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鼓浪屿的忧伤:游客来了,旅馆老板们却开始萌生“逃离”念头

澎湃新闻记者 韩雨亭
2015-10-01 13:51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鼓浪屿景区菽庄花园边一处海滨浴场。 本组图片均来源 CFP

9月末,享有“海上花园”美誉的卫星岛——鼓浪屿,此刻已经没有了夏季的酷热难当,徐徐清风从蔚蓝色的海面不断吹拂这座风光旖旎的海岛,令人心旷神怡。

对于鼓浪屿岛上的不少旅馆老板们而言,此刻他们已经没有太多心思感受海岛的美景。在一座老别墅里,十几位旅馆老板们围坐在一起长吁短叹,彼此安慰。

眼看着假期将至,可是他们所投资的家庭旅馆大部分却预订“不到一半”,房态统计表上面那些大面积的空白格让他们有些焦虑不安,他们第一次感受到了危机。

几年前,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如果按以往的情况,旅馆的房间早在一个月前就会被订满了,今年到现在还有空房,极不正常。”9月末的一天,鼓浪屿巢庭1919别墅酒店一位管理人员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称。

此前已有征兆。

每年七、八月份原本是厦门旅游旺季,鼓浪屿岛上的家庭旅馆每家都会赚得盆满钵满,可到了2015年,情势急转直下,岛上家庭旅馆的生意冷清得令人惊诧。

“以前每到暑假旅游旺季,几乎每家旅馆都会住满,今年情况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两成到三成,唯有周末情况好一些,但也基本住不满。”鼓浪屿家庭旅馆协会会长董启农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根据以往历史数据统计,鼓浪屿曾经创下过单日10万人左右的接待量,行走一公里路程都要花上几个小时。

由于以鼓浪屿为主要景区的吸引力,让厦门成为了一座颇具影响力的旅游城市。2014年的统计显示,当年厦门共接待了国内外游客5337.8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722.09亿元人民币,旅游业创造的增加值让其在GDP中占的分量不轻。

究竟是什么力量改变了鼓浪屿的旅游生态?

那些高枕无忧的日子

鼓浪屿景区一处商业街,被人群堵得密不透风。

现在,鼓浪屿上的旅馆老板们开始怀念曾经的黄金时代——那是一段高枕无忧的日子。

“现在好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鼓浪屿旅馆老板许青感叹道。

作为鼓浪屿上资深的旅游从业者,董启农对岛上的商业形态十分了解。他总结出了两大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中国经济大环境的改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刚过去的那场股市动荡吞掉了大批中产阶层的现金流,手头没钱,何谈旅游?第二个也是最为重要的原因,鼓浪屿轮渡票改对岛上旅游市场的“打击”。

根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2014年开始,为了执行厦门市委、市政府建设“美丽厦门”战略,厦门港口管理部门决定,从2014年10月20日起,厦鼓轮渡航线进行调整,将市民与游客“分流”。游客从东渡邮轮码头、海沧嵩屿码头乘船上鼓浪屿,鹭江道轮渡码头只保留居民专线。

当地政府管理部门宣称,此举“主要为提高鼓浪屿旅游质量与舒适度”。

为了向市民宣传轮渡票改,厦门当地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轮渡票改后的价值和意义。虽然轮渡票改和“分流”的确给部分厦门本地市民提供了方便,但对外地游客的旅游体验而言,却极为糟糕。

外地游客登岛极为不方便,游客使用网上订票系统时才发现,每天上午的轮渡票都被旅行社订走了,如果是散客上岛,通常要在东渡邮轮码头等待几个小时。

厦门市旅游质监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7月,厦门市旅游质监部门共接到旅游投诉和信息咨询534件,厦鼓码头“黄牛”拉客倒票现象成为重灾区。

这对鼓浪屿岛上的家庭旅馆业几乎是“致命一击”。

轮渡码头不堪重负。

今年,轮渡公司再发通知称,根据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鼓浪屿每日上岛最大承载量为6.5万人。为此,10月1日至10月6日,厦门轮渡码头将不出售厦门轮渡码头至三丘田(夜航)航班船票。此举进一步增加了外地游客订票登岛的难度。

“现在上一个鼓浪屿,比到什么地方都困难。”董启农说。

“为了让客人能顺利登岛,我们都会提前通知网上购票。”鼓山栖别墅原住民吴米纳对澎湃新闻记者说,为了尽可能避免由于登岛难引发的矛盾,他们通常都会提前为客人做好信息服务。

