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上半年经济增速7%,国家统计局称未来金融风险可控

澎湃新闻记者 陶宁宁
2015-07-15 14:38
来源:澎湃新闻
财经上下游 >
字号

国民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主要指标逐步回暖,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   杨一 澎湃资料

在此前经济学界一片二季度中国经济将“破七”的预言声中,国家统计局7月15日上午公布的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却带来了惊喜:二季度GDP增速7.0%。数据还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96868亿元,也妥妥地达到了同比7.0%的增幅。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评价,国民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主要指标逐步回暖,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

对于万众瞩目的中国资本市场,盛来运称,股票市场、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至关重要。也正是因此,前一段时间股市出现波动以后,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来维护股票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我们很高兴,这些措施正在发生积极的作用,这段时间,股票市场已经是出现连续反弹的好势头。”

截至收盘,上证指数下跌3.03%,报3805.70点。

对于整体数据,盛来运指出,CPI多个月在1.2%-1.5%的区间波动,基本上很平稳。同时就业情况也好于预期,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1.8%,调查失业率也在5.1%附近,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消费、投资、出口等数据均出现了企稳回升的迹象。毫无疑问,对于2015年中国经济可否达到7%左右的增长目标的问题,二季度的经济数据也给出了一颗“定心丸”。盛来运表示,下半年中国经济将延续上半年缓中向好的走势,而且下半年的经济“成绩单”很可能会比上半年更好。

而对于当前颇受关注的地方债务和股市风险问题,盛来运也肯定地回应称:风险可控。

政策效应现象,主要指标均出现回暖

二季度达到7%的经济增速,这出乎许多机构的预料,根据之前各机构的预测,二季度GDP增速跌破7%被认为是大概率事件。

对此,盛来运表示,自己之前也看过各机构的预计,他认为,尽管二季度经济成绩出乎部分机构的预料,但也在大家预测的中位数附近,是一个不错的增长速度。盛来运指出,GDP的修订并不会对整体的格局、总体的趋势带来实质性的影响。

盛来运分析,上半年经济实现7%的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地根据情况的变化,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措施,政策措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政策的效应在积极显现。

从具体数据上看,第三产业的增长对上半年整体经济数据起到了不小的拉动作用。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46965亿元,增长8.4%。而今年一季度,第三产业的增幅为7.9。由此可以看出,第三产业的增速在二季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季度,主要指标增速出现了逐月回暖的走势。从实体经济角度来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3个月回升,从4月份5.9%,5月份6.1%,6月份回升到6.8%。

从需求角度来看,三大需求都在逐月回升:固定资产投资5、6月份当月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以至于1-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是11.4%,和1-5月份持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的趋势得到了初步的遏制。

从消费的层面来看,社会消费零售总额5月份实际增长10.2%,6月份实际增长10.6%,分别比上个月提高0.3和0.4个百分点,也是连续两个月回升。

而已经公布的上半年出口增速尽管增速只有1%左右,但是从月度的情况来看,6月份出口数据增长了2.1%,由负转正。

“从三大需求的指标来看,也是在逐月回暖的,所以二季度最显著的亮点,就是主要指标增速在回暖。”盛来运说。

经济企稳,下半年经济将好于上半年

中国经济连续两个季度都保持7%的增速,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筑底成功?对此,盛来运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他表示:“下半年延续上半年缓中向好的一个走势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并且下半年的经济增长好于上半年,可能也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

盛来运认为,从中国基本面的情况看,中国经济仍然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动力和潜力。“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没有完成,仍处在一个加快发展的过程之中,刚才谈到的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信息化,会跟工业化和城镇化高度融合,创造出新的动力。另外,我们国家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解决了深层问题以后,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方兴未艾。另外中西部地区差距比较大,后发优势比较明显,所以中国正处在战略机遇期,仍然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潜力,这是我们最大的基本面。”

而从经济运行的轨迹角度,盛来运认为,中国经济此轮周期调整时间已经持续了将近5年,而且从近三年的季度变化情况来看,波动空间越来越窄,稳定性在增强。

盛来运分析,上半年出台的政策措施效应继续发挥、投资项目进入操作阶段、改革创新红利继续释放等原因都将促使下半年的经济好于上半年。

盛来运还重点指出了房地产对于下半年中国经济的拉动效应。“二季度出现明显的回暖态势,房地产投资、市场销售、新开工面积近几个月都出现了明显的回暖,因为房地产的影响比较大,带动效应比较大,房地产回稳对相关行业会产生拉动。”盛来运说。

