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nìng泽涛,还是níng泽涛?

和人撕
2015-08-08 11:08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经过一天两夜的刷屏,大家都被宁泽涛帅晕了。

不过我并不是来发花痴的。

因为涛涛的姓有两个读音,cctv5的主播为了避免被扣钱,特地去查了《现代汉语词典》:

为主播心疼,这个钱还是被坑了。

简单说来,现在的宁字,在古代,其实是三个字

1,甯,它的读音是“乃定切”(《说文解字》),也就是nìng。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愿词”,也就是现在说的“宁可”,“宁愿”的意思;二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封地。顺便说一句,卫国国都在朝歌,也就是河南的淇县。所以看来老家郑州的涛涛是正宗的贵族后裔啊!

《世本八种》载:“宁氏,出自卫武公子季亹,食采于甯,因以为氏。”

也就是说,春秋的卫武公把甯赏赐给儿子季亹作为封地,因为季亹以甯为氏。这也是宁泽涛的姓的来源。

古代的姓与氏常让人傻傻分不清楚。在先秦,姓和氏是分开的,姓是大宗的族号,比如一代明主周武王姓姬名发,他的好搭档姜太公姓姜名尚;氏则是由姓分出去的支系,比如甯是从卫武公分出去的儿子季亹的氏,武公与季亹的姓则是姬,因为武公是诸侯,与周天子是一个宗族。

再比如著名的大圣先师孔丘,他其实并不姓孔,而姓子,因为他是春秋宋国贵族的后裔,孔其实是他的氏,这个氏的来源其实是他父亲的字。

当然姓和氏在那时都是贵族才能享受的特权,庶民只能称“名”。姓代表自己的宗族,氏则能体现地位和阶级,因为只有受到分封了,才能有氏。

因为是贵族特享,所以现在可考的那时的姓不多,大致有这么些:姬、董、彭、姜、姚、熊、任、祁、归、秃、妘、曹、斟、芈、酉、己、滕、箴、荀、僖、嬛、依、子、姒、嬴、偃、姞、隗、风、厘、允、妫、曼、添、戈、庸、伊。

到了春秋末期,礼崩乐坏,贵族被庶民革了命,姓氏之制也随之被毁,古人叫“坠命亡氏”,跟现在说的“断子绝孙”差不多。

人民翻身做主人后,享有的权利之一便是姓氏权。经春秋战后之后,史料所记载的姓,从西周时的不到几十个,增加到一百多个。仅据汉代史游所撰《急就篇》这份极不完备的资料统计,汉代已有单姓 127 个,复姓 3 个,共 130 姓。到明代,《续文献通考》中记载的姓已有4657个。

新时代的姓和氏也没有贵族那么多讲究了,比如齐国大族田广的孙子田登因住在第二门,就改用“第二”作为自己的氏;田广的弟弟田英居住在第八门,改以“第八”为氏。失去了身份地位标识功能的姓与氏,便逐渐合二为一,成了一个词了。

2,寧,读音有nìng和níng两种。读níng的时候,除了有安宁,归省的意思外,《康煕字典》里记载,“寧”也是一个姓氏,据说寧姓是满族寧佳氏的汉化。央视主播翻的《现代汉语词典》应该就是这一条。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宋的《广韵》和明代的《洪武正韵》中,读平声的“寧”字条下均没有姓氏这个义项,可见“寧”作为姓氏的时间要晚于明代。

而“nìng”这个读音要到宋代的《集韵》中才出现(“乃定切”),释义是“通甯”,“愿词”。可见宋代人们已分不清“寧”“甯”的区别,但由于甯作为姓氏的用法相对固定,因此《洪武正韵》中尚未出现“寧”作为姓氏的义项

3,宁,这个字在古代也是有的,但却是另外一个字,读作zhù,也就是贮藏的贮的本字。

所以简化字还真的是有在认真简化呢,把3个字变成了1个字。然后就让我们这些现代人傻傻分不清楚。一不小心读错还要被扣钱,这是历史的原因,真的不能怪主持人。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