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西欧经历过数次移民迁入,为何此次难民潮引发重大危机?

李云逸
2015-09-20 08:20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当地时间2015年9月17日,克罗地亚Tovarnik,抵达当地的移民等待登上公共汽车。 CFP 图

面对从中东与非洲地区不断涌入的难民,德国政府突然宣布于9月12日晚重启边境检查,引发欧盟内部震动。欧洲即希腊债务危机之后,再一次成为世界的焦点。然而,从历史上看,20世纪以来,西欧经历了数次大规模人口迁入,西欧人都能从容应对,为何此“难民潮”却引发危机不断?

欧洲不缺“难民潮”

“移民”或“难民”对于欧洲人来说并不陌生。这种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活动塑造了欧洲的历史。数百年来,在西欧逐渐成为“世界中心”的过程中,商人,手工业者以及知识分子,或因贸易活动,或因政治压迫,不断地越过大陆,穿越大洋,在异国他乡定居下来。欧洲人迁出欧洲的人数可以百万计,流向均为殖民地或租界,以美洲与非洲为主。当然,欧洲亦是人口迁徙的重要目的地,尤其是当历史的指针走向20世纪之后。在这短短的一百年间,欧洲大陆成为各种政治势力的角斗场,战争频发,纷争不断,人民大量背井离乡,成批涌入已经实现工业化的西欧各国,以求躲避战乱并开始新的生活。

纵观整个20世纪,西欧的大规模人口迁入共有七次。第一次是受十月革命影响,从1917-1922期间大量俄罗斯人进入西欧,并在1922年达到高峰。这一年共有近60万人涌入德国。第二次则是在1939年的西班牙内战期间,法国在这一年共接收了近50万西班牙难民。第三次,在1945年,共有110万德国人从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返回家乡。在冷战时期,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导致19万匈牙利人进入西德和法国。第五次则在1968年由“布拉格之春”引发,共有17万捷克斯洛伐克人投入到“西方阵营”的怀抱。第六次,由于八十年代初的“波兰危机”,在1982年共有25万波兰人选择离开故土,前往西德和奥地利。第七次则受“东欧剧变”的波及,1992年共有30万阿尔巴尼亚人和70万南斯拉夫人进入西欧。加之冷战时期,“非殖民化”运动之后,大量前殖民地人口从非洲穿过地中海来到前宗主国谋生,因此,“移民潮”和“难民潮”对西欧各国来说,早已司空见惯,但为何此次来自中东的“难民潮”却有如临大敌的态势?

此次“难民”的多元性

与之前的大规模人口迁入不同的是,此次来自中东的难民呈现出背景与目的多元化的特征。以往七次大规模迁入西欧的人群其实可以看作是欧洲内部的人口流动,且多集中于一个欧洲国家向西欧诸国进行人口迁徙的模式。这些“难民”的目的也较为单一。比如,以1939年西班牙难民大量涌入法国为例,他们的目的是逃离战区或者是远离政治危机。加之历史上法西边境形成了所谓的共同文化,因此对于法国政府而言处理起来相对容易。而20世纪的最后十年,随着冷战的落幕与苏联的土崩瓦解,由民族宗教矛盾所引发的战争冲突逐渐成为形成“难民潮”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进入到21世纪初,美国所主导的“反恐战争”最终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当战争的模式转变为准军事人员与正规部队的非对称作战形式并综合了宗教因素之后,战争对平民的伤害大大加剧。根据联合国的调查,2011年之后,阿富汗与伊拉克成为两个主要的难民输出国,他们大部分选择可以陆路前往的欧洲。而随着叙利亚战事的逐步升级,2012年,叙利亚难民进入西欧的人数比2011年增加了3倍,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到此次难民危机爆发之时,据欧盟统计,预计将有34万来自叙利亚,阿富汗,伊拉克的难民混同其他非洲国家难民进入欧洲。这些难民不仅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的宗教信仰,文化与社会阶层差异较大,且他们目的也各不相同。巴黎政治学院CatherineWihtoldeWenden教授对三位难民进行了随即抽查,她发现,来自厄立特里亚的青年想要改善生活,一位来自阿富汗人则试图和在欧洲的亲人团聚,而来自叙利亚的女士自然是为了躲避战火。在如此复杂的差异面前,如何管理着实是一件让西欧人倍感头疼的事。

西欧经济不可承受之重

往日的“移民潮”或者“难民潮”为欧洲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复苏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并铸就了二战之后西欧经济蓬勃发展的“黄金三十年”。但是,西欧并未能够向像美国那样,在吸收大量“移民”或“难民”之后持续繁荣。法国卡尚高师(ENSCachan)的AntonPerdoncin博士表示,其问题的根源在于西欧吸收的大部分移民”或“难民”并非是能进行科学技术创新的人才。他们从事的主要是当地居民不愿从事的重体力劳动,比如建筑工人等职业。当西欧在1970年代遭遇经济危机之后,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趋于停滞,这些依靠出卖体力的移民与难民遍纷纷失业,领取低保,无所事事,逐渐成为社会的负担与隐患。