即便如此,由于登岛而引发的矛盾依然发生。

“有的客人由于嫌登岛麻烦,选择了退单,也有的客人由于在码头等了太长时间,通常都会积压大量的情绪,他们无处发泄,通常会把气撒在旅馆的店员身上,店员们也会委屈。”位于内厝澳一位旅馆老板说。

这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让不少旅馆老板已经开始有了一点打退堂鼓的意思。

不过从目前情况看起来,鼓浪屿还是一个旅游投资的理想之地。

根据2014年“十一”黄金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部分热门景区已开始退烧。以去年长假首日游客数量为例,九寨沟的游客仅有8579人;黄山的游客是11128人;五台山19200人,而鼓浪屿的接待量则达到了7.9万人,远远超过其它景区,也超过了国家旅游局规定的最大承载量。

“在短时间里,鼓浪屿的游客数量不会降低,但游客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以前是追求文艺格调的散客比较多,注重体验,他们通常都会选择住在岛上,这批人该来的都来了。现在是旅行社的团客比较多,他们一般都不会住在岛上,所以对家庭旅馆业影响很大,但对做得好的零售业短时间可能是件好事。”董启农说。

实际上,零售业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们第一道难题就是高昂的租金,很多店铺因为无法承受过高的房租纷纷倒闭。前两年,在鼓浪屿上经营了81年的“寿记龟糕店”,宣布关门。此前,已有不少受到游客欢迎的咖啡馆、面包店、饼铺等店铺,已经不知不觉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里。

几年时间,在鼓浪屿商业最繁华的龙头路,店租从一万多直线飙涨到七八万元,甚至十几万元。

高租金的逼迫让鼓浪屿上的店铺生存周期正在变短,最夸张的是一家饼铺,开了14天就宣告倒闭。很显然,高房租吞噬了大量的利润,让很多商铺不堪重负。

“我们现在手机上每天都会收到店铺转让信息,这说明很多商铺经营不下去了。”在龙头路一家商铺老板对澎湃新闻记者说。

目前,他的店铺状况还算稳定,但是利润也是下降厉害,如果明年这种状况持续,他的商铺生存也会面临挑战。

无论是家庭旅馆,抑或是零售商铺,摆在他们面前两大难题,第一是宏观经济变化与市场的风险,其次是因鼓浪屿整治升级和“申遗”带来的政策风险。

“申遗”如何赢得支持?

根据统计,鼓浪屿岛上共有1100多座老别墅。

在中国,似乎还没有小岛像鼓浪屿这样具有历史的戏剧感与故事性。

由于厦门是清代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航运贸易中心,18世纪后半叶,西方列强入驻鼓浪屿,让这座渔岛成为了“国际社区”,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均在鼓浪屿建造领事馆。

西方国家的政治、商业、文化以及生活方式落地鼓浪屿,教堂、洋行、航运公司、银行、电报局、学校相继设立,外交官、水兵、商人、医生、教师和传教士在此聚集。大量外国移民的入驻,让这座中国海岛呈现出了最丰富的世界建筑样本,古希腊的三大柱式陶立克式、爱奥尼克式、科林斯式、罗马式的圆柱、哥特式的尖顶、伊斯兰圆顶、巴洛克式……这些建筑结合了东西方建筑文化与古典审美。

当时鼓浪屿没有明确的政府机构,而是由一个民间自治组织——工部局作为管理机构,董事会成员由岛上的各大商业机构的负责人担任,有外国人,也有华人精英,严格按照程序推选。

“多国共治”给鼓浪屿带来了现代文明气息,它成为中国最早的现代社区管理模式,拥有现代化的司法、通讯、海关、贸易、教育、医疗……

由此,鼓浪屿成为中国东南沿海最知名的安全自由港,岛上拥有良好的社会秩序,私有财产得到法律的尊重与保护,即便是清末以后的战乱年间,这座小岛都保持着难得的平静,更吸引了大批华侨迁居至此,修建别墅。

根据统计,鼓浪屿岛上共有1100多座老别墅,其中黄家花园、八卦楼、海天堂构、黄荣远堂、荣谷、林氏府、杨家园、番婆楼、金瓜楼、汇丰公馆最富盛名。

解放后,大批外国居民与华侨由于害怕自己的财产被没收,闻风而逃,选择移居海外,纷纷将自己的洋房别墅,交托给了代理人、亲戚、佣人看管,这也给此后鼓浪屿的产权纠纷留下了伏笔。

