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你没看错!权威报告显示:中国大学生身体素质不如中学生

澎湃新闻记者 陈均
2015-08-16 16:55
来源:澎湃新闻
运动家 >
字号

最新权威报告显示,持续下跌20年的青少年身体素质有所改观,但其中的大学生身体素质依然不乐观。

据中新网宜昌8月15日消息,《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下称《报告》)当天在湖北宜昌正式发布。该书被认为是中国“青少年体育蓝皮书”系列的开篇之作。

《报告》集中反映了近年来中国青少年体育领域的基本状况和主要进展。作为其中一大看点,多项身体素质检测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不如中学生。

大学生身体素质不如中学生

多项运动项目显示,中学生的数据目前都已止“跌”并逐步回升,但大学生耐力素质依然持续下降。

“自从2007年颁发中央7号文件,全力提高青少年体质以来,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持续下滑20多年的势头有了改变。”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员、体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冯连世说。

这些“改变”包括大部分指标“止跌回升”,个别指标甚至出现了“持续上升”的趋势,但是与中学生相比,大学生的“改变”则相对较少。

落实到具体身体素质方面。到2010年,7至18岁的各学段学生耐力素质相比过去实现逐步回升,尤其是14至16岁年龄组最为明显,但大学生相关成绩持续下滑。以衡量爆发力的50米跑成绩做统计,中小学生过去几年都有提升,而大学生成绩仍在下滑,其中城市女大学生成绩甚至低于高中生和初中生。

力量素质方面(包括仰卧起坐/男生引体向上),19至22岁的大学生男生成绩与初高中生成绩持平。

相似的是,大学女生成绩同样低于高中生和初中生。此外,柔韧性素质(坐位体前屈)指标也显示,大学生中城市男生成绩从2010年起持续下降,农村男生成绩不及高中生。

看上去有些匪夷所思,但事实上,此前面世的《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也透露了相同的信息,公报显示19至22岁的大学生在爆发力、力量和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方面大幅下降——

与2005年相比,19至22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下降1.29厘米、0.23厘米,10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37秒、3.09秒;城市女生、乡村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下降2.72厘米、0.92厘米,8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17秒、1.87秒。

“弱不禁风”只因普遍缺少体育锻炼

为什么中国的大学生变得越来“越弱不禁风”?

天津体育学院体质检测与健康促进中心张一兵副教授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中国大学生普遍健身意识淡薄,一方面延续了高中的惯性,对体育锻炼不重视,此外,很多大学生生活无规律,加之网络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业余时间,严重缺少体育锻炼和必要的体力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也是一个原因,目前中国绝大多数院校通常只在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且体育课每周只有一次,体育锻炼时间明显不足。

而大学体育教育很多项目采取选修制,缺乏硬性的达标制度,这也让大学生逃避了比如长跑、引体向上等项目,造成身体素质得不到全面均衡的锻炼和提高。

除了一些主观上的因素,张一兵也提到高校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不足带来的干扰,即使有一部分学生渴望参加体育活动,但场地和设施的限制也让他们很难实现。

大学生体育锻炼要考核更要兴趣

如何让大学生体育素质止跌回升?眼下各方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去年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负责人就谈到,已经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

“标准”规定,学生体育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按结业处理,即拿不到毕业证和学位证。这期间,也有高校提出以奖励机制促进体育锻炼的想法,比如晨跑前150名可获免费早餐。

以郑州大学为例,推出了一个“免费早餐工程”,鼓励学生早睡早起、吃早饭、勤锻炼。前150名同学每人可领到3张餐券,每张面额1元,这些早餐券可直接当做现金在郑州大学餐厅使用。仅15分钟,早餐券全部发放完毕。看上去,效果明显。相关人士也认为,一旦学生们养成了早睡早起、勤锻炼的习惯,即便没有“免费早餐”,相信学生们也能坚持下来。

很显然,中国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下滑已经得到了各方的重视,但必须提及的是,意识上的转变还是最根本的因素,目前中国高校的体育课大多数停留在以竞技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大一统的必修课上,导致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不强。

高校的体育教育也集中在一些占比例极少数的专业性人才,而非针对所有学生提倡“全民健身”。

反观西方高校,即便没有和学生毕业挂钩,但以各个项目成熟的体育俱乐部和各类体育中心为平台,通过校内和校际体育竞赛来推动,从参与率和实际效果上看,都更为成功。

从这个角度看,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加强不仅仅依赖体育课的增加抑或强制性的考核,更需要在体育锻炼的氛围和意识上有所改变,需要大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自发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这有助于中国的大学生们有足够的体力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和压力,更关系到未来我国人口的总体身体素质。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