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释新闻|这3名美国人或其遗属为何能获颁中国抗战纪念章?

澎湃新闻记者 黄翱
2015-09-02 20:56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颁发仪式现场。

2015年9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向30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颁发纪念章。引人注意的是,30人中包括了3名来自美国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分别是大名鼎鼎的“飞虎队”将领陈纳德将军的夫人陈香梅,原美国空军运输大队驼峰航线飞行员温雅德,以及原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的孙子约瑟夫·史迪威。

自1942年对日本全面宣战以来,美国对中国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进行了大量的援助。根据美方统计,战时美国对华贷款为6.9亿美元,军事援助为8.257亿美元。正是因为中美两国的并肩作战,3年后日本最终宣布无条件投降。而陈纳德、温雅德、史迪威这3人恰恰是美国对华军事援助3个层面:空军、后勤与陆军最杰出的代表。

陈纳德所指挥的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在中缅战场上击落了上百架日军战机。以温雅德为代表的驼峰飞行大队用巨大的牺牲在关键时刻为中国运送了大量战备物资。而大名鼎鼎的史迪威将军主持培训与装备了30多个中国陆军师,为打击日本侵略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以3人为代表,美军在中国抗日战场上做出的贡献得到了来自中国国家层面的认可。

“飞虎将军”陈纳德

陈纳德(Claire Lee Chennault)

陈纳德(Claire Lee Chennault)1893年9月6日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康麦斯,1919年从飞行学校毕业,1923年,被派往夏威夷,负责指挥第19战斗机中队。

1937年,应国民政府的邀请,陈纳德来到中国,以其人脉和技术获得蒋介石与宋美龄的信任,并以空军上校的待遇被聘任为中华民国空军顾问之职,协助发展中华民国空军及训练飞行员。在洛阳考察航空学校时,卢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爆发,他当即表示:“如有需要,愿意尽力为中国服务。”

陈纳德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和武汉会战,与中国和苏联空军司令官共同指挥战斗。

1941年8月1日,中国空军美国志愿航空队成立,陈纳德担任上校队长。在与日军100余次的战斗中,被称为“飞虎队”的美国志愿队飞行员们以5至20架可用的老式P-40型战斗机共击毁敌机217架,自己仅损失了14架,5名飞行员牺牲,1名被俘。由于卓越的战绩,陈纳德也被称为“飞虎将军”。

“飞虎队”在中国的不到1年时间,正是中国空军消耗殆尽、苏联援华基本取消的时候。面对几乎向日本侵略者洞开的天空,“飞虎队”虽无力为中国撑起可靠的防空伞,却以一己之力,在天空中证明了反侵略力量的存在。

陈纳德于1945年8月8日离开中国,他在中国生活了8年2个月零8天,与八年抗战结下不解之缘。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陈纳德是蒋介石政权的坚定支持者。1949年国民党迁台,陈纳德还赴台协助国民党政权将物资与人员运到台湾。也因此,陈纳德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都被列为“批判”的对象。不过,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抗战研究的不断深入,陈纳德作为“国际友人”的历史功绩逐渐受到了肯定。

1958年7月27日,陈纳德逝世。美国国防部以最隆重的军礼将其安葬于华盛顿阿灵顿军人公墓。他的墓碑正面是英文墓志铭,镌刻着他所获得的各种奖章;背面是用中文写的“陈纳德将军之墓”,这是阿灵顿公墓中唯一的中文文字。

9月2日,陈纳德夫人陈香梅从习近平手里领取了抗战纪念章,这也意味着,这位将最辉煌时期奉献在了中国战场的美国人,终于得到中国国家层面上的肯定。

史迪威的中共情谊

史迪威(Joseph Warren Stilwell)

提到美国在二战期间对中国的援助,便离不开大名鼎鼎的史迪威(Joseph Warren Stilwell)。这位盟军中国战场的参谋长充分体现了中美人民在战斗中结下的情谊。

1911年11月,28岁的史迪威在菲律宾服役时,曾来上海度假,这是他的第一次中国之旅。9年后,他奉命到中国工作了多年。1935年至1939年,他担任美国政府驻华武官参赞,其足迹遍及中国各省市。他被美国军界称为“最精通中国和远东问题的军官”。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史迪威作为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驻华军事代表,开始履行他职业军人生涯中最为艰巨的使命。后来,史迪威任中美印战区参谋长,美国驻华军事代表,在缅甸的中、美、英司令官,对华租借物资统制人,滇缅路监督人,在华美国空军指挥官。

