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职业车手怎么看《破风》?彭于晏的大肌肉不适合公路自行车

na9
2015-08-18 17:03
来源:澎湃新闻
私·奔 >
字号

【编者按】

最近,彭于晏、窦骁和崔始源,三大“鲜肉”在电影《破风》里的澎湃演出和爆表颜值让女生尖叫不停。但上映12天,据猫眼票房统计,电影《破风》的票房为1.3亿,并不算太突出。

而在资深骑行爱好者和职业车手眼中,《破风》只是热血的“虚拟赛场”。

在中国,因为空气环境、公路路面和不成体系的郊区道路体系,都让公路自行车这门绅士运动遥不可及。太多为了剧情需要定制的骑行“神战术”,又让影片的真实性打了折扣。

当然,类似体育题材电影是需要艺术加工和塑造故事的,本文旨在让大家了解一个更真实的自行车世界。

破风,一个比现实热血很多的名字

既然名为《破风》,我们先说说这个词的由来。

遍访几位公路爱好者和车手,虽然大多知晓其意,但这个称呼却从没运用于实际的比赛之中。所谓“破风手”就是我们说的领骑而已,而在平路赛段的最后阶段他们的名称稍有变化,叫做“冲刺手”,英文为“leadout man”。

至于每队的主将,其实就并不一定是所谓的“冲刺手”,这个名称更适合于平路赛段的冠军争夺者。

而无论“破风手”还是“冲刺手”,在现实比赛中终归是工作分配不同而非绝对意义上的级别高低,作为影视作品的冲突化的描述其实很容易误导爱好者们的励志方向。

既然提到合作与分工,不能不提到另外一个角色“兔子”。影片中,在戈壁赛段率先启动的彭于晏实际上担当的就是这个职务。

“兔子”在大组赛的队伍中几乎是完全放弃自己服务于团队的角色。通常他们的任务是率先突出大部队,打乱整个大集团特别是团队积分领先的车队和冠军所在车队的部署与进程。

过早的突出意味着他们很难与冠军有缘,但他们又绝对是英雄,环法赛段中的“敢斗奖”通常属于他们,因为公路自行车,从来都不是一个自我的比赛,而是团队的比赛。

车手需要“打怪升级”吗?

为了解决各种热血青年不至于迷茫在各种专业自行车术语中,在《破风》的世界里,公路自行车运动很简单,赛事分一二三等,车队也分一二三等,车手们需要逐级“打怪升级”,和欧洲五大足球联赛一样。

这一根基就完全背离了现实中的公路自行车运动。在现实中,赛事除了世巡赛(电影所谓的一级赛事)外,其他职业比赛统统归为洲际赛,洲际赛再分HC级、一级、二级等等;

车队方面倒是和电影的分法差别不大,分为一级的Proteam,二级的Pro Conti和三级的Conti车队。电影里各个级别的车队要在对应级别的比赛中参加不同分站赛;现实中,不同级别的车队实际上可以跨级别参赛的,例如Pro Conti也可以通过外卡登陆环法。

最为关键的是,电影里的车队积分系统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各种比赛的类型也大相径庭。

同样,影片中介绍了不少自行车的专业名词,如后勤车高速排故障;经理女儿Mac里面大量的实时数据,如心率、踏频、速度、功率;车队经理稳坐队车各种“神指挥”……

但事实上,他们那种级别比赛是不允许使用无线电的。

彭于晏的大肌肉,在公路赛里很难看到

无论电影还是现实,人是社会组成的主角,电影当然会放大主角以及放大冲突,《破风》的冲突点构架还算合理,从竞赛角度来看,三位男主角互相竞争的比赛场景基本就是全片的主要线索。

除了紧张的对脸戏份,当然还有垂涎欲滴的颜值与小肌肉作为回报,但转眼一看,环法赛上随意拈来的分站冠军们无论颜值还是强壮度跟影片中似乎都不在一个档次。

很多人没有接触过公路自行车,那我就用短跑和长跑来解释身材问题。

短跑需要爆发力,长跑需要耐久力;肌肉在运动过程中不但需要消耗大量氧气,同时还会产生大量影响运动持续性的乳酸堆积,所以真正的洲际车队大组赛选手的平均体重、肌肉比重、脂肪比重、血液含氧量都有着严格的底线指标。

通俗来说,大部分的大组公路赛冠军基本都是看似瘦如猴子的“麻杆身材”,这样自身的脂肪和肌肉水平能使乳酸堆积更慢,心脏负荷更小,而风阻也因为减肥的利好而更小。

而从真实世界的车手类型来说,郑知元(崔始源饰)是典型的平路冲刺车手,而仇铭(彭于晏饰)和邱田(窦骁饰)的设定则完全没法阐述。

在真实世界,仇铭头顶的主角光环过于巨大,被禁赛也没有闭门训练,几次酗酒,不戴头盔高速下坡居然没事,移植了自己身上的肌腱给女主,还马上满血复活,最后还进入顶级车队。

这样的主角光环真是让那一大批“计成迷”(计成:中国环法第一人)泪流满面。

取材真实的摔车事故

说回电影中的场地赛事,《破风》中发生在釜山的麦迪逊赛,是类似赛马、赛狗一样的赌博赛事。这场比赛颇有林超贤以往警匪片的粗砺残酷,倒是符合他自己的特点。

从网上的“麦迪逊赛”的视频来看,经常看到12个车手,10个人摔倒,满地是血,没摔倒的那个就成了冠军。为了增加比赛的张力,林超贤特意设计的雨天比赛其实危险异常。

譬如片中王珞丹的关键比赛,虽然片中摔车的原因和过程以及最后的结果让整个事件看起来很神奇,但这个情节是完全取材于真实事件的。

2010年11月16日,黄蕴瑶代表中国香港参加2010年亚运会。决赛全程80个圈。至第39圈,韩国车手在弯位突然失控堕地,撞倒位居次位的黄蕴瑶;而尾随的刁小娟等三位车手则闪避不及,连人带车辗过黄蕴瑶的身体。事件导致5名车手受伤。黄蕴瑶在右边肋骨骨裂的情况下,忍痛踏完余下40圈,并为香港赢得一面银牌。

其后的颁奖典礼上,黄蕴瑶需要坐上轮椅,并且以纸板及胶布暂时承托肋骨,才能够缓慢地踏上颁奖台领奖。

尔虞我诈?别“抹黑”了真实车赛

摔车的残酷性在大组赛中往往体现得更让人紧张,这也是历年环法宣传片中必须包括摔车镜头的原因。于是,《破风》造就了大量的各种摔车镜头和事件作为各个部分的视觉高潮。

影片比赛中出现了大量的阻挡战术,而且是最后冲刺中故意阻挡,真实比赛中不仅很少出现,而且还很危险。

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影片将赛事裁判描绘得异常黑暗,事实上作为绅士运动的团队公路赛基本不可能出现这类场景,在各司其职的工作范畴里,故意撞人除了遭受严厉赛制的惩罚,车队的道德和形象也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其次,带伤作战这样的高姿态完全不适合自行车运动的发展轨迹,王珞丹离奇被曲柄打伤,队医居然还放她继续比赛……

此外,导演为影片制造的最高潮其实算是整片的最大败笔。臆造出来的腾格里沙漠赛事通篇充满了危险元素:巧遇百年不遇下雨,补给后勤两个小时都跟不上来,车手没有喝多少水在沙漠中骑两个小时,还有最后的冲刺、神战术……

虽然立意不错,但是这个内容完全就是胡编乱造的。

更多专业跑步健身内容请关注本栏目微信号:sijiabenpao或搜索公众号:私家奔跑。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