这是鼓浪屿第一次大规模的迁移,鼓浪屿昔日的繁华落尽。解放不久,鼓浪屿岛上的别墅作为资本家的“生产资料”被没收充公,成为国有资产。

作为老鼓浪屿人,许一心至今还记得,当时政府只是留了几间给家人住以外,其它房间全部被“房改”,陆陆续续住进了一些不认识的人,直到“文革”结束后才予以归还。

鼓浪屿上一些老别墅,除了有少部分仍然被划为国有外,其余大部分差不多都物归原主。但问题来了,由于大部分别墅的主人都在海外,让岛上大部分别墅都常年处于无人维护的状态,经历一场场的浩劫,日益破败。

那些僻静深巷的老别墅,记录和沉淀了历史沧桑与家族传奇。这些风貌建筑背后的历史和故事,形成了鼓浪屿强大的文化资产与吸附力。很快,旅游业成为鼓浪屿的支柱产业。

为了保护独特的历史风貌。2008年,厦门市决定启动鼓浪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申遗”原本是好事,谁也未料到它却成为鼓浪屿矛盾丛生的开端。

按照厦门相关部门早期提出“申遗”的初衷,其目的是为了借此让鼓浪屿文化保护和传承进入到“国际文明坐标和体系当中去”,包括为鼓浪屿下一步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申遗不是目的,保护才是目的。”厦门市政府一位主管文化旅游的官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不过,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在具体执行过程当中,并未能与鼓浪屿岛上的利益攸关者形成充分共识。

“如果政府认定我们的祖屋具有文化价值,可能反而会限制我们的生产与经营活动。”鼓浪屿一位老别墅的继承人对澎湃新闻记者说。他所在的家族在岛上拥有多处老别墅,现在都租给投资者作为经营场所,作为家族产权管理人,他则用租金作为老别墅的维修基金。

“以租养房”已经成为很多鼓浪屿老建筑的维护模式,可是鼓浪屿“申遗”首先并未让鼓浪屿居民和投资者感受到价值和意义,反而是各种限制。

首当其冲的是家庭旅馆业。

当地政府的支持鼓励了投资者的信心,岛上家庭旅馆的数量激增。

早在2008年6月份,鼓浪屿家庭旅馆只有12家。当年,厦门思明区政府为了推动旅游业,鼓励投资者到岛上投资家庭旅馆,厦门市政府原则同意思明区提出的《厦门市鼓浪屿家庭旅馆管理办法(试行)》。

当地政府的支持鼓励了投资者的信心,岛上家庭旅馆的数量激增。福厦之间动车开通后,游客呈几何数字上升,岛上家庭旅馆业也持续扩张。

为了推进“申遗”工作,2011年鼓浪屿管委会、厦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厦门市规划局三个部门联合发布通告称,“2011年4月起暂停鼓浪屿风景区部分新设立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并截至2011年9月30日。”

这相当于暂停了对鼓浪屿家庭旅馆的审批,这让很多投资者手足无措。

之后,在“美丽厦门”的方针指导下,官方又将对鼓浪屿的“整治”放在了重要位置。为了表现出其整治的决心,相关部门表现出“铁腕”风格,短短几个月内,拆除违建、清理占道摆摊……也包括对“无证经营”的家庭旅馆老板的罚款或拘留。

鼓浪屿的经营者明显感受到来自“申遗”的压力,岛上居民和经营者都“卷入”到“申遗”工作之中。

“从环境卫生到管理,政府对细节的要求更多了。”董启农说。

根据要求,岛上已禁止新建房屋建筑、大型商场。岛上1200多栋历史民宅的维修和开发,都要求以保持建筑风貌为基础,做到“修旧如旧”。今后,将对岛上现有的各类建筑逐一排查,登记造册,实施保护,适当、合理地开发成博物馆、乐器馆、高端家庭旅馆等。

此后,鼓浪屿岛上居民和投资都明显感受到了压力。

“只告诉我这也不能动,那也不能改,要不然就处罚,可是你稍微一追问,却拿不出任何明确的标准。”一位家庭旅馆的老板对澎湃新闻记者说。

“世界文化遗产的评估系统十分科学,首先看政府态度,纳入文本的立法作为重要前提。其次有没有公开征询意见,所有审批是否按照一定程序,要逐条说明,有没有纰漏。同时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要看到是否拥有当地民众的公约。如果不能得到相关权利人的支持,你怎么能申遗?”厦门市政府一位官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这也是厦门当地部分支持鼓浪屿“申遗”的学者所担忧的局面。他们认为,除了“申遗”,已经没有其他方式可以促进、保护鼓浪屿文化了。