而“福利国家”的建设也加重了西欧的财政危机与衰弱的态势。较高的社会福利,不仅使得西欧社会发展止步不前,也使得西欧成为难民们趋之若鹜的“天堂”。强调“扶危救难”的西欧各国将救助战争地区的难民作为标榜其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措施。只要能够获得当地的合法身份,便能够享受较为良好的福利待遇。以德国为例,如果能够确立难民身份,那么将会获得免费的语言课程以及每月350欧元的补贴。但是,这些福利,并非凭空而来,而是通过高税率来实现的。西欧等级式的税收政策颇有“劫富济贫”的味道。最终导致西欧的富人们纷纷选择“逃离”故土,躲避重税,而靠低保和其他福利生活的穷人则越来越多,尾大不掉,社会问题频发。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未散,西欧各国经济萎靡不振,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吸收如此多的难民,不仅人民怨声载道,就连各国政府也将捉襟见肘。

反恐形势吃紧

冷战期间,三次大规模的东欧向西欧的人口迁徙加之其他不计其数的翻越柏林墙的活动,都被西方阵营视为一种制度竞争上的“胜利”。他们认为这样便可标榜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阵营拥有更加自由与美好的生活。大量人口的迁入不但未受排斥,反而受到“热烈的欢迎”。这种思维的余温仍在延续。由于西欧与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的微妙关系,近日在法国主流媒体上,在讨论到难民问题时,学者们依然会认为难民来欧洲是为了获得更为自由的生活环境,而不时动容,引发民众的同情。但是,这种同情逐渐转化为焦虑,因为难民中可能就会有来自伊斯兰国的恐怖分子。

今年9月初伊斯兰国宣布已有数千名其成员假扮难民,借机混入西欧,开展暴恐袭击。西欧人的神经再次紧绷。从2014年5月比利时犹太人博物馆遭遇恐怖袭击开始,西欧已经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下。面对“独狼”式的攻击行动,西欧内部政策可谓漏洞百出。法国奉行“安内必先攘外”的反恐策略,在海外高调反恐,以期减少恐怖主义的对内威胁。由此导致内部反恐机制资金不足,疏于建设,圣战分子往往能够利用各种漏洞顺利逃脱。欧盟内部亦是反恐信息交流不畅,反应缓慢,而申根区内又无边境检查,最终造成了参与比利时袭击活动的恐怖嫌犯“游列”西欧多国才最终落网的“奇观”。而欧洲人的“人权”思想又增加了恐怖袭击的隐患,巴黎通往布鲁塞尔的国际高铁袭击未遂事件发生后,法国高铁的负责人以“不能打扰到旅客”为由,拒绝建立国内列车的常态安检机制。不过,即使西欧人下定决定决心建立内部完善的反恐体系,在官僚主义盛行的旧大陆,又不知要耗费多少时日。所以,面对此次“难民潮”民众必是忧心忡忡。

欧盟面对的又一次危机

9月12日晚,一向热情接纳难民的德国突然态度转变,重启边境检查,限制难民的进入。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纷纷跟进,封锁了国境线。而奥地利也关闭了部分火车线路。14日的紧急磋商唇枪舌剑,法德所提出的欧盟内部分摊12万难民的方案遭到了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的一致反对。即使德国以中断对这些国家的基础建设援助资金相威胁,谈判依然无果而终。“超国家”政体对成员国缺乏约束力的短板再次突显出来。此次的难民事件成为了欧盟在希腊债务危机之后所面临的又一次重大考验。

欧盟目前采取的对策依然是:第一,加强边境管控,加大海上巡查力度。第二,成员国内部对难民配额安置。9月15日,欧盟成员国已经分别派出军舰前往地中海打击非法偷渡者。9月22日,欧盟仍将就难民分摊问题展开进一步磋商。但无论是“堵”还是“推”,一个违反了欧盟自我吹捧的“人道主义”精神,一个则导致各国相互推诿,不愿承担更多责任。而引起此次“难民潮”的,在叙利亚和伊拉克两国境内不断做大的伊斯兰国,成为了西欧讨伐的目标。9月15日,法国总理宣布对伊斯兰国发起定点的空中打击行动并支持其他打击伊斯兰国的军事力量。不过,在目前美国不愿大规模介入的背景下,暂时不可能以北约为主导展开西方多国打击伊斯兰国的联合军事行动。因此,法国也不可能投入地面部队参与作战,并只能期待以谈判的方式获得问题的政治解决。在可见的未来,大量难民涌入欧洲步伐将不会停止。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