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冯伟忠的新烦恼:革命性的火电新机组为何步履蹒跚?

澎湃新闻记者 王灿
2015-07-23 16:15
来源:澎湃新闻
能见度 >
字号

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总经理冯伟忠。

如果中国所有的燃煤机组供电煤耗降能至251克/千瓦时,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中国火电发电平均效率提高约20%。换而言之,采用这种技术后,同样提供4.1万亿千瓦时的电力,每年可节省约2.6亿吨煤炭,节约资金1300亿元左右,同时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近7亿吨。

如果一切顺利,这项刷新火电节能世界纪录、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革命新技术,将落户上海,并服务于中国火电的转型发展。不过,这个名为“251工程”(编注:设计供电煤耗251克/千瓦时)的机组由于种种原因,迟迟未能落地。

据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了解,自2011年开始,“251工程”就开始方案论证,目前距其预期投产之年(2018年)还有三年,但项目仍不见落地。项目负责人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以下简称“外三”)总经理冯伟忠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坦言,各方间的利益博弈不便过多分析,但摆在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沿海地区的控煤政策以及体制的束缚。

最大的坎在于沿海地区的控煤政策

如此颠覆全球火电界的项目来自“外三”的“251工程”,即“外三”早先设计的9号新机组,将会采用高低位分轴布置的汽轮发电机组等新技术,预期机组顺利投产后煤耗将为251克/度。

冯伟忠称,该项目在技术上已没有瓶颈,但主要受制于东部沿海地区控制新建燃煤电站、煤电机组“上大压小”和热电联产等政策。

面对近年来频发的雾霾问题,煤炭几乎成了矛盾的焦点,中国相继出台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11)》、《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文件,对煤电行业发展进行严格的控制,特别是对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更是明文规定“除热电联产外,禁止审批新建燃煤发电项目”。

而其实在“十一五”期间,上海就曾确定上海地区不再新建常规燃煤发电机组。

“外三”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上海近几年基本上没有新的燃煤机组落地,新建的都是一些燃气机组,如上海申能崇明燃气电厂和华能临港燃气热电项目。

不过,该项目并不同于一般的燃煤机组,因为其在节能环保上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如果该项目能够按预期顺利投产运营,不但其机组效率将是新的世界之最,其污染物的排放也将远远优于燃气轮机标准,对大气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冯伟忠称,如果按照火电界“10克煤耗,一代技术”的说法,该机组投产后,将会大大改写世界发电厂的历史,接下来发电厂原有的设计格局可能会发生全新的改变,其对中国乃至世界火电界所带来的意义是极具颠覆性的。

此外,该项目曾得到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的高度肯定及上海市领导的支持。

目前体制的束缚

除了上海地区控煤政策,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制约着“9号机组”的落地。有人曾提出“外三”现在两台百万千瓦的机组有时都不能高负荷运行,再建一个135万千瓦的机组不是浪费吗?冯伟忠对此解释称,其实这就是体制的问题了,看电网怎么进行调度了。

因为电和其它一般商品不同,其不能储存,发电量和用电量在瞬时必须平衡。而当前的电力体制决定了电网对电厂的发电有着决定性的“发言权”。

近年来的“西电东送”,上海市优先定量使用外来电力,每年夏季水电富足时,把上海本地电厂的发电量无条件地压下来。

2014年,上海夏季温度照往年偏低,用电需求不足,仍定量接受外来电,导致上海本地发电厂的发电负荷不到最大负荷的50%,全市的发电厂处于仅维持最低负荷运行的状态,甚至有些电厂会停工。

而燃煤机组在低负荷条件下运行,会大大增加能耗,即便是能耗最低的“外三”也不能幸免。冯伟忠称,在夏季连续最低负荷运行时,“外三”的煤耗甚至会接近300克/度。2014年,“外三”还曾被停工一个月,这是其工作40多年来闻所未闻的事情。

此外,大量机组处于一种“闲置待命”的状态,除了维护、保养之外,机组仍有一定的折旧,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上海本地的火电机组夏季作为备用时也没有得到任何的补偿,极大冲击了上海本地高效清洁的燃煤机组的经济性。

澎湃新闻在2014年夏季参观国家电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时了解到,上海当年的供电总体供大于求,而安徽在夏季用电存在较大用电缺口的情况下,仍将部分电通过特高压电输送到上海。上海总体来说电力富足,又将多余的电会再输送给江苏、安徽等地,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