2015年7月15日,鼓浪屿管委会对厦门当地媒体公布,国家文物局已函告,原则同意推荐鼓浪屿作为中国2017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这意味着鼓浪屿“申遗”已经进入倒计时。如何获得当地民众的广泛支持,成为摆在厦门当地政府眼前的一道考题。

洗牌与“逃离”

已经开始有店铺和家庭旅馆投资者开始选择“逃离”鼓浪屿。

根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由于鼓浪屿营商环境的变化,已经开始有店铺和家庭旅馆投资者开始选择“逃离”鼓浪屿。选择在厦门新兴的旅游景点——曾厝垵、沙坡尾,以及前往武夷山投资了。

“我们有好几个在鼓浪屿开旅馆的朋友都到了沙坡尾开设餐厅,还有一些人正在厦门其它景点寻找新的店铺,以此分散投资和找到新的机会。”鼓浪屿一位旅馆老板对澎湃新闻记者说。

“市场最能反映出真实的情况,我认为这只是第一批‘逃离’潮,接下来的情况谁也不知道。”董启农说。

现在,摆在旅馆业者面前最大危机并不是游客的减少,这完全可以通过其它营销手段补充,最让他们摸不准的是政府对鼓浪屿旅馆业的态度,那才是“制度性风险”。

从目前情况而言,厦门市政府新一届领导班子对鼓浪屿态度主要是“整治”,为此厦门市政府专门成立了“鼓浪屿整治提升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厦门当地媒体报道,王蒙徽在主持相关会议时强调,“要按照国际一流城区的标准进行整治提升,把鼓浪屿打造成国际化的城区。”

根据厦门市政府此前对外公布的《鼓浪屿整治提升总体方案(征求意见稿)》,未来鼓浪屿的定位将是“高尚的文化之岛”、“优雅的宜居之岛”和“精致的旅游之岛”。

这意味着鼓浪屿的定位和角色都要发生巨大的变化。

这已经不是鼓浪屿第一次改变了,从最初的“国际性文明风景旅游区”到“国内仅有,世界一流”;后来到“拆出一个漂亮的鼓浪屿”,乃至如今的“整治提升”,鼓浪屿每一次定位改变的背后都代表了主政官员的雄心壮志,而每一次的改变势必会对原有生态进行一次大规模洗牌。

2005年1月31日,厦门市政府出台了《厦门市鼓浪屿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接下来,鼓浪屿上的历史风貌建筑将变成酒吧、咖啡厅、书店等,有关部门将产权已明晰的部分历史风貌建筑推出招商。

2007年5月8日,厦门市鼓浪屿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鼓浪屿正式从“社区”慢慢变成“风景区”。

为了发展旅游经济,厦门政府还强行迁移了岛上的医院和学校,这迫使大批鼓浪屿人只能迁往厦门市区。这是鼓浪屿历史上第二批大规模被动的迁移。

作为“风景区”的定位,深刻影响了鼓浪屿作为居民区的正常生活,更破坏了鼓浪屿原有的人文气息。

“从那个时候起,鼓浪屿生活气息开始没有了。”许一心说。

鼓浪屿一家咖啡家庭旅馆。

2008年,厦门思明区政府为了推动旅游业,鼓励投资者到岛上开办家庭旅馆。这一年,厦门市政府原则同意思明区提出的《厦门市鼓浪屿家庭旅馆管理办法(试行)》。

“这不是一个人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集体的决策,政策讲得那么具体,老建筑怎么保护,家庭旅馆起来后如何改造和配套,哪部分引用民间资金,哪部分资金由政府来出,都很具体。”许一心说。

当地政府的支持鼓励了投资者的信心,岛上家庭旅馆的数量激增。福厦之间动车开通后,游客呈几何数字上升,岛上家庭旅馆业也持续扩张。

许一心认为,对于如何在鼓浪屿发展家庭旅馆,政府并没有准备好,也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规范。”

旅游旺季,每天都有数万人登岛,鼓浪屿常因过度拥挤而成为新闻头条,游客对鼓浪屿的拥趸,进一步激发了民间资本的热情,短短几年时间,家庭旅馆达到了几百家。

这时政府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不规范的家庭旅馆对鼓浪屿的风貌建筑并没有很好地保护和传承,反而破坏了原有的建筑格局;家庭旅馆也挤占了原来住民的资源;无证家庭旅馆扰乱正常市场秩序,造成恶性竞争。

