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南京“救命热线”屡被侵占,120急救车每天“空跑”35趟

实习生 黄云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刘楚
2015-07-20 07:30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长期以来,“120”这条本该作为生命通道的救命热线,常被一些无效电话占据着。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南京市急救中心于7月15日公布的2015年上半年统计的呼叫数据中了解到,约43%的电话都是无效电话。这也就意味着,每10个电话中约4个是无效的。

截至6月底,南京市120急救电话今年共接听266572次,其中无效电话达114557次,约占43%。

上半年无效电话逾11万次

南京市急救中心通讯调度科副科长高明在7月16日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对于有的无效电话我们也能够理解。”比如说,现在不少老人机都有一键呼叫的功能,老人将手机放在口袋里不小心按到了,或是有人拨错了也实属正常。

“还有的人是不了解急救车的拨打原则,”高明说,“牙疼也有人叫急救车。”

据他介绍,前几天鼓楼区就有个人打进急救电话称自己脚趾头踢到墙上,脚指甲盖踢翻了,需要派车子过去。“这些人没有意识到急救电话的重要性,他们不知道在他们打进电话时,可能就有个心脏病人正在等着急救。”

还有的,流浪汉睡在店门口,店员打电话叫急救车。等120车赶到时,救护人员叫醒流浪汉后,反遭到流浪汉的斥责。

“最不能忍的就是那些恶意骚扰电话。”南京市急救中心办公室负责人国立生举例说,有一男子从夫子庙的贡院街到三山街,就一路走,一路用公用电话打120。

还有的儿童也会以反复拨打120电话为乐。高明说,“我们希望家长能够看好自己的宝宝。”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南京市120急救电话今年共接听266572次,其中无效电话达114557次,占比约43%,包括恶意骚扰电话5046次。总出车数60458次,其中空车数6400多次,平均每天达35趟,严重浪费了有限的急救资源。

明知是“假求助”,仍要跑一趟

“明知可能是假的(急救求助)还是要去跑一趟。”高明有点无奈地说。

之前有人打电话来说某个交叉路口发生车祸,让他们赶快派车过来。“打电话的人还说,不过来,要负责任你们看着办。”高明介绍,“等我们赶过去了,发现扑了个空。”

还有人病情并不是很严重、本不需要急救车,但打来电话就是称自己打不到出租车,“也没办法,还是要去的。”

“还有就是酒鬼,不能不去啊,毕竟还是有人酒精中毒死亡的。”高明叹了口气,“他们一是脾气不好,骂人打人的事也是常有的;二是往往会吐一车,这样车辆担架等清洗消毒下来又要花掉将近一个小时。”

南京市急救中心办公室负责人国立生对澎湃新闻说,不是所有的病人都需要用到急救车的,比如说精神病人,通常不会有即刻的生命危险。但患者家属拨打了120,急救车就要赶过去。国立生说,“我们也希望那些病情不太重,有能力自己去医院的人尽量自己去医院。”

恶意拨打120,却难以追责

“要处理好无效乃至骚扰的急救电话,很难”,高明说,“有的人用公用电话打完就走了,去哪里找?”

有的电话或许曾经打过骚扰电话,但也不排除真有急救的可能。“毕竟都是和命有关的事。”高明说。

目前有关国内急救方面专门的法律法规仍然缺失,相关部门处理起来显得苍白无力,很难从制度上去约束这些行为。

于2015年3月10日起施行的《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中提到: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置、冒用“120”号码,不得对“120”呼救电话谎报呼救信息、恶意呼救、干扰。

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对相关恶意拨打120急救电话的市民追究责任的例子。南京市急救中心也表示,他们不排除向公安局报案的可能。

南京市急救中心书记高潘东表示,下一步将会严肃对待这一种恶意拨打120的行为。

南京医院协会会长何忠正也提出,一方面需要加大120急救宣传,让公众了解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120;另一方面则是要出台相关规定,来约束那些恶意侵占公共资源的人。

实际上,120急救电话被骚扰的情况,在很多城市都普遍存在。杭州市急救中心2014年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市120热线共接电话351932次,其中无效电话223948次,占比63.6%。西安市急救中心在2014年也接到大概48万多次急救电话,骚扰电话达9千多次。

在急救资源依然有限的情况下,能够科学的使用就是在变相增加资源。高明说:“希望市民尽量不要随意打120急救电话,把这条生命通道让给那些真正有需要的人。”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