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十一逛上海:洋人的跑马厅如何变成人民广场

严洁琼
2015-10-01 10:17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翻开上海地图,在其中心位置,南京西路、西藏中路、武胜路、黄陂南路纵横交错,围成一块近似椭圆形的区域,笔直开阔的人民大道横贯中央,方正规整的市政府大楼坐镇其中,北依玲珑娟秀的人民公园,南望郁郁葱葱的人民广场,四周则散落镶嵌着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上海城市规划馆等一系列文化设施,地域开阔,功能完备。这样一个可以让人们恣意徜徉的公共娱乐空间,其前身是旧上海最富殖民色彩的娱乐设施——跑马厅,如今南京西路和武胜路略带弧形的走势便是从前赛马跑道的遗留。

细数旧上海跑马厅,前前后后不下五所。最早的第一跑马场始建于1848年,坐落在南京东路河南中路一带,其后又有1854年扩建至西藏中路一带的第二跑马场,后来还有中国人自办的江湾跑马场、引翔跑马厅,但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最为知名的还是位于南京西路的这座跑马厅。

20世纪初,西人在跑马厅圆形场地内进行体育活动。

洋人的跑马场、娱乐场

这是西人在上海设立的第三座跑马场,又称新赛马场,1860年由西人霍格圈地建场,1862年建成,一直沿用至1951年被人民政府收回。

每逢赛马时节,这里便是万马奔腾、人潮涌动,欢呼喝彩之声此起彼伏,其间更有赌客一掷千金,天堂地狱刹那两重。相较如今此处的祥和景象,无疑让人几多感慨。撇开赌马的博彩性质不论,跑马本质上是一种体育运动,而当时的跑马厅也不止开展跑马一项运动,跑马厅产权分属跑马总会和上海运动事业基金董事会,跑马总会拥有外圈赛马跑道,内圈一个泥质跑道及中间大片场地则属于上海运动事业基金董事会,辟作公共运动场之用,场中先后建立游泳池、板球场、高尔夫球场、棒球场、草地滚球场以及足球场等,经常举办各种体育比赛和集会活动,称其为一个大型公共娱乐空间也不为过。

1881年春季赛马开幕日场景。早期跑马厅还遗留几许郊外田园风光,开阔的场地一览无余,其上细草如毡,四周绿荫环绕,不见丝毫高楼踪影。图中清晰可辨之跑道全长近二公里,宽距数十尺,两旁围以栏杆,跑道内满铺沙泥,其平如砥。

就这一点而言,跑马厅与现今人民广场的功用倒是一脉相承,最大的不同唯在于娱乐主体。彼时跑马厅一带地皮归洋人所有,开展的都是洋娱乐,参与运动的也都是洋人,是一个专为洋人有闲阶级打造的娱乐空间,一般华人几无插足之地。

早年赛马场规定,除洋人之马夫外,一般华人不得入内,而场内也仅有西侧两个供西人使用的看台。但是赛马活动非常吸引市民,每逢赛马时节,自租界至马场之各条马路,男女老少全体出动、摩肩接踵争相观看,为防止观众挤破栏杆,跑马总会曾沿马道栏杆挖掘沟壑,又在沟外搭建一些棚架作为临时看台,免费提供,然而此种简易棚架极不安全,偶尔还会发生倾塌事故。跑马总会见此情况,只得于1909年起允许中国人购票进内观赛,还在西面增建了一座华人看台,看台的进门设在跑马厅后门马霍路(今黄陂南路)上,但仍规定华人不得参与比赛。

开在马霍路上供华人进出的大门。

1909年允许华人购票入场后,跑马总会的博彩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是靠销售一种称为“香槟票”的彩票大发其财。1933年,赚得钵盆满盈的跑马总会花费二百万银元巨资重建跑马总会大楼,由英国马海洋行设计,余洪记营造厂承建。大楼外墙以褐色面砖和石块交织砌筑,西面有贯通二层、三层的塔什干式柱廊,北端是高53.3米的钟楼,上盖坡形楼顶,四面置直径达3.3米的大钟,气势壮观。大楼底层为会员及来宾售票处。二楼是会员俱乐部,有咖啡室一间,并有纸牌室、阅报室、弹子房等。南部有来宾小餐厅,外有走廊,前面即为斜倚式来宾看台。跑马总会会员则在三楼走廊或会员包厢内观赛。

