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市政厅|高德报告:专车与堵城

澎湃新闻 王昀
2015-08-25 16:07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专车的大量应用,究竟减缓还是加剧了城市的拥堵?有人认为,专车令出行需求更易匹配,提高了效率,可以减轻交通拥堵。而也有人指出,专车诱导了更多出行需求,使路面汽车的数量不减反增,是加剧了拥堵。

这两种说法看似都有道理。那么,在现实中,究竟哪种趋向有着更为明显和重要的影响?恐怕,这个问题还得靠大数据来回答。

8月25日,基于海量出行数据,城市交通导航公司高德发布了2015年第二季度的最新交通分析报告。在展示“堵城”排名之余,也从数据中透视了专车对交通拥堵的影响。

该报告采用“拥堵延时指数”作为城市拥堵程度的评价指标,即城市居民平均一次出行实际旅行时间与自由流状态下旅行时间的比值。其选取了城市规划的中心城区或建成区作为城市整体道路网的评价范围,样本共计45个城市。

堵城最新排名

报告指出,最拥堵的十个城市依次包括:北京、杭州、广州、济南、大连、哈尔滨、深圳、上海、重庆、成都。

最堵的北京,堵到什么程度?其高峰出行是畅通下花费时间的2.1倍,即平均每出行一小时,严重堵车近32分钟。在北京,通勤族早晚高峰,即早7点到9点、晚5点到7点,因交通拥堵多付出的时间成本超过1小时,折合收入近40元,每月多付出近1000元。

其他城市也不遑多让。杭州高峰出行是畅通下的2倍,广州该数值为1.99,济南和大连分别为1.98和1.97。而上海则由上一季的第二名下降到第八名,报告指出,这与限外新政有关。环比上个季度,城市拥堵程度普遍加重,其中广州拥堵加重幅度最大。

从空间上来看,前五名城市,每出行10公里,有2.5公里是拥堵和严重拥堵状态,驾车速度相当于人的跑步和步行。大量用户出行集中在少部分道路上。

报告指出,相比去年同期,在监测的45个大中型主要城市中,有40个城市道路交通逐渐恶化,其中北京、广州、深圳、上海、杭州、太原、成都等一线及二线主要城市拥堵加重明显。

拥堵趋势与移动互联网出行有关?

报告对比了2014年和2015年二季度北京、杭州、广州、深圳、上海这5个城市的各月拥堵延时指数,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

相同季节的不同年份拥堵变化并未保持相同的拥堵态势,而是相反:2014年4-6月份,各城市的拥堵情况在逐月缓解,6月为季度最畅通月份;2015年的趋势完全相反,拥堵逐步加重,6月为季度最拥堵月份。

由此可以猜测,造成今年2季度各大城市拥堵逐月加重的原因,来自可以改变整体格局的宏观因素,而非特定城市的特定事件,如修路、大型活动等。

这些因素可能包括:汽车保有量每月间持续低速增长,2015年异常天气影响,以及用户出行结构的转变,即互联网专车、快车增加存量车的周转率,形成增量的出行需求(部分公交用户转而选择专车快车出行)。

进而,报告特地对移动互联网出行模式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做了一些简单分析。

从北京、广州、杭州、深圳四大城市去年与今年第二季度同期拥堵指数对比发现,城市2015年5月后拥堵程度明显加重。

以北京为例,2015年第二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降雨天数只增加3天,但严重拥堵天数却增加29天,平均拥堵延时指数上升10%,由此可见受天气影响较小;同时,从2015年5月互联网快车出现开始,交通拥堵延时指数较去年同期约上升13%,其峰值拥堵程度也频繁刷新原有2014年最高纪录。

城市拥堵标签

不同的城市,其拥堵有何特征?报告对此也进行了一些盘点。

大连被评为“上班最苦逼之城”。因其早晨起得早且拥堵持久。从数据来看,早上7:00是最拥堵时刻,相比大部分城市的8点,早高峰提前了1个小时;上班拥堵峰值从早上7:00到9:00,持续拥堵两个小时。

“下班回家最艰辛之城”要数广州。广州晚高峰的18:00是全国最拥堵时刻。拥堵延时指数高达2.48,比堵城北京还要拥堵12.7%。“平均驾车1小时约移动不到7公里,驾车半小时走不出天河北,仅相当于人跑步的速度。接近瘫痪状态的晚高峰,荣登下班回家最艰辛之城,堵到不想出门。”

深圳是“夜生活最丰富之城”。根据用户的夜间出行里程占全天的比重,判断人们在夜间的活跃度,报告发现,在深圳,每100公里驾车出行,就有22公里发生在晚上。由此深圳成为夜间出行最活跃、最频繁的城市。可想而知的是,南方城市夜间出行里程占比压倒性地大胜北方。

报告中,“最畅通的惬意之城”是无锡。这座全天24小时不堵车的城市,私家轿车保有量居江苏省前三,而最拥堵时刻与广州晚上8点相当。

夜间拥堵时间最长的道路是位于三里屯酒吧街的北京工人体育场北路,季度累计拥堵162小时,相当于连续拥堵7天7夜。而西二环路为二季度全国拥堵最严重的道路,严重拥堵时长达702小时,也就是说每天都有将近8小时处于严重拥堵。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