政府救市有效,未来金融风险可控

不过,尽管2015年上半年的经济成绩好于预期,但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如债务风险、金融风险、人口结构变化等问题依然受到普遍关注。

201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盛来运称,目前债务风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都是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中国政府有能力、有信心防止发生地区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能守住这个底线。

盛来运透露,中国总的债务规模仍在安全线以内。“目前,包括中央债务在内的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仍然在60%的安全线以内。从这些情况来看,应该是安全可控的,中国政府赤字率也比较低,今年的人大通过的赤字规模是1.62万亿,占GDP比重2.3%,仍然远低于3%的安全线。”盛来运称,中国政府手上有大量的优质资产,可以用来做抵押和信用担保所以。总的来看,中国政府的债务是安全可控的。

而面对近期中国股市出现大幅波动,会不会影响下半年中国的经济状况的问题。盛来运称,股票市场、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至关重要。也正是因此,前一段时间股市出现波动以后,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来维护股票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我们很高兴,这些措施正在发生积极的作用,这段时间,股票市场已经是出现连续反弹的好势头。”

盛来运表示,实践充分证明,中国政府有能力、有信心防止不发生区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有能力、有条件、有信心促进股票市场的稳定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由追求人口数量红利,转向追求质量红利

人口结构问题也是本次发布会上媒体关注的重点。盛来运坦言,从结构来说,现在的特点是农民工高龄化趋势确实是有所加快。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农民工平均年龄是35.5岁,2014年平均年龄是38.3岁,平均每年提升0.6个百分点,50岁以上的农民工数量和比重都在加快提升。

盛来运指出,这一问题值得高度关注。对于农民工高龄化趋势产生的原因,盛来运分析,这与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以及人口结构代际转换有关。

他解释,城镇化现在每年平均提高将近1个百分点,由此促进更多农村人口、农村劳动力从农业转向非农业、农村转向城市,而首先转移的肯定是年轻的劳动力。与此同时,70年代以后的这部分人出生率下降,造成年轻的劳动力递进的速度没有退出的速度快。

“对这个问题需要高度重视。”盛来运称,面对这一问题,除了加快对农民工本身的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素质,更重要一点要实现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转型,“原来以靠人口数量的扩张的生产方式难以为继,我们必须要调结构、转方式,由追求人口的数量红利,向追求人口的质量红利转型,同时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业内预计未来货币政策将稳健偏松

上半年经济成绩好于预期,这将对未来政策走向形成何种影响?对此,业内人士普遍预计,虽然经济出现企稳迹象,但依然面临着下行的压力,因次,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偏松。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目前制约政策效果发挥的主要障碍是短期货币市场利率难以传导到长期融资利率,长期融资供给不足。因此,下半年进一步大幅放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不大,政策操作将从之前的普调为主、定向为辅,转变为定向为主、普调为辅。

连平认为,下半年基准利率再次下调的空间较小。他同时表示,考虑到M2增速距目标值尚有差距,仍有普遍降准的压力。但下半年外汇占款情况略好、资本流出压力缓解、总体流动性较为充裕、加上存贷比监管调整的效应发挥,准备金率不会大幅下调,可能会有1-2次、每次0.5个百分点的调低。PSL、定向降准、定向再贷款等措施将会继续实施,以进一步加强有针对性的调节。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研究部副总裁、宏观经济研究主管章俊预测,未来政策走向将从之前的“加大货币政策宽松力度”更多的转向“挖掘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潜力”。

章俊分析,鉴于实体经济虽然可能已经触底,但在短时间内缺乏向上的内生动力,其认为央行在货币政策方面会继续维持并在边际上增强宽松的力度,但在实施层面会从之前单纯的货币宽松转向有规划的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推进。

“此外,在A股市场发生‘迷你危机’之后,出于维护市场流动性并帮助市场恢复信心的要求,央行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也需要在此前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宽松的力度。”章俊预计,央行在3季度还会继续降准降息,唯一不同的是,会根据经济复苏的力度来相机抉择来选择降息降准的时间点和频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