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海上志怪|阴间的文青

百魅夜行
2015-07-06 09:03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前两天,朋友偶然发现笔者的一篇文章《阴间如何抢生源》上了豆瓣头条,还被归类为“社会热点”。这当然小小地满足了笔者的虚荣心,之所以“小小地”,是因为笔者遇到豆瓣向来绕着走,一年最多去三五次。笔者其实对豆瓣没啥恶意,只是有点密集恐惧症。一眼望去,各个小组内均匀地分布着棉布裙子、帆布鞋、素颜、安静、执拗、乖僻,执著于文字、音乐、绘画、电影、摄影、独自旅行……的文青,只能夺门而出。

当然,还必须说明的是,文青并不是这个时代独有的,绝对又是一个“自古以来”,比如民国,比如唐宋,比如魏晋。以笔者的浅见,魏晋时期的文青应该是最有特色的,去翻翻《世说新语》就知道了。随便举个例子吧: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世说新语·任诞》)

这条王子猷雪夜访友的段子,是不是让我们想到了前两年一条著名的微博:“梁朝伟有时闲着闷了,会临时中午去机场,随便赶上哪班就搭上哪班机,比如飞到伦敦,独自蹲在广场上喂一下午鸽子,不发一语,当晚再飞回香港,当没事发生过,突然觉得这才叫生活。”谁说人心不古,简直古得像是流水线上定制的。

既然古往今来有如此庞大的文青队伍,在生死轮回的过程中,也必然会在阴间留下很多蛛丝马迹。我们就从魏晋开始吧:

《世说新语·文学》说:“何晏注《老子》未毕,见王弼自说注老子旨,何意多所短,不复得作声,但应诺诺,遂不复注,因作《道德》论。”何晏原本就有神童之名,当时早已名满天下,可是在不到二十岁的王弼面前谈老子,连嘴都张不开。王弼可算当时第一流的文青了,可惜英年早逝。在他去世后四十年,另一位文青陆机就见到了阴间的王弼。

那一年,陆机也只有二十多岁,他北上洛阳,在河南偃师附近的一个村子投宿。见村口一间屋子里有个年轻人,“神姿端远”(就是很帅的意思了)。年轻人身边放着一部《周易》,正在那里玩投壶的游戏(类似于贵族们聚会时玩桥牌,既是游戏,也是高端人群的社交礼仪)。如我们所知,那时谈论《周易》《老子》《庄子》这三玄,就像当代文青谈村上春树一样有范儿。

陆机一见年轻人身边的这几样标配,自然心生亲切,两人便攀谈起来。陆机自负才学,没想到这年轻人开口便滔滔不绝,“妙得玄微”,陆机只能跪了。两人谈到深夜才抵足而眠。第二天,陆机告辞离开,到了一家旅店,向旅店大妈眉飞色舞地谈起昨晚遇到的高人。大妈说:你来的那地方是荒地,根本就没人住,只有一座王弼的墓。陆机在赶回去查看,只见“空野霾云,拱木蔽日”,确实没有人烟。昨晚遇到的一定就是王弼之鬼(《太平广记》卷三百十八“陆机”条)。

《新笑傲江湖》中的刘正风和曲洋。刘正风擅长吹萧,因音律和曲洋结友,两人合奏一曲《笑傲江湖》,最后两人自绝经脉而死。

魏晋另一位著名的文青嵇康,因得罪司马氏而被判死刑。“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按照这个说法,《广陵散》最终没有在世间流传。《笑傲江湖》中,魔教长老、音乐发烧友曲洋,一气掘了二十九座晋以前的古墓,去寻找广陵散的曲谱,终于在蔡邕的墓里发现。

不过,早在曲洋盗墓之前,嵇康曾现身传授过《广陵散》。据《幽明录》记载:会稽人贺思令擅长弹琴,经常在月下野外“临风抚奏”(又是一文青范)。某天他照例在弹奏,忽有一人现身,这人面色惨白,身上还带着刑具,对贺先生的弹奏点头称许。一曲奏罢,这人自我介绍是嵇康。贺先生倒也不怕,与嵇康就演奏技巧进行深入交流。嵇康说:你的技术是没问题的,但节奏太快,于古法不合,韵味稍逊。贺先生谦虚求教,嵇康也不藏私,将原本成为绝响的《广陵散》传授给他。

这两则故事中,王弼和嵇康都是为文青所激,惺惺相惜,才从阴间赶过来交流。猜想起来,如果对方不是执著于文字、音乐、绘画,不够安静、执拗、乖僻,这两位大牛是绝对不会现身的。即使做了鬼,文青的逼格也是不能丢的。

魏晋时期的另一位著名文青曹植,他的现身,则表现了文青的另一面。

韩愈之父韩仲卿曾任秘书郎,专门负责图书的整理。有一次梦见一位戴着黑色头巾的年轻人。这人“风姿磊落神仙人也”(还是很帅的意思了),对韩仲卿说,我写的那些诗文,现在都藏在建邺李氏家中。您负责收集整理图书,想请您替我讨来编辑,为我写一篇序,让我文名不朽。将来一定会重重报答您。韩仲卿醒来一想,这事本来也是自己的工作,何乐不为呢。于是到李家将曹植文集讨来,细细编订,分为十卷,并为之作序。圆了曹植求不朽的愿望(《龙城录》卷上“韩仲卿梦曹子建求序”)。

韩仲卿只能算是国家图书馆馆长,其文才自然远不如曹植,想来曹植只是把他当成一个靠谱的编辑看待,所以与他也没有什么文学上的交流和共鸣。稍可推衍的是,曹植所说的报答,不知落在何处。因为在韩愈刚三岁时,韩仲卿就去世了,算不得享福。很可能所谓的“阴报”,应验在“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韩愈身上。有子如此,可以说是很大的福报了。

上面这三位青年才俊,都是英年早逝,所以即使再次现身,依然能将文青的风采定格。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这三位其实都是如假包换的贵族,做文青只是他们在锦衣玉食之外的兴趣爱好,而不是为了提升逼格,因为他们的逼格早就高得离谱了。当然,如果他们能徒步去一次香格里拉,逼格还会继续提升的。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