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安倍军事观|新安保法案之后,安倍核武器言论会重新抬头吗?

程晓勇/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2015-09-21 09:31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2002年5月,当时担任日本内阁官房副长官的安倍晋三就声称,日本不仅拥有制造核武器的技术,而且有立即进行生产和装备自卫队的能力,日本随时都可以制造核武器。 CFP 图

在中国各地纪念“918”事变的第二天,日本参议院“不出所料”地表决通过了新安保法案,这是日本安保政策自“二战”结束以来最大的转变。新安保法案不仅解禁了集体自卫权,使得日本能够参与战争,甚至可以在面对“存亡危机事态”时主动挑起战事,至此,在名义上和平宪法未被修改,但其基础已被颠覆。

虽然日本部分民众强烈反对新安保法案,在野党也极力阻止新安保法案表决通过,但在安倍政府依仗执政党占据参众两院多数地位的局面而执意推进下,日本朝野围绕新安保法案的攻防战其实胜负早定。民众的集会反对以及在野党以“牛步”战术拖延表决,只是日本社会右倾化过程中上演的政治剧目中不足以扭转剧情的几许“波澜”而已。

“和平红利”难以继续存在

可以想见,新安保法案通过后,日本将增加海外军事行动,并致力于成为“未遭受攻击也能发动攻击的国家”,今后日本将进一步增加军事预算,而军事能力的增长将使日本获得更多“自信”,与周边国家发生摩擦的可能性也将增大。

此外,日本军事力量可以在海外和盟国联合作战,为本不太平的世界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这无论对日本还是周边国家而言,都非善事。

新安保法案通过之后,日本首相安倍表示:“为保护国民生命和和平生活(安保法案)是一个必需的立法,为的是防止战争发生。完善了法律基础。今后也推动积极和平主义,以期万全。”而此前的一个多月,安倍在发表的战后70年谈话中提到,“我们再也不应该用任何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我国带着对那场战争的深刻悔悟,做出了如此发誓。在此基础上,我国建设自由民主的国家,重视法治,一直坚持不战誓言。我们对七十年以来所走过的和平国家道路默默地感到自豪,并且今后也将继续贯彻这一坚定的方针。”以上言论言犹在耳,作为一个大国的领导人,安倍的言论与行为之反差让人错愕失笑。

对日本而言,之所以能够从二战的废墟中迅速恢复,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平红利”至关重要。日本战后取得的发展成就和国际地位靠的是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加上奋斗精神,以及坚守和平主义立场。但在经历“失去的十年”后,新一代的日本国民越来越失去了奋斗的精神,也失去了判断危机的能力,现在,安倍政府还要让日本国民失去和平的环境。对周边国家而言,面对一个没有对侵略历史进行认真反省,并在当下与邻国存在着领土争端的国家,要成为拥有战争权力的“正常国家”,不能不勾起对历史的回忆,并提高警惕。

警惕围绕核武的暧昧言论

新安保法案通过之后,日本右倾化进程减速还是继续加速,仍然需要观察。根据安倍的“政治理想”,解禁集体自卫权绝非终点。下一步安倍政府会做什么,值得关注。

一个关注点是安倍政府是否会“趁热打铁”,在明年大选后推动修改宪法,以彻底摆脱战后体制。

另一个需要特别提醒世界特别是周边国家的关注点是日本的核政策是否会做出调整。日本现行核政策的核心是1956年日本国会制订的《原子能基本法案》以及1967年佐藤荣作首相提出并为以后历届日本政府所遵守的“无核三原则”。《原子能基本法案》将日本的核技术研究、开发和使用限制于和平目的。“无核三原则”则禁止日本拥有核武器、生产核武器和引进核武器。

虽然日本的核政策以和平利用核能为基调,但这一政策并非神圣不可侵犯。事实上,“无核三原则”提出40多年来,日本政府内部从未停止过与之相悖的言论。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格局的遽变以及亚太地区政治安全环境的变化,日本国内有关核武装的议论日益频繁和公开化。

国际舆论普遍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即近十几年来,日本国内要求扩充军备,甚至发展核武器的情绪和主张明显升温。日本右翼势力借口朝鲜核问题以及日本与周边国家的领土领海权益争端,渲染日本安全环境恶化并煽动舆论要求对是否发展核武器进行“公开讨论”。

尽管日本政府依然声称坚持“不制造、不拥有、不引进”核武器的“无核三原则”,但同时也抛出了类似“宪法允许日本拥有自卫所需’最低限度’的核武器”这样的暧昧言论。例如2002年5月,当时担任日本内阁官房副长官的安倍晋三就声称,日本不仅拥有制造核武器的技术,而且有立即进行生产和装备自卫队的能力,日本随时都可以制造核武器。

近年来,日本更是做出了修改《原子能基本法》的实际行动。2012年6月,日本国会通过《原子能基本法》修正案,修订后的《原子能基本法》在核能研究、使用和开发的基本方针中,加入了“有利于国家的安全保障”的模糊表述。

在摆脱限制集体自卫权的束缚后,日本的军事力量有可能迅速膨胀,鉴于日本具有发展核武器的巨大潜力,以及近些年来日本政治加速右倾化趋势背景下越来越公开化的发展核武器舆论,国际社会特别是曾经遭受过日本侵略战争伤害的亚太国家,有理由对日本核政策的走向感到担忧并保持持续关注。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