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哈佛MBA在美国非营利机构做志愿者,是怎样一种体验?

米派
2015-08-06 15:22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编者按

作者米派,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学硕士,曾供职于通用电气公司,现在戴尔公司总部工作,生活在美国得克萨斯州。

今年五月底的时候,我接了个为一家非营利机构(non-profit organization)提供无偿咨询服务的项目(pro bono consulting)。现在项目已过大半,想来聊聊自己的感受。

美国非营利机构:提供政府部门难以覆盖的公共救济和服务

先简单介绍下我所了解的美国非营利机构和志愿者服务的概况吧。

非营利组织在美国又被称为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第三类社会组织。它也会有维持运作所需的收入,但目的不在获取利润,而旨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尤其是政府照看不到的那些领域。根据美国慈善统计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Charitable Statistics)的数据,2012年共有230万家非营利机构在美国运作,规模天差地别。其收入通常由捐款、运营收入(比如学校的学费、医院的医疗费等等)、资产收益组成,也有来自政府的拨款。

非营利机构需经所在州州政府备案登记,必须符合联邦税法第501(C)款的规定,才能享受国税局批准的免税优待,从而具有法定的联邦免税组织地位。这个正式的“身份”不仅意味着机构本身的资产和收益免税,同时意味着私人和企业对它的捐款也是可以抵税的。经常可以在筹款信上看到“我们是501(c)(3)类免税组织”之类的注释,即由此而来。

志愿者服务一直是支持非营利机构运转的非常重要的力量。拥有巨大的人力资源,才能使非营利机构更多、更有效地完成一些政府部门难以覆盖的人性化的公共救济和服务。

日常生活中的志愿服务机会有哪些?

日常生活中如果想为非营利机构做贡献,捐款捐物无疑是最简单的。我家门口的信箱里隔三差五会有传单告知,某年某月某日某个组织会在小区收衣物;学校常常会发布各种信息募集校友捐款。非营利机构的诉求相当五花八门,多数人都会寻找与自身有关联、有共鸣的领域给予支持。

至于志愿者服务,我个人工作过的美国企业(以及之前读书的学校),都非常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公民义务,会定期利用工作日组织大家参加公益活动。比如到少数族裔聚集的小学组织半天课外活动,去老年人中心粉刷墙壁,召集大家捐赠罐头食物,在为穷人服务的食物银行配货装箱,不一而足。一般一个季度一次,每次两三个小时到半天,动手多过动脑,服务社区的同时也做了团队建设。

许多公司还会有长期支持的非营利机构。具体到每次的志愿活动,各个部门会内部征集意见,再投票看看大家想去哪个机构服务。活动结束后在公司的志愿者平台上记录服务时间,公司每年进行汇总,列入社会责任年报。

不仅公司组织的活动可以列入,员工也可以把个人的志愿服务时间列入。比如我有同事每个月末都会组织小区给低收入儿童捐衣服、捐返校用品,有人则通过教会服务教友和社区。还有父母会周末带着孩子们一起去参加。我曾经查过家附近图书馆的志愿者需求,结果所有我有空的时候那儿都满员了。

如何把志愿者的专业技能和非营利组织的需求匹配起来?

在诸多公益活动中,无偿咨询项目属于比较劳心费脑的,需要承诺投入的时间也更多。一个典型的项目大约共需15–40个小时,项目跨度从几周到几个月都有。本着对人对己负责的态度,对此类项目需要比较慎重地考虑和安排。

我是通过catchafire.org网站找到手头这个项目的。据说Catchafire的创始人有次兴冲冲去参加志愿者活动,结果做了几个小时的体力劳动,她并没有觉得很辛苦,但认为实在不是发挥自己头脑和特长的最佳方式,于是创办了Catchafire,致力于把志愿者的专业技能和非营利组织的需求匹配上,从而更有效地服务社会。

