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侠客岛:刘云山访朝,是中国高层看到解决中朝关系的症结所在

三江汇友/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号“侠客岛”
2015-10-06 08:05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侠客岛按

正如其民族性格一样,朝鲜注定是一个不甘寂寞的地方,一举一动从来都充满着新闻价值。

继8月份的朝韩军事冲突在“最后一刻”戏剧性地转折之后,9月份,朝鲜又通过各种渠道宣布在朝鲜劳动党建党70周年之际要“发射卫星”。而一些媒体似乎觉得料不够猛,更爆出朝鲜正在准备威力更大的“第四次核试验”,卫星照片、“内部证词”言之凿凿。一时间,朝鲜半岛上空的云层似乎更加阴沉。

在这个当口,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新闻发言人10月4日宣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将参加朝鲜劳动党建党70周年庆祝活动,并对朝鲜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这无疑是近期中朝关系中的一件重磅新闻。自金正日去世之后,中朝关系进入“淡季”。新领导人金正恩一改之前朝鲜领导人上台后首访中国的惯例,在外交上急于摆脱中国影响,以图在国内树立更加独立、强硬的领袖形象。在朝核问题上更是“我行我素”,加强拥核国家地位……外界更有传言中国中断对朝鲜的石油供应以示告诫。两国关系无疑进入一个低谷。

这次中国突然宣布刘云山访朝,让外界颇感意外。中朝关系迎来转机。这次明显是中国大度地伸出了右手。

从现实政治来看,朝鲜这几年在外交上,虽然不断与日本、俄罗斯、韩国,甚至美国都有各类接触,但外交上的破局进展有限。想要抛开中国搞“纵横捭阖”的大国外交,朝鲜无疑陷入困局。所以,这时候重新转向中国,也是理性选择。

朝鲜这个国家,在媒体的形象中,一直是个谜一样的存在。在国人的印象中,落后、贫穷、封闭、保守等等,都是常用于朝鲜的形容词。而对于朝鲜的外交特色,外界的印象就是不按常理出牌、出尔反尔。这个跟朝鲜的体制和现实困境有关,也很大部分源于这个民族的个性心理。

10月5日,微信公号“侠客岛”刊文,剖析中朝关系出现的一些新变化。

如果说最近几年朝鲜发生了什么变化,当然最大的变化是领导人换了,金正日去世后,金正恩接任最高领导人,这是朝鲜政治上最大的变化。继之而来的是朝鲜全国的标语口号“大换血”,同时朝鲜各地的永生塔上的文字也由“伟大的金日成同志永远与我们在一起”换成了“伟大的金日成同志与金正日同志永远与我们在一起”。

朝鲜人天然而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政治变化。

与此同时,朝鲜居民感受最大的变化是与个人息息相关的经济生活变化。金正恩上台后,在农业、工业等各个经济领域开展的调整措施开始生效,反映在农业生产上的就是2013-2015连续三年的粮食增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朝鲜的粮食短缺状况。而另一个可见的变化就是,朝鲜居民的穿着发生了较大变化。短短两三年期间,朝鲜人从土黄、灰、黑色调为主的“劳动装”换成了五颜六色的各种服装。平壤大街上各种汽车多了、农民屋顶上和道路上晾晒的玉米多了……这和我们头脑中死板的朝鲜印象很不同。

这是那个即将崩溃的朝鲜吗?

同样,朝鲜人也在逐步打破传统的“政治禁忌”,敢于讨论一些政治话题。当然,目的便是论证现有体制的合理。比如外界热议的三代“世袭”制、朝鲜崩溃论、朝鲜人权、南北冲突,《劳动新闻》中也曾专门刊文,朝鲜同志也曾经与笔者热烈地谈论,并举出诸如老布什、小布什等案例予以反驳,在人权问题上,朝鲜同志更语重心长地谈起1980年代美国拿人权向中国说事的过往,认为这不过是“美国打压朝鲜的借口而已”。

无论这种谈论的背景为何,至少有一点是清楚的:朝鲜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虽然少得可怜,但他们也对国际问题同样充满兴趣,并非如一些媒体所宣传的那样对世事一无所知。只不过这种讨论并没有中国国内来得百花齐放。

朝鲜是完全的一人体制,这也是朝鲜宪法的明确规定与现实。领袖是用生命维护的存在,这是朝鲜人的信念与生活准则。对于外界而言,金正恩的横空出现可能会让人错愕不已,但对于朝鲜人而言,却真的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而且是无法割裂的现实,街道上不时驶来的宣传车上传来的正是那首歌颂领袖的歌曲“没有您我们没法活”。

金正恩接班后,虽然在最高层的权力斗争上有不小震动,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政治、经济与社会依然是平稳的。相反,任何对于这一现实的怀疑反而让朝鲜人觉得不正常:“我们过得好好的,为什么非要让我们换个活法?!”

