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大概是唯一的学院派蒙古乐队

澎湃新闻记者 钱恋水
2015-10-10 18:04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2010年朱哲琴的《世界听见》巡演之后,担任巡演作曲及制作的蒙古族旅法音乐人蒙柯卓兰和他召集的几位音乐人意犹未尽,决定继续玩下去,于是就自然而然地生出一支乐队,名字就叫“蒙古癥”。

他们自称一支先锋乐团,但是“先锋”这个词往往拒人千里,其实他们就是一支以蒙古音乐为核心的现代室内乐乐团。

创始人蒙柯卓兰出版了多部室内乐作品集,担任乐团的主要作曲。哈斯巴根和博尔之金夫是两位蒙古音乐人,呼麦、马头琴、口弦、陶布秀尔,构成乐队核心的蒙古元素。宋昭是大提琴家,低沉迂回的大提琴和蒙古音乐非常契合,同样是胸腔里雄劲的风。负责打击乐的是蒙古族打击乐演奏家陈世杰,西洋打击乐和蒙古族打击乐兼修,他的打击乐不仅是惊雷,细腻的时候如晨钟暮鼓,效法自然。

10月10-11日,“蒙古癥”乐队在上海金桥国际商业中心有两场免费露天演出。人不会太多,而音乐好过大多卖票卖酒的演出,不妨去听一听。他们的音乐不是载歌载舞下马饮酒,两只呼麦和器乐齐时候迸发的紧张感就像蒙古铁骑出现在地平线,带来长时间的窒息感。

蒙古癥先锋乐团于金桥国际乐未央2东西合乐。
不以血液判断是不是蒙古人,所以更加自由包容

“蒙古癥”的名字起得够怪异,原来是有意为之。用蒙柯卓兰德话来说:“这个名字里疯狂和天才俱有,也象征我们对蒙古的情感病入膏肓。”

以蒙古音乐为根的世界音乐团体很多,如他们写的都是半小时左右室内乐作品长度的乐团却不多。五位成员均为音乐学院古典音乐科班出身。为什么不用更容易被接受的“世界音乐”解释自己,而是坚持用“先锋音乐”这样的晦涩标签?因为他们坚持自己的音乐是正规的现代室内乐作品,分乐章,有标题,只是拥有蒙古音乐的魂而已。

在国内,“蒙古癥”乐团并不出名。然而他们常常在国外有高品质的演出。对于“区别对待”,宋昭说:“我们在国外也不是说有名,而是受重视。好比我们刚从贝多芬音乐节回来。主办方把我们归类为古典音乐乐团。在我们身上他看到了蒙古音乐除了坚守传统,走向民谣、摇滚、金属之外的另一种可能性。”

蒙古音乐独特的地方不仅在呼麦,在马头琴,在口弦,在马蹄和风的声音,还在它极大的包容性。坚守传统的恒哈图,能够和几乎任何类型音乐融合而不失本色的乌仁娜,摇滚的杭盖,金属的铁骑和九宝,还有很多。在蒙柯卓兰看来,这是因为“我们并不以血液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蒙古人。只要他向往自由,和我们有一样的世界观,同意同一个自然法则,他就是蒙古人。”

如此,就轻易弥补了学院和民族音乐之间的鸿沟。

在贝多芬音乐节上,年轻的德国古典音乐乐手们对他们好奇,问了很多关于蒙古的问题,甚至吃饭的时候也围在他们身边看着。好奇之外,让蒙柯卓兰感动的地方是:“他们也不停地问我对于他们音乐的看法。他们觉得自己从小科班出身一切都要守规矩,非常羡慕我们音乐里的自由。这也让我更加看清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博尔之金夫Borjigin 于金桥国际乐未央2东西合乐演出。

哈斯巴根Hasbagen 于金桥国际乐未央2东西合乐演出。
说书的一句短调如千言万语,折一枝芦苇鸟儿也会飞下聆听

“蒙古癥”的创作遵循的是古典音乐的法则,但是每位成员的灵魂都住在草原。博尔之金夫从小生活在牧区,他的家乡是蒙古有名的说书之乡。“小时候哪一家有聚会,邻村的一家一家子人都会坐着马车过来,因为聚会的人家会请到说书的老爷爷。一把四胡,老人边唱边弹,听进去了会发现里面的情绪非常丰富,即使只是一句小小的短调。”

长得像汉人的蒙汉混血陈世杰最初的蒙古音乐记忆来自他的蒙古族父亲。“小时候我哭的时候爸爸不会哄我,而是抱着我就唱歌,唱着唱着我就不哭了。我们这里客人来了有下马歌,饮酒有饮酒歌,走了有上马歌,音乐就在生活里。”

宋昭是乐团里唯一的非蒙古族人。他说自己撞见蒙古音乐的过程和普通观众一样,某日突然听见一支类似“管子”的“冒顿查尔”就被震住了。舞台下的观众在这段solo之后掌声雷动,他也听呆了。“就这一种乐器就已经是最完美的音乐。应该就是从前的蒙古人在湖边听到风吹芦苇的声音觉得怎么那么好听,就折了一支芦苇,试试看灌点风进去会发出什么声音。”

这种乐器,说是高手坐在湖边吹,鸟儿群兽都会聚拢过来聆听。

如今的“蒙古癥”乐队已经有了几首半小时以上的长作品。每位成员也都有自己的音乐项目/乐队,非常忙,但是他们希望年底能够录成一张专辑。他们也有意收集蒙古族的古老歌谣,尝试小作品的创作。在他们眼中,游牧文化保存得最好的乐队当之无愧是图瓦共和国的恒哈图。老头们和博尔之金夫要好,每次去北京都会去他家喝酒。“他们的音乐嘚儿嘚儿的每次一听到就像回到小时候,坐着马车从牧区的一条路到另一条路上听到的马车上什物摇摆的声音,就是那种自然的律动。”

恒哈图已经做到极致,所以“蒙古癥”在小作品上也许会稍稍绕开他们的方向,琢磨着加入自己的东西。不知道他们会以什么方式重现自己记忆中的蒙古音乐,但是一定会和别人不一样,还有把大提琴呢。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