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司法应积极介入环境灾难

2015-07-29 19:29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整整四年之后,天津渔民起诉“康菲公司漏油污染”的索赔诉讼,终于在天津海事法院正式立案。与此同时,另一起诉讼也获立案。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起诉康菲石油、中海油,要求两家使渤海湾生态环境恢复到事故发生前的状态。这是康菲漏油事件后第一起正式立案的环保公益诉讼。

2011年6月到9月,在长达3个月的时间里,中海油和康菲合作的、在渤海海域里的油田发生重大溢油事故,污染海域6200平方公里。此后渔民的索赔诉讼极为艰难,多次遭驳回、拖延或审而不判。环保公益诉讼更无从说起。

在这起震惊世界的漏油灾难中,遭遇无妄之灾的中国渔民,面对污染者——央企巨头中海油和国际巨头康菲,司法救济之路如此困难,正是中国环境诉讼的缩影。

四年前,《东方早报》曾刊发社论,指出此案说明中国政府的环境监管和司法保护存在缝隙。唯有健全法治,发展民间维权力量,形成更广泛、更透明的博弈平台,才能将包括污染诉讼在内的所有公益诉讼脱敏。

四年里,环保公益诉讼和立案制度都有重大变化。新《环保法》就环保公益诉讼做了专门规定,司法机关推行了立案登记制,以破解“立案难”的困局。这些变化为渤海渔民诉中石油及康菲案带来了转机。

我们乐见“渤海漏油事件”的司法索赔进程僵局被打破。但事件中仍有大量信息没有公之于众。2012年,国家海洋局与康菲、中海油签订《补偿协议》,两家分别就渔业损失和海洋生态损失赔偿13.5亿元和16.83亿元。另据国家海洋局称,16.83亿元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已拨付给环渤海受影响的各省市。这些赔偿金是如何分配的?这笔赔偿和正在进行的维权诉讼有没有重合之处?分拨到地方的生态损害赔偿是怎么使用的?效果如何?国家海洋局和地方海事部门应该提供更多信息。

我们希望此案能推动中国的环保公益诉讼,给企业和政府更大压力,促使它们在环境保护方面投入更多资源,并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真正减少类似灾难。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