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食药监总局:夏秋毒蘑菇中毒高峰到来,病死率高无特效疗法

澎湃新闻记者 陈兴王
2015-07-25 20:45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质量观 >
字号

7月24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消费提示”,警告普通居民不要采食野生蘑菇。提示尤其提出,毒蘑菇病死率高,且没有特效疗法,且以家庭采集误食为主,每年都有诸多全家中毒的悲剧发生,食药总局提示居民在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中毒症状,要立即催吐,并尽快就医。

有科学家研究发现,在大约6000种伞类菌中,无论从生物学性状或生态、习性、形态结构上,均未能找出某种规律来区分有毒或无毒蘑菇。因此每年夏秋毒蘑菇中毒高峰,在南方尤其多见。

提示发布之时,毒蘑菇已经酿成多起悲剧。据《钱江晚报》报道,7月2日,温州市永嘉桥下镇昆阳社区吴山村潘老伯一家六口,因误采食了剧毒的白毒鹅膏菌中毒,6人经救治无效相继去世。同一时间段,一些家庭在采食蘑菇后,导致亲人死亡的报道屡见报端。

2012年, 陕西汉中、安康等地陆续发生误采食毒蘑菇中毒事件,导致54人中毒,7人死亡。其时,专家指出野生蘑菇从颜色、形状、气味方面共有5大特点。即“穿鞋的”(即根部有菌托、“系腰带的”(菌柄有菌环)、“漂亮的”(颜色特别鲜艳或纯白色晶莹剔透)、“带刺有鳞的”(菌盖或菌柄带刺或有鳞状表面)和“刺鼻、辛辣的”(菌体发出臭味或其他怪味)。

早在2007年,北京市卫生监督所在网站上公布了17种中国比较常见的致命毒蘑菇,分别为:大鹿花菌、赭红拟口蘑、白毒鹅膏菌、毒鹅膏菌、毒蝇鹅膏菌、细环柄菇、大青褶伞、细褐鳞蘑菇、毛头鬼伞、半卵形斑褶菇、毒粉褶菌、介味滑锈伞、粪锈伞、美丽粘草菇、毛头乳菇、臭黄菇、白黄粘盖牛肝菌。

不过,国家食药监总局在提示中称,野生蘑菇中存在多种有毒品种,毒性成分复杂。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后,中毒者表现各异,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采食野生蘑菇。鉴别野生蘑菇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方法,民间流传的一些识别方法经证明并不可靠。在有采食野生蘑菇习俗的地区,消费者切勿采集未食用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