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追忆似水年华》中文译者徐和瑾去世,享年75岁

澎湃新闻记者 徐明徽
2015-08-16 09:43
来源:澎湃新闻
逝者 >
字号

著名法语翻译家徐和瑾于2015年8月15日14点01分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逝世,享年75岁。

又一位著名法语翻译家徐和瑾过世。人生太短,而普鲁斯特太长,徐和瑾给读者留下4卷《追忆似水年华》,带着未完成的3卷遗憾离开人世。

8月15日,徐和瑾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逝世,享年75岁。

“我们非常意外和难过,虽然知道徐老师身体情况有反复,但因为徐老师一直没有中断过和我们的工作联系,思路也很清晰,我们都以为他不会有大碍,很快会从医院回来”,译林出版社编辑张媛媛告诉澎湃新闻,住院期间,徐和瑾仍然在和出版社沟通《追忆似水年华》的翻译出版事宜。

《追忆似水年华》在法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无数翻译家向往挑战的高峰。2004年,徐和瑾以一己之力翻译马塞尔·普鲁斯特这一代表巨作,目前已经出版四卷。张媛媛告诉记者,徐和瑾已经对《追忆似水年华》的第5卷做了大量工作。“还剩下3卷没有出版,但徐老师已经做了许多前期的准备工作,尤其是第5卷。后续我们会和徐老师的家人、学生共同商酌,看徐老师翻译的第5卷是不是能够整理出版”。

由徐和瑾先生翻译的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尽管年事已高,但徐和瑾并没有缓下手上的翻译工作。“徐老师很勤奋,近年来一直很高产,还主动向我们推荐《与普鲁斯特共度夏日》一书,这本书是法国作家向民众介绍普如斯特一生和作品的书籍,也比较通俗,书后还有《追忆似水年华年华》的选段和年表。徐老师用半年时间就翻译完成了,前段时间他还和我联系想确定下书的二校样。《蒙田随笔全集》有版权缺口,我们邀请他翻译,他也应允并完成了。”张媛媛说。

另一位法语翻译界的泰斗周克希,得知徐和瑾过世也深感遗憾。周克希与徐和瑾差不多同龄,也曾参与翻译《追忆似水年华》(周可希将此书按照法文原文翻译成《追寻逝去的时光》)。

周克希与徐和瑾相识于1991年,当时徐和瑾已经身患鼻癌。周克希回忆,那个时候徐和瑾因为身体关系缺席了北京的一次工作会议,他还为徐和瑾带回了一套《追忆似水年华》。

学识深厚而感情真诚,是徐和瑾给周克希的印象。周克希向澎湃新闻记者回忆:“我们俩人的实际交往其实并不多,但有一个场景让我记忆特别深。有一次开完一个翻译界的小会,会后我有事耽搁走得晚些了。出了门,却看到徐和瑾在路边等我。我把《追忆似水年华》按照法文书名翻译成《追寻逝去的时光》,在翻译上面,即使是好友,可能也会有一些理念上的不同。我们同路走了一段,讲对这本书的理解、对翻译的想法。他特别诚恳,一路上的谈话并没有什么特别,但他的样子我一直记着”。

“我们在做一件相仿的事,有许多事和话不用多说,心理上有共通之处。得知徐和瑾过世,我在想,一个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徐和瑾身上就有这样坚韧的精神,尤其他身体还有病痛,却对自己的翻译事业如此坚韧不拔。我一直觉得,人的生命不完全是用长度来衡量的,徐和瑾耐得住寂寞,执着于自己的信念,他完成了自己的生命质量。”周克希向澎湃新闻记者感慨,翻译界太需要这样甘于孤独和奉献的人。

除了已经出版的四卷《追忆似水年华》,徐和瑾还翻译了巴尔扎克的《交际花盛衰记》、左拉的《娜娜》、莫泊桑的《漂亮朋友》、塞利纳的《长夜行》、纪德的《伪币犯》和《梵蒂冈地窖》、莫迪亚诺的《地平线》、莫洛亚的《追寻普鲁斯特》、杜拉斯的《英国情妇》、芒迪亚格的《黑色摩托》等。

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教授、翻译家许钧说,徐和瑾的突然离去又使得《追忆似水年华》成为了没有完成的遗作。“从上世纪20、30年代开始,中国就开始试图翻译《追忆似水年华》,到上世纪90年代,在法语翻译界的努力下,才有了一套全本,可以说这是‘一个世纪的梦想’。我们知道,近年来法语翻译界的泰斗徐和瑾、周克希在重新翻译这本巨作。周克希先生因为精力原因放弃了后4卷,如今徐和瑾先生也离世了”。

许钧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法语翻译界对于徐和瑾是再熟悉不过了。“徐先生是位有个性、真性情的人。对于翻译,他一直在追求最可靠、最真诚的表达。翻译以“信”为本,那么首先译者的为人就很重要,如果你不是个真诚的人,你的作品也不可能真诚。徐先生因为多年前就身体不好,所以他自己也知道在和时间赛跑,所以你可以看到,他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了翻译工作、教学人才培养上。”许钧说,希望读者不仅能记住徐和瑾留下的一部部文学著作,还有他的“真”。

徐和瑾的离世,也让大家再次关注翻译行业。许钧有些遗憾地表示,如今社会的氛围不利于对翻译的培养,不重视、不了解,以及功利性的市场准则让译者有些举步维艰。“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翻译就是‘先锋’。同时翻译也是孤独的,在目前的市场氛围下,如果不是有着对翻译投入生命的热爱,很难走下去。好在法语翻译界还是后继有人,一些年轻的翻译人才也在成长起来。我所在的南京大学十几位老师近年来陆陆续续分翻译了三百多不文学、社科著作。翻译就像一块巨石,需要一代代人去砌起来”。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