1934年,新跑马总会大楼兼摇彩之所建成。

跑马厅不仅用于赛马、开展体育活动,这还是一个公共政治活动场所。举凡西人节庆、国王加冕或外国重要军政人物来访,租界照例要举行阅兵活动,而地点总是在跑马厅。

万国商团(Shanghai Volunteer Corps)是上海公共租界的一支半军事组织,1853年4月8日小刀会起义期间为保护侨民而成立,初名“上海义勇团”(Shanghai Local Volunteer Corps),后改为“万国商团”。平时定期进行军事训练,有各种轻重武器,有执勤制服,而且还设有军衔,自士兵至上校(司令官)。分为英国队、美国队、意大利队等。商团只负责承担保卫租界的指责,租界内部治安则由租界捕房负责。1893年11月17日,英美公共租界举行上海开埠50周年庆典,万国商团和海军陆战队员的阅兵式就在跑马场进行。

之后,1900年9月20日,八国联军总司令、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Von Waldersee)访问上海,也是在跑马厅举行阅兵式,检阅了各国驻沪军队和租界万国商团。

1893年11月17日,英美公共租界举行上海开埠50周年庆典,万国商团和海军陆战队员在跑马场进行阅兵式。

南京西路为什么这么繁华?

跑马厅的设立对静安寺路(南京西路旧称)一带的蓬勃发展功不可没。

1843年英租界刚开辟时,只有东至黄浦江,南到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今北京路),西至界路(今河南路)一小块。可没过几年,就将西边的界限推进至泥城浜(今西藏中路),而英人于1848年和1854年建造的第一、第二跑马场都位于泥城浜以东的租界区域,这带动了从英大马路(今南京东路)至四马路(今福州路)一带的发展,洋行、商铺、酒肆、茶寮鳞次栉比。

1850年后,随着太平军运动和小刀会起义的爆发,大批华人涌进租界,地皮水涨船高,不敷使用,占地广阔的跑马场在寸金寸土的租界中尤显奢侈,于是,英人把目光瞄向了泥城浜的西边。1860年之前,相较于已然店铺林立的泥城浜东,这里还是一片农田,用来圈作跑马场再合适不过了,而跑马厅建成后,其辐射效应也渐渐显示出来。每到春秋两季,此处便是人头攒动,有了人气,各路商家亦逐利而来,原本荒凉的静安寺路逐渐热闹起来。

1899年,公共租界正式将西界推进到静安寺,此地更进入了飞速发展期,一座座标志性建筑在跑马厅对面陆续涌现:1924年华安大楼(今金门大酒店)落成,1928年西侨青年会(今体育大厦)建立,1932年大光明大戏院开业;尤其引人注目的是,1933年旧上海第一高度——国际饭店拔地而起,更成了上海的新地标。静安寺路也因此后来居上,成为当时上流阶层流连忘返的繁华地段。

1930年代跑马厅一带俯瞰图。中间大片椭圆形场地即为跑马场,左侧一高层建筑为国际饭店,中间高起的建筑为1934年新建的跑马厅钟楼,四周则为密集的民房。

人民广场从何而来?

除带动周边地区迅速发展之外,跑马厅对当时社会更深远的影响,是激发了普通民众对公共广场的渴望。

上海开埠之前,一般国人头脑中既没有公园的概念,也没有广场的概念,这些都是西人进驻后带来的。1868年,上海租界最早的公园——外滩公园建成,但游园对象有严格限制,明确规定“华人无西人同行,不得入内”。后经寓沪绅商屡次交涉抗议,为平愤懑,工部局于1890年在苏州河南面、里摆渡桥东面辟一新公园,专供华人使用。跑马厅也是如此,一开始严禁华人进场,后来虽开辟了华人看台,但仍不允许华人选手参加比赛,要想加入跑马总会,更是难上加难。