为此,鼓浪屿管委会也出台过相应政策,但均未能得到很好的执行。

让投资者们猝不及防的是,他们将大笔资金投入到老别墅的修缮与经营时,厦门市政府却从2011年暂停了对鼓浪屿家庭旅馆的审批,关闭了办证通道,这一关便是四年。

“此举相当于将鼓浪屿家庭旅馆置于灰色地带,当初为推动投资者信心而设立的《厦门市鼓浪屿家庭旅馆管理办法(试行)》也处境尴尬。”许一心说。

由于政府关闭了办证通道,所以大部分家庭旅馆都处于“无证经营”的窘境。即便是那些已经获得营业执照等几个证件,每月都正常纳税的家庭旅馆,仍然被视为“证照不全”。

2011年,厦门市相关部门下发停办家庭旅馆证照的通知,让这个行业瞬间处于“无法可依”的境地。到目前为止,岛上除了130家合法的旅馆经营者之外,还有80多家经营者通过了街道办初审,在办理证照时却被“冻结”了。

这预留了一个巨大的执法空间,相关部门经常以“无证经营”为由,对家庭旅馆老板进行调查、罚款或行政拘留。

老别墅背后的经营者们都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毕竟投资了好几百万乃至上千万元,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做。

“我认为政府应该就这个市场出台政策,让它更加规范化。目前,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家庭旅馆业主,双方都存在有法不依的现象。”许一心说。

为了维护会员单位的合法权益,许一心曾经领着协会中几位年迈的老人到相关部门陈情。他的诉求很简单,希望相关部门能“依法行政”。

2013年,在厦门城市学院任教的黄邦恩领着学生到鼓浪屿做了长时间调研,他发现,家庭旅馆对厦门经济有着不小的拉动作用。

调研的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8月15日,厦门共有家庭旅馆1000家,拥有客房数达到10000间,按照全年平均60%住房率、每人平均消费150元计算,该产业在厦门的年产值可达5亿元。据估算,目前整个产业可吸纳的就业人口达5万人以上。

但如此庞大的产业到目前为止都还处在尴尬的灰色地带。

调研的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8月15日,厦门共有家庭旅馆1000家,拥有客房数达到10000间。

证照齐全的商家也并不轻松。他们不仅要配合政府职能部门的各种调查,还要随时应付因家族产权纠纷而引发的争端。

许一心介绍,今年6月,鼓浪屿就上演过相似的故事,一位从美国归来的老人,为了争夺家族产业的经营权,而组织唆使了一批社会闲散人员,聚集在一家旅馆门前无理取闹。

这种情形已经持续了两年多时间,起初,接到报警后,警察来了之后也只能“袖手旁观”,不知如何下手,理由是“双方没有动手”。后来由于旅馆协会出面抗议,警方才得以重视。

“原本经营权十分清晰,法院的判决也十分清楚,只是那位美国归来的华侨不肯承认现实,一直在想方设法地争夺经营权。”许一心说。

在鼓浪屿,这样的家族产权纠纷、豪门恩怨并不鲜见,而作为家庭旅馆业者也时常被卷入其中。

家族纠纷并不可怕,最让旅馆业者担忧的还是政府的立场。

今年6月,鼓浪屿家庭旅馆协会收到了来自厦门市思明区相关政府部门关于《厦门市思明区家庭旅馆管理办法(试行)》及《厦门市鼓浪屿家庭旅馆管理办法(修订)》的征求意见稿显示,政府正在希望通过修订法规进一步加强对家庭旅馆的治理。

“情况不容乐观,如果按照新修订的管理办法,将会意味着鼓浪屿已投资经营中的上百个家庭旅馆关门破产,约3亿民间资金付之东流。”董启农说。

为了维护行业的权益,家庭旅馆协会邀请了专门律师,希望站在法律框架解决目前的难题。

很显然,行业协会在强大的行政力量面前势单力薄,这让部分投资者萌生了“逃离”鼓浪屿的念头。

“尽管鼓浪屿还是那么优雅,经过了一轮轮的折腾后,它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活力,而对岸的曾厝垵却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生态。”一位从鼓浪屿投资者说。

前不久,他率领团队仔细考察了曾厝垵,准备在那里“重新出发”。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