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书展|大转折时代,创新的力量从何而来?

澎湃新闻记者 吴海云
2015-08-20 15:03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8月19日下午,2015“书香中国”阅读论坛携手《解放日报》第70届文化讲坛,在上海书展举办“创新的力量”高层论坛。美国未来学家戴维·霍尔、西门子中国研究院院长朱骁洵、携程旅行网联合创始人梁建章、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副院长谷来丰这四位嘉宾,从各自不同的经验与思考出发,阐述“创新”作为一种力量的源泉、发展与意义。
上海书展“创新的力量”高层论坛上的四位嘉宾:携程旅行网联合创始人梁建章、美国未来学家戴维·霍尔、西门子中国研究院院长朱骁洵、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副院长谷来丰。

戴维·霍尔率先发言。这位畅销书《大转折时代》的作者、有“首席执行官们的未来学家”之誉的未来学家指出,人类在10000年前进入农业时代、300年前进入工业时代、40年前进入信息时代,而在2000-2010年之间,人类进入了第四个时代——他将之称为“转折时代”(The Shift Age)。全球化浪潮、个人化浪潮和加速发展的电子连通性是这个全新时代的醒目特征,技术宽带消解了时空阻隔,屏幕现实改变了物质现实,社会生活的“去中介化”(Disintermediation)倾向愈发明显,知识和信任的价值不断增加。从今往后,一切事物的形式、本质或性格都将改变,以往的惯常思维势必崩溃,人类甚至可能很快就要生活在一个与人工智能共存的世界中。

作为跨国企业在中国的领导者,朱骁洵博士就创新体系如何推动技术研发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他说,1999年,他所在的公司计划在中国建立研发团队时,一些董事会成员跳出来激烈反对,甚至威胁说如果公司执意如此,就要卖掉手中的股票;在最初的几年时间里,他与研发团队在华的工作也确实开展得不太顺利。

转折大约出现在2003至2004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包括西门子在内的许多跨国企业开始大规模地扩张在华的研发机构。而到了2008、2009年,在中国已经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背景下,这些跨国企业开始实施一种“反向创新”的新战略:将创新成果服务于中国本地,开发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然后再从中国走向世界。今天,西门子全球医疗事业部所生产的每两台CT机中,就有一台是在上海南汇生产的;每三台核磁共振机中,就有一台是在深圳生产的。

而最近与人合著《中国人可以多生!》一书的梁建章,以“创新与人口”为题发表演讲。通过展示多张图表,这位斯坦福大学的经济学博士介绍了一些关于“创新”的最新研究发现:创业的黄金年龄是30多岁;创新人数在不断上升;创新专利获得者的年龄在逐年上涨;但“跨界”创新的难度在逐年加大……他还表示,中国目前的创新创业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尽管依然较弱,但在与中国人均GDP差不多的国家中已遥遥领先。然而“中国崛起”依然可能会陷入“人口陷阱”:已经停滞的人口增长,可能会影响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

最后一位嘉宾谷来丰,是前不久那篇在短短40小时内点击量就超过10万次的网络热帖《中国还在“互联网+”,美国已是新硬件时代》的作者。他表示,“互联网+”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好,但一来,那种打造一个APP、让劳苦大众为自己打工的赚钱模式过于单一;二来,该领域是真正的“赢家通吃”,有着“数一数二,不三不四”的说法。而如果人们能放眼于两三年之后的未来,就会发现“新硬件”其实更符合实业家的口味。所谓“新硬件”,是以强大的软件技术、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基础,以硬件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新产业形态;谷来丰特别强调,“新硬件”的产业发展,关键不在于大公司,而是在于“创客”(Maker)。

上海书展“创新的力量”高层论坛

最后,在主持人李梓萌的要求下,论坛上的每位嘉宾都推荐了一两本与“创新”相关的好书:戴维·霍尔推荐丹尼尔·平克(Daniel Pink)的《全新的头脑》(A Whole New Mind)、彼得·戴曼迪斯(Peter Diamandis)与斯蒂芬·科特勒(Steven Kotler)合著的《富足》 (Abundance),朱骁洵推荐丹尼尔·布尔斯廷(Daniel J. Boorstin)的《美国人》三卷本(The Americans),梁建章推荐约翰·梅迪纳(John Medina)的《大脑规则》(Brain Rules),谷来丰推荐彼得·蒂尔(Peter Thiel)的《零到一》(Zero to One)、马丁·福特(Martin Ford)的《机器人时代》(Rise of the Robots)。可惜的是,这些图书绝大多数都暂未有中文译本。

《美国人》

《机器人时代》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