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金宇澄《繁花》获茅盾文学奖,格非王蒙李佩甫苏童同获该奖

澎湃新闻记者 邢春燕
2015-08-16 14:27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今天(8月16日)下午发布公告,公布了本届茅盾文学奖的5部获奖作品:《江南三部曲》(格非),《这边风景》(王蒙),《生命册》(李佩甫),《繁花》(金宇澄)以及《黄雀记》(苏童)。

根据公告,这五部作品在第六轮获得的投票数分别为,57票、55票、54票、51票和40票。另外五部未获奖作品是:《活着之上》14票,《喀拉布风暴》13票,《耶路撒冷》9票,《吾血吾土》7票,《北去来辞》5票。

从最后的投票分布看,评委们非常默契地将选票集中在了5位获奖者身上,选票并不分散。

上海作家金宇澄凭借《繁花》获奖,这是继作家王安忆后上海作家再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繁花》目前销量已达到30万册,是5部获奖作品中最畅销的一部。

81岁的老作家王蒙成为茅盾文学奖历史上最年长的获奖者之一。他的获奖作品《这边风景》最早创作于1960年代,完成于1970年代初,在束之高阁40多年后的2013年,才由花城出版社正式出版。在此之前,王蒙未曾获得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这两大国内最重要的文学奖项,此次将茅奖颁给《这边风景》有终身成就奖的意味。

作家格非、苏童在等待了多年之后终于获得茅盾文学奖。河南作家李佩甫以《生命册》获得茅盾文学奖。

而随着莫言、贾平凹、王安忆、格非、苏童等先后获奖,跟他们同时出道的作家余华是否能获得茅盾文学奖,成了下一届茅奖的悬念之一。

对于本届茅盾文学奖的最终5人获奖名单,上海作协副主席、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对澎湃新闻表示:“挺好的,和自己预测差不多”,但是他不想发表言论。

茅盾文学奖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的,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由于李嘉诚的赞助,茅盾文学奖的奖金从2011年起由5万提升到50万,这也使该奖成为中国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对作家来说,除了50万元奖金,更重要的是,在获得茅盾文学奖之后,会带动获奖作品和作家其他作品的销售,作家本人也会得到所在省市的进一步奖励和荣誉。

从第一届(1981年)开始,茅盾文学奖每三年或四年评选一次,凡在评选年度内公开发表与出版,能体现长篇小说完整艺术构思与创作要求,字数13万以上的作品,均可参加评选。由于茅盾文学奖评奖周期长,获奖作品少,原则上,同一作家不宜连续获奖。此次获奖的五位作家格非、王蒙、李佩甫、金宇澄、苏童皆为首次获奖。迄今为止,张洁是唯一获得过两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分别是第二届的《沉重的翅膀》和第六届的《无字》。

本届茅奖参评作品数量高达252部,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届。投票方式沿用上一届的实名制。上一届的获奖作品包括《你在高原》(张炜)、《天行者》(刘醒龙)、《蛙》(莫言)、《推拿》(毕飞宇)和《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

附: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以得票多少为序)


《江南三部曲》 格非(生于1964年,原名刘勇,江苏镇江丹徒人)
《这边风景》 王蒙(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河北南皮人)
《生命册》 李佩甫(1953年10月生于河南许昌)
《繁花》 金宇澄(1952年生,原名金舒澄,上海人)
《黄雀记》 苏童(1963年1月生于苏州,原名童忠贵)

【获奖者说】

苏童:

很高兴,近几届茅奖的品质、获奖作品和作者都是我敬重的,和这些朋友在一起我很光荣。获奖带有一定的偶然性,荣耀会过去,作家面对的唯一的事情是写作,三天高兴后还是会恢复以往写作生活,要想的还是与创作有关的事情。写作给予了我很多,不奢求茅奖给我带来别的什么,它不能改变我的写作品质和方向。

我很喜欢《黄雀记》,我敬重的写作朋友也很喜欢《黄雀记》,但是这也不代表所有读者都会喜欢,但是得了奖我高兴的是,这部小说一开始是不太好看的,看着看着觉得特别有意思。所以,首先我最期待的是,茅奖书的市场很好,恐怕会给我带来越来越多的读者,会有更多读者看你的书,对作者来说也是蛮大的福气。茅奖的意义不光在于奖本身,还在于未来会带来更多隐形的读者。

真的没好好看其他获奖作品,《繁花》用上海话写的,所以我翻了一下,因为我是吴语区的人。格非是我朋友,他出第一部《人面桃花》时我看了一下,后面两部也没看。

评奖是天时地利人和,并不是好作品一定会得奖,但是茅奖没有差作品已经很不错了。我不会因为我的某部作品很好没获奖而觉得怎么样。

格非:

《江南三部曲》写作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构思,2003年开始创作,中间有十多年的时间,这么长时间什么事没干,就写了这部作品,所以它对我的意义非同一般。获奖对我来说是很大的安慰和鼓励。因为对我这样一个作家,很希望自己在长篇小说写作有所突破,茅盾文学奖是颁给长篇小说的,所以获奖对我将来写作长篇小说是很大的鼓励。