他认为,打败日本的关键,一是组建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现代化军队,二是使中国拥有取得外援的通道。史迪威在华期间有很多建树:他利用美国军械,装备了30多个中国师,即驻扎云南的中国远征军,在1943年至1945年歼灭缅甸北部的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立下了不朽的战功;主持修筑了从印度的利多到缅甸的密之那的一条公路,把缅甸公路连接起来。此后,美援助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进中国。

外界所不知道的是,史迪威这位“中国通”对当时的中共政权并没有很深的政治成见,反而有“英雄相惜”之意。

他在任驻华武官参赞时,负责搜集和研究共产党的情报,对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怀有浓厚的兴趣。他在笔记中写道:“他们的情报工作、组织机构和战术都很出色。他们不要城市,而满足在农村过艰苦的生活。武器和装备都很简陋,但却使政府惶恐不安。”

台儿庄大捷之后,史迪威在武汉第一次见到周恩来和叶剑英,这是他第一次和共产党人见面。事后他在日记中写道,“周恩来他们坦率、友好和直截了当,与穿着皮靴子的国民党形成对照”。此后,他开始逐渐支持为八路军、新四军和各抗日根据地进行的募捐活动,并多次派军机向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送去药品和救济物资。

由于主张同中共武装共同抗战,并对蒋介石政权诸多不满,抗战后期,史迪威与蒋介石的矛盾开始公开化。自1943年起,蒋介石多次要求美国撤换史迪威,但因为马歇尔在美国的反对而未能成事。1944年10月21日,蒋介石终于成功让史迪威离开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在离开前的10月19日,史迪威给当时的中共武装领袖朱德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朱德将军:

由于我被解除在中国战区的职务,我谨向您,共产党武装部队首脑,为我们今后不能在对日作战中同您合作深表遗憾。您在对我们共同的敌人的作战中发展了卓越的部队,我曾期望与您联合作战,但现在此事已成泡影。

祝您战斗顺利并取得胜利。

我谨向您致意。

真挚的J.W.史迪威

(摘自《中国命运关键十年:美国与国共谈判真相》,关中著)

回国后,他先后任美军第十军团司令,及第六军团司令,并参与冲绳战役。两年后的1946年10月12日,他因胃癌在旧金山病逝,终年63岁。

“飞越地平线”

1943年,杰·温雅德(J.V. Vinyard)冒着生命危险驾驶C-47运输机穿越著名的“驼峰航线”,87次往返于印度与中国,在抗战最紧要的时刻为中国运来了关键的战备物资,那时他才21岁。

今年6月,在美国访问的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上将会见了温雅德,以及陈纳德的外孙女凯乐威,前美军驻延安观察组成员德穆克的女儿波拉和儿子约翰。

温雅德是近万名在这条最著名的“空中生命线”上执行危险驾驶任务的美国年轻小伙子之一。

“驼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一个形似骆驼背脊凹处的一个山口,1942年5月,日本占领缅甸切断滇缅公路后,这里成为抗战大后方与外界交流的唯一渠道。通过这条运输航线,中国向印度运送派往境外对日作战的远征军士兵,再从印度运回汽油、器械等战争物资。

“驼峰航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丽江白沙机场,进入中国的云南高原和四川省。航线全长500英里(804公里),地势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米,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故而得名“驼峰航线”。

“驼峰航线”飞行的3年中,中美双方坠毁和失踪飞机超过500架,牺牲和失踪飞行员1500多人,许多坠机深山的飞行员至今尸骨无处寻找。

这一空运行动一直持续到“二战”结束,总共飞行时间超过150万小时,运送超过65万吨的物资,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空中战略桥梁。

在南京中国抗日航空烈士的30块纪念碑的60面上,一共刻着4200个烈士的名字,其中有2600多个美国人,这些年轻的美国飞行员,把他们年轻的生命献给了中国的天空。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对他们表示崇敬,他们什么都没有留下,唯一留在这个世界上的只有纪念碑上这些名字。

【文中部分素材引自:渠冉.愿与中共并肩抗战的史迪威[J].党史纵横.2012(06);关中.中国命运关键十年[M].2010;威廉·凯宁.飞越驼峰——抗战史上的空运壮举[M].2005】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