

徐皓峰:《道士下山》是我文风上的一个改变,我在之前非常讲究文字感。上海《小说界》编辑说我文风华丽。

我希望用一个朴实的方法来写一个传奇性的世界,这样更有分寸。隔了八年后看,我当年以为朴实的做法,其实是啰嗦。

澎湃新闻:小说的创作缘起如何?

徐皓峰:看过《道士下山》小说的人,到杭州基本上都要去岳王庙,因为我的小说中写到岳王庙中有个武林高手是一扫地的,他会目击术。目击术有点类似于拳击比赛前的目击。泰森也讲到在拳击比赛开始之前的对眼很重要,这个环节一过他就知道自己能不能赢。

我当时采访到,在民国20年时,岳王庙中确有其人,只是不知道他祸害妇女,我就根据这个由头写了小说。结果搞得现在读者到岳王庙不是去看岳飞,而是去找武林高手,就是郭富城扮演的那个角色。

澎湃新闻:创作《道士下山》还有其他因素吗?

徐皓峰:中国人一直讲家学渊源,指的是家族的口传。在汉代,家学渊源除了有《论语》,还有《左传》《孔子家语》之类。我对道家文化、对挖掘口传的东西非常感兴趣。中国最早把口传写成文字的是《左传》,在左丘明之前,都是口传的,直到他才用文字写出了,这就是见了众生了。

由口传到文字,很多时候也是有老天允许才能做成,不然会有种种障碍。《道士下山》能出版,说明老天还是想把一些事情让年轻人知道。

都是机缘,我当时买道家的书是1992年刚从美院附中毕业,到我和老先生见面是1998年。我认识老人是因为口述历史。我喜欢做口述历史,是因为上大学受的是纪录片训练。毕业后做纪录片采访道教的领袖人物,从陕西到北京多有道教顶尖人物。采访这一带的张天师的时候,我就提到当年看的书。结果张天师说我给你打个电话,然后就这么容易地就到他家去了。

澎湃新闻:为什么将故事背景放在杭州?

徐皓峰:我的师傅青年时代是杭州一个很有名的医生,他的主要经历和见闻发生在杭州。我大学毕业后到杭州比较多,对杭州比较熟悉。

澎湃新闻:你为什么关注民国的武林?

徐皓峰:明、汉、唐只能看二手资料,看民国可以掌握一手资料。我做口述历史,采访的几乎都是民国人,他们很多是从民国甚至从清朝活到现在。写这个和我做那个纪录片是有关系的。

民国是一个全民习武的时代,天津城区弹丸之地,武术协会就有二十家左右,更别说各种拳师的场子,北京城也是习武的人林立。

其实武侠小说和武术的关系不太大。他们写的是飞贼和土匪系统,他们对武林人士不太感兴趣。武师在武侠小说中都武功不高、个人也没才华,你就觉得作家一写到开武馆、保镖完全提不起精神,这恰恰说明保家护院、开武馆是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写他们满足不了读者的好奇心,所以一定是飞贼大于武师的。

澎湃新闻:如何做到和民国的武林人物不隔膜?除了专门口述史的采访外,有何其他方式进入他们的时代?

徐皓峰:我当时学道的时候,他们不是直接教你。比如突然有一天,师傅告诉我,“中国的回民传承了一些道家的东西,道家自己的人都不知道。”他给你这句话,你就真的得去读《古兰经》,了解回民的历史,和回民交朋友,看看他们的宗教生活是怎么回事。这其实都是考验,他就说一句话看你能不能接得住。然后又有一天,他告诉我,“再过五十三亿年,弥勒菩萨就会降生为佛,那个时代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那个时代道家文化也会发达。你就得去看《弥勒五论》。”

他们那代人就是很轻易地点你一下,你就得下功夫。一旦他认为你是一个懒人,你就和好事绝缘了。他就不会和你讲了。

“中国中计了”

澎湃新闻:小说中看来久远、古朴的事情,背后可能有一个更宏大的文化世界?

徐皓峰:中国的社会结构,其实是帝制和王道并存的。王道是分而治之,儒家要恢复王道,诸侯制。最高领袖王是一个道德上的象征。所以,清末慈禧派五大臣考察美国,他们回来以后,说天呀,美国是先王之治(哈哈哈),美国的联邦制,他们觉得是分而治之。

秦始皇的帝制和汉唐元明清的帝制是不同的。汉代以后的文化由民间来传承,所有的中等教育都是由民间自己完成的,然后去参加科举,最后以士治天下。士是民间知识分子,而不是国家培养的干部。

这就导致社会的管理是相当松散的,人与人之间留有很大的余地。传统中国人是在不撕破脸皮的情况下,把事情办了。但我们看看现在的电视剧、电影,所有的人都撕破脸皮。现在的中国人只是地理概念上的,我们在社会结构、心理素质、人际关系上已经失去中国人的特质。

澎湃新闻:传统中国人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松散的社会结构)已经不见了,那还有传统的人吗?

徐皓峰:有,但是非常零星,而且他们对社会不发生作用。这些人在传统社会里凭着他们不撕破脸皮把事情办好的本事,他们是能人,一定能获得成功,在非得撕破脸皮办事的社会,他们是无能的,还被子女嘲笑。他们是海豚,有水才能施展开,现在他们是鱼,在案板上,不发生作用。

澎湃新闻:造成这样的断裂的原因是什么?

徐皓峰:就是中了美国人和日本人的计了。他们的国策就是痞化中国,把中国人变成痞子。清朝想变好,但开明之后没有判断力,造成文化的紊乱,最后果然在清末把儒家文化废掉了。美国日本的计划就成立了,他们认为分裂中国首先要毁掉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被毁掉,人人变得自私,语言发生混乱。所以你看民国时期的论战各种混乱呀。

清末办音乐学校,课本前言竟然这样说::有朝一日,家里的孩子将二胡、琵琶、京胡,换成钢琴、小提琴,那美好的时代就到来了。这种话一听就是一些胸怀大志才疏学浅的年轻人说的。

价值观乱了,以理性著称的中国人就完蛋了。

艾童薇博士对此文亦有贡献,谨致谢忱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