朝鲜领袖的出现是抗日斗争的结果。朝鲜人认为,是金日成拯救了朝鲜人民,几千年来第一次让朝鲜人完全靠自己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军队、政党和政府,而建国后朝鲜战争、核问题上的对美斗争则成为政权合法性的另一源泉。与美国的斗争成了朝鲜政权这枚硬币不可割舍的另一面,反美在朝鲜是“永恒的政治正确”。然而,反美需要与之抗衡的实力与情怀,尤其是迫切需要美国对这种实力的认可。所以,朝鲜在极力发展核武器与远程导弹的同时,也教育国民从小就对美国有着彻骨的仇恨,幼儿园、小学里儿童刺杀美国人的图画随处可见。

与美国为敌的信念同样也造成了朝鲜对美国之外其它国家的不屑,因为朝鲜人的国家自尊意识异常强烈,所以能与超级大国斗争也是体现自尊的重要手段。而对于韩国、日本等国,朝鲜人从来“不用正眼”,认为其没有资格与朝鲜平起平坐。即使有时面对,也只不过将之做为打开对美外交的一个手段而已。朝韩冲突、朝日会谈、离散家属等从来都是朝鲜饭桌放好后的“小菜”,真正期待的还是美国坐下来,“大餐”才真正到来。

在金日成与金正日时代,朝鲜外交的玩法是充分调动周边大国与美国周旋,搞“调动外交”。而金正恩为首的朝鲜新一代青年外交团队似乎对这种耗时间的做法比较焦躁,加上美国对朝搞“战略忍耐”,朝鲜无法再等待下去,试图毕其功于一“核”,强行将美国拉到谈判桌上。所以,金正恩式的“驯服外交”正式出笼。

结果呢?朝美出现了惊人的“互动”一致:美国说朝鲜核能力不行,那就试验一二三次;美国说朝鲜运载能力不行,那就来射颗卫星,近的射完再来次远的;陆基的搞完来次潜射的……而对于韩国,朝鲜的耐心更少,直接排兵布阵,来个最后通牒。

金正恩出任最高领导人之后,中朝关系趋于冷淡,尤其是在2014年7月之后。熟人之间讨论中朝关系倒是正常,我们也反复解释说中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加上在韩国有几十万中国人在,人和人交往多了自然联系就多了,利益纠割就多。但有次在饭店就餐时,旁边一陌生朝鲜人非常直接了当的质问说,“是中国同志吗?为什么你们要先访问首尔?为什么要打破惯例?”

这可能代表了一部分朝鲜人对中国的态度。

当然,高访是中朝关系的一个导火索和结果而已,并非冷淡的根本原因所在。中朝之间大致有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历史问题。中朝之间号称“血盟”,但这仅仅是历史的一个断面,个中甘苦实在无法一言以蔽之,自然也不能用简单的好坏二字予以总结。中朝几千年来的交往史从来都不是坦途,历史交织多了所带来的资产也是多种多样,而这些资产正无时无地地影响着当下的中朝关系。明清时代的强势干预、甲午战争、志愿军入朝参战、中朝党际交往等历史都说明中朝之间的历史交织何等之深,中朝关系不可能“一拍即合”或“一拍即散”,以任何现代的国际关系理论来研判中朝关系都会陷入一个又一个的理论泥潭而不能自拔,当然会得出荒唐的结论。笔者就听到劳动党的一位党务工作者抱怨“中国对朝鲜充满轻视与无知”。