我在创作《江南三部曲》的过程中会想象我的读者,设想将来会有哪些人来看我的书,我会跟这些人交流,所以当书交到评委或者陌生人手里,我是完全没谱的,别人怎么看这个作品我不太了解。我只能说,我自己是花了心思的,这么多年写一部作品,好坏倒在其次,但是自己还是认真完成的,写得不好肯定是才华不够,写得过去肯定是自己用了点功夫。

上次得鲁迅奖的时候,我就说过,我真的对得奖看得很淡,因为得不得奖很难说,作品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所以,对于评奖的过程,我不太愿意揣度、猜测和关注,我只知道有评奖这件事而已。苏童的《黄雀记》和金宇澄的《繁花》我看过,因为和他们来往比较多,其他的没来得及看,也不好多说。

【评论者说】

程德培(文学评论家)评金宇澄《繁花》:

谈及金宇澄《繁花》的成功和获奖,程德培认为是有缘由的。“很奇怪,他二十几年就写过几部中短篇小说,好几十年不写,一写就引起轰动。主要原因是,金宇澄几十年一直做编辑,他是我认识的所有编辑中,最善于替人修改作品的人,很多很差的小说,经他手一改,就变成比较好的小说。这事实上也是一种写作,他几十年一直在写作,60岁写出这部作品,引起大家的注意,是很了不起的。”

程德培认为,“繁花现象”的出现与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学气息有密切关系,“王安忆以后,上海很长时间没有什么作品获奖,或者引起很大的反响,金宇澄是这么长时间以来出现的有点奇观的作品。刚出来的时候,不同的反响很多,《繁花》对人们认识什么是城市文学和上海叙事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激发了很多人的想象,所以在图书很不景气的情况下,受到读者自发的欢迎,销售20几万册,引发人们重新讨论城市叙事的热情。这是好长时间所没有的,尤其是上海的城市叙事,人们已经沉寂了很久。之前人们一讨论上海的城市叙事,总是会想到很久以前的张爱玲。《繁花》唤起了人们很多有关城市文学的意识,这是很少的现象。”

如何评价《繁花》的文字和语言呢?程德培说,金宇澄的文字叙述突出一个“讲”字,《繁花》立足于讲故事,金宇澄生活中也是一个喜欢讲故事的人。此外,金宇澄用上海方言写作也是一大特色。他最早在弄堂网上连载《繁花》,更多的是用上海的方言,后来变成书面文字后,他经过长达几个月每天不断的修改,变成一般人也能读懂的上海方言,如果读不懂,《繁花》也不会获奖。这是一种创举,他为此下了很大的功夫。

程德培评李佩甫《生命册》:

李佩甫早期的《羊的门》引起轰动,某种原因没有获奖,沉寂了这么多年,写了《生命册》,这部作品是与生命有关系的,城市和乡村的体裁是这些年社会变化最核心的问题,如何写好城乡问题是每个作家应该思考的问题。李佩甫在这个问题上谈得非常深入,他的六部长篇都和城乡有关系,和我们几十年的政治、经济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我们这几年城乡变化中,有自己的思考,对社会提出了艺术家自己的见解,不是一味歌颂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庸俗的进步他是反对的,我认为他对城乡关系的思考是深入的,集中的思考是人和人性的思考,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生命册》的可读性和语言都是很好的,李佩甫下了很大的功夫,写了很多年。

谢有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评《生命册》

《生命册》是厚实、沉重的,可谓是一曲生命悲歌,我个人很喜欢。它里面有很尖锐的东西,尤其是对人的悲剧命运、对一种生命理想的追寻以及梦碎之后那种悲伤,读之怆然。

直面当下中国人之存在命运的作家太少了,但李佩甫有一种韧性,持续关注灵魂的暗角,逼视人性的残缺,他追问生存真相的勇气,在他这代作家中是不多见的。

城市与乡村的对峙、冲突,它们如何互相伤害又互相取暖,一直是李佩甫小说的核心主题。

《生命册》深化了这一主题。但作者没有轻易和解城与乡的冲突,而是正视二者的矛盾与冲突,从而对人类命运与走向有了新的思考。这部小说的写法也从容、耐心,尤其是许多闲笔的运用,使小说多了不少艺术上的新意。

附: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

主任:铁 凝

副主任:李敬泽 阎晶明

委员:马步升 王力平 王春林 王炳根 王鸿生

王彬彬 丰 收 韦健玮 水运宪 叶 梅

包明德 朱向前 孙甘露 任芙康 刘川鄂

刘玉琴 刘复生 刘晓林 李一鸣 李国平

李掖平 李朝全 克珠群佩 杨 克 杨 扬

杨庆祥 吴秉杰 何 弘 何向阳 汪 政

汪守德 张 柠 张 莉 张未民 张志忠

张清华 张燕玲 陈晓明 陈福民 范咏戈

欧阳友权 欧阳黔森 罗 勇 季 宇 周大新

郎 伟 孟繁华 胡 平 胡性能 洪治纲

高海涛 黄济人 梁鸿鹰 彭 程 彭学明

董立勃 谢有顺 赖大仁 额尔敦哈达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纪律监察组

组长:陈崎嵘

成员:陈德龙 彭 云 郑苏伊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

主 任:何向阳

副主任:李朝全 赵 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