1908年,上海富商叶澄衷四子叶贻铨由于爱好骑马,遂加入日本籍,申请参加跑马总会,但未被通过。后叶氏设法参加香港赛马会比赛,返沪后想援例加入跑马总会,仍遭拒绝。叶氏一怒之下,1909年集资在江湾购地一千二百十五亩,建跑马赛场。1911年竣工开赛,1917年、1924年曾两次扩建,增加看台和办公大楼。江湾跑马厅由虞洽卿任董事长,叶贻铨任副董事长,另从红股股东中选出一年任期的董事八人,均为中国人。从此,国人便无需再看跑马总会的脸色,有了自己开展赛马比赛及其他体育活动的专门场所,华人观众和选手都能参与其中。可惜1937年抗战爆发后,江湾跑马厅毁于战火,原管理机构和马匹均迁入上海跑马厅。

1945年抗战胜利后赛马即被停止,1949年政权更迭,跑马厅的命运亦发生巨变。

1951年8月27日,上海市军管会正式下令收回跑马厅土地,并对其进行改建,南部建成人民广场,北部则设人民公园,原跑马总会大楼依然保留,改为上海图书馆和上海博物馆。随着跑马厅形态的变化,其功用也发生巨大变化,曾经专供洋人享用的高级消费场所变为普通人民大众的公共活动空间,这一格局直至1990年代未有大变。

从跑马厅到人民广场,其形态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但这不是政府一夜之间作出的决定,而是广大市民长久以来的夙愿。

一来,自1929年上海市政府启动“大上海计划”,在江湾一带修建运动场、博物馆、图书馆起,建立一个可供国人享用的公共广场的愿望就深入人心。二来,跑马厅位置优越、占地宽广,从1930年代起就陆续有人提议将其变为公园,增设博物馆、图书馆、市民俱乐部等等。然而,迫于时局所限,直到1951年,这一愿望才最终落实。

新时代的变迁:从集会场所到文化休闲中心

1951年9月7日,人民广场辟建典礼在原跑马厅旧址隆重举行。初建时,其布局根据举行集会、游行等活动的需要而设计,北部正中是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办公楼,主楼为六层,两翼辅楼为各三层,坐北朝南。主楼前为检阅台,高10.59米,辅楼两侧设6个观礼台,可容纳800余人观礼。检阅台、观礼台前就是平坦宽广的人民大道,整个广场可容纳10万人集会,周围有6个进出口。

人民广场自建成之后,便一直是民众举行各种游行集会之所,每年国庆亦会在此举办盛大的庆典活动。1959年10月1日,国庆10周年之际,以人民广场为中心,全市60万人绕场游行、共襄盛举,夜晚另有璀璨的焰火表演,照亮广场夜空。

1959年人民广场国庆之夜

就在人民广场举行辟建典礼的同时,市政府宣布广场北部辟建为人民公园。1952年10月1日,公园对外开放,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题写了“人民公园”四个大字。公园建成后,以其精巧的园林布局,诱人的自然景色,常引得游人如织,同时又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去处。

1952年7月22日,跑马总会大楼改建成上海图书馆对市民开放,开馆第一天便有成人读者3342人,儿童读者3344人。

进入20世纪80年代,人民广场的功能定位再次面临调整。由于群众性游行活动的减少,人民广场的政治意味逐渐淡化,为了适应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形势,1993年底,人民广场启动综合改建工程。这次工程陆续新建了多幢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建筑,包括有市政府大厦、上海博物馆新馆、上海大剧院以及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2000年3月18日,上海美术馆迁入修缮一新的原跑马总会大楼,这是人民广场综合改建工程最后落成的一项文化设施,却也是最具意义的一项。这片土地从最开始的芳草萋萋,到跑马厅时期的万马奔腾,再到新中国时期的群情激昂,以至于如今的文化休闲中心,一百多年来,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有幸的是,这座建于1933年具有古典风格的大楼却始终屹立,从跑马总会大楼变为上海图书馆,再作为上海美术馆,一路见证了跑马厅的变迁。2012年,上海美术馆又从这里迁出,入驻世博园区的原中国中国家馆(后更名中华艺术宫)。这幢小楼又将静静等待下一个来客,继续守望这片土地上新的变迁。

俯瞰今日人民广场。(《上海人民广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0)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