二、地缘价值判断问题。中国近年来发展迅速,而朝鲜由于国际政治原因未能走上发展快车道。而部分人将之归结于“吸血效应”与“站岗效应”,认为中国的发展“吸”走了本应投资于朝鲜的资本等,这是周边国家的一个“共识”。朝鲜人更认为,朝鲜处于东北亚地缘政治的最前沿,“顶住”了美国极大的压力,才“为中国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一位朝鲜干部对笔者说过,“中国同志可以看一看,中国周边有没有像朝中边境这么稳定的边境?”、“中国发展的30年,正是朝鲜坚决对抗美国的30年,也是朝鲜从富裕走向贫穷的30年”。

三、朝核问题。如果说历史问题与地缘价值问题是底层的铺垫,那么朝核问题则可以说是中朝关系激烈碰撞擦出的火花,是当下中朝关系的矛盾集中。朝鲜已经将拥核写入宪法和党章,将拥核与政权稳定挂钩,并数次声称“六方会谈已死”。而中国坚持朝鲜半岛问题解决的三大原则,即和平、稳定与无核化,反对朝鲜搞核试验,并坚持联合国与六方会谈的相关决议与声明。朝鲜认为中国的立场自2013年来发生了变化,在核问题的立场上日趋强硬。朝鲜朋友也曾经对中国对待朝核问题的态度表示不解甚至愤怒,认为中国在有些方面比美韩做得还更过分,将两国关系和核问题联系起来:“你们怎么会认为朝鲜的核武器是攻击中国的?”

四、沟通问题。朝鲜国情特殊,开放度极其有限,国际话语权上能力缺乏,而其有限的对外窗口也因对于体制的敏感而只是限于赞美,甚至是过度夸大式的宣传,而非冷静的辨析,常常让人觉得很有爆炸性,但却不让人信服。相比之下,韩国借信息化与“韩流”之威在中国有绝对的话语权,因此中国国内的朝鲜形象相当程度上是韩国“建构”出来的“朝鲜”,舆论界、学界、政界,甚至于外交界所认知的朝鲜也基本依赖于此。或者说,中国国内看到的朝鲜印象非常片面,如即将崩溃的朝鲜、饿殍遍地的朝鲜等等。这相当程度上造成了中朝之间沟通上的困难,也造成了越来越深的误解与错误认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对朝鲜的战略判断。

一般的中国式思维认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朝鲜半岛的问题如此错综复杂,当然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问题。从这一逻辑上看,中朝关系的发展遭遇寒流自然也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是历史和现实发展的必然。然而,其中繁文缛节的事情可能需要一个个抽丝剥茧式地去解决。

中朝政治关系正在经历一场短暂的寒意,但除此之外的中朝关系都很“正常”,尤其是经济商贸来往,甚至有消息传来称鸭绿江、图们江上联通中朝两国的桥梁、道路、铁路的“互联互通”工程即将启动。一度处于停滞状态的丹东鸭绿江新桥朝方境内的建设工作已经宣布将于近日内启动。

事实上,中国对于朝鲜的影响随处可见,已经深深渗入了朝鲜居民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在开放程度较高的罗先特区,说中国话、用中国货已经成为不少民众的“默认”生活状态。正在紧张恢复中的受灾重建工作绝大部分原材料与物资也来自中国。

因此,对于中朝关系抱有极大期待与极度失望都是不可取的。根本上讲,中朝之间的问题也只是一时的“心情”问题,不是本质的结构性矛盾,是中朝双方对彼此的期待与失望不断反复的结果。因此,相互理解彼此所处的国际环境与地区环境,了解彼此的需要与关切,将双边关系的“负资产”转化成为“正资产”自然是当务之急。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所处的地位与国家定位完全不同,中国与朝鲜的感知在敏感度上完全不同,朝鲜不应一味期待中国会无原则地支持朝鲜,而中国也应从朝鲜的角度理解朝鲜的处境与关切,而不能仅仅将朝鲜视为“麻烦制造者”。因此,作为大国近邻的中国,不放任事态恶化,主动示好解决问题方显大国气度。

中国是集体领导制,而朝鲜的权力高度集中,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案更应该是自上而下,而非自下而上。也许一名朝鲜干部的话较有代表性,“解决了高层的问题就是解决了所有问题。等朝中两国最高领导人见面的时候,所有问题都不再是问题”。刘云山的访问,应该是中国高层看到了解决中朝关系的症结所在。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