在Catchafire的网站上,志愿者可以按行业、组织目标、专业技能搜索项目,非营利机构可以列出项目需求,志愿者提交申请,非营利机构表示感兴趣之后,系统还会自动安排双方的电话面试。这个网站做得很成功的一点是,他们经过对非营利组织的调研,把常见需求编写成了标准化的项目简介,比如筹款、媒体推广、财务计划等等,很适合作为面试讨论的基础。这个网站对志愿者是免费的,对机构则收取会员费,我帮助的这个机构是赢了某个比赛而获得了免费的会员机会。

当大公司雇员来到非营利小机构

我为之提供咨询服务的这家,是所不大但非常稳健的机构,专注于用艺术建设社区,拥有自己的画廊和小剧场,还有面向年轻艺术工作者的孵化器和面向中小学生的艺术工作坊,也有总数约15万人参与的若干艺术节。他们已经运作了十五年,负责人曾被评为州里的十大影响力人物之一。

然而从去年开始,州里财政紧缩,导致该机构拿了好些年的一个分量很大的基金被取消了,处于亟须开源的阶段。比起大公司,小机构的资金来源更集中,不可预知性更强,不会像大公司那样一做就是三年五年计划,遇到问题的时候形势也更紧迫。

以这个项目而言,最难的地方在于一开始的scoping(界定项目范围)。我和项目负责人通了三次电话会议以及若干邮件往来,终于理清了他们的需求,拟定了项目书,双方都对内容、目标和进度安排比较满意,后面的执行就很顺畅了。

在为这一机构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离开了我所习惯的成熟企业的大环境,没有了技术部的24小时热线、动辄跨部门跨时区的项目组,的确是小到怎么传输大文件、大到如何完整地设计规划执行一个项目都要开始自己想办法。这时候,平时的积累——无论是在科技博客TechCrunch和互联网新闻博客Mashable上看到的新工具,还是存在脑海里的思维模型——都派上了用场。此外也有现学现卖和查书查资料的时候。

基于这一项目的合作体验,我感觉还是大公司运作得更有章法。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个非营利机构在全职员工非常少的情况下,依托各种类型的合作伙伴,可以做成这么多事,对周围社区产生看得见的积极影响,令我十分敬佩。

我个人的体会是,有三部分经验对他们最有帮助。第一是战略规划。用负责人的话说,他们每天忙于维持机构运转必需的各种繁冗复杂的事情,比较少有契机认真思考大的方向性问题,而我们彼此的合作就促进了他们去更多思考“为什么”和“为什么不”的问题。

第二是系统地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及项目管理的技能。机构中成员培训机会相对有限,有很多我已经熟知的概念和方法似乎尚未被他们了解和使用。所以我把我认为他们最用得着的方法和技能加以整理,和他们分享,得到的反馈非常好。

第三是商业化的思维模式。皮克斯动画公司创始人Ed Catmull在书里写过,令他最头疼的就是,怎么让他的艺术人才和商业人才能沟通合作。这个项目是我第一次和艺术家合作,的确发现大家思维方式很不同。而我的感受是,只要双方都自信地提出完全不同的想法,这样的碰撞其实会非常有价值,互补就是依靠不同完成的。

志愿服务的两大支柱:兴趣使然,自律推动

上上周电话会议时,该机构负责人告诉我,他已经把我的建议书拿到了董事会,打算招聘一个专人负责后续执行任务。这也算是对我工作价值的一种肯定。虽然过程中有过累得不行第二天还要开项目会所以必须完成进度于是自我质疑为何要给自己揽这么个活儿的时刻,但是当工作被认可、实际上能帮到他们时,真的是很开心的。

对志愿者一方来说,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很重要。这个项目,我至今投入20个小时,除了午休时间的电话会议,其余都是在我(不加班)的工作日晚上八点至十二点之间完成的。说起来也不算多,但在生活和工作中其他事情又多又累人的时候,真的要靠兴趣和自律才能把志愿服务坚持下去。这次除了得以了解美国非营利机构的运作,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现在对所有自由职业者充满了敬意。得多自律的人才能做个成功的自由职业者啊!

(本文为个人观点,不代表所供职单位立场。)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