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习近平访英丨英学者谈对华新模式:财政部主导,更简单务实

澎湃新闻记者 吴艳洁
2015-10-19 07:57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在和中国打交道的方式上,英国正在寻求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近日,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的两名中国事务资深研究员凯利·布朗(Kerry Brown)以及蒂姆·萨默斯(Tim Summers)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几乎不约而同地在谈到此前英国不顾美国,率先申请加入亚投行时,说出了这句话。

英国将会如何继续走这条路?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会为我们带来什么?英国方面对于中国的“和平崛起”又持何态度?布朗和萨默斯在习近平主席访英前夕,围绕这一系列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凯利·布朗是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亚洲项目前主任,曾经作为一名英国外交官在华工作多年,现为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著作有《英国对中国的外交怎么了?》。

蒂姆·萨默斯为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资深顾问研究员,2004年至2007年间担任英国驻中国重庆领事馆总领事,2010年起常驻中国香港,目前为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的一名助理教授,著有《云南:通向亚洲的中国桥头堡》。

英国现在反过来寻求中国的投资和技术

澎湃新闻:您对此次习主席访问英国有何期待?

布朗:中国和英国之间的国事访问历来的传统就是伴随着一个比较重要的贸易经济方面的(合作)。很显然,目前为止双方已经有意向的重要领域包括中国对英国核电项目的投资(这将是这个领域内的首次),以及对英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这一点将是一种完全翻天覆地的关系转变,因为在过去总体上一直都是英国在中国的基建领域寻找投资机会,但现在却是英国反过来希望升级他们老旧过时的基础设施,并向中国寻求资金投资,而且不光是投资,他们寻求的还有中国在基建方面的秘诀。我想这也标志着中英双方的关系正在走向更互惠更平衡的方向。

萨默斯:我认为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访问,这将会决定未来几年英国和中国双边关系的基调。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了很多积极的表现,尤其是在经济和金融领域。但中英面临的挑战是要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建立一种平衡双方利益和重点的可持续的关系。

英国此次对习主席访问的欢迎也同样反映了全球权力分配的变化,今年3月英国率先申请加入亚投行也是如此。

澎湃新闻:中英双方曾多次提到2015年是中英关系的“黄金年”,中英将在未来5年打造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您认为中英关系会在未来几年内有何突破和发展?

布朗:我认为这将意味着一个中英之间经济合作和投资变得更明显,且不断加速的时代的到来。目前为止,中国还算是一个几乎比较小的合作伙伴,合作时不时会有,但中国对在英国的贸易和文化方面的利益缺乏有效的认识。在一些方面,它们的合作很强,比如学生交流,等教育方面,而在另一方面,却并不有效,比如投资领域(英国接受的投资中来自中国的只有0.1%)。所以我认为,伴随着中国开始在英国投资铁路和电力等项目,我们将会看到,双方之间的合作将会再度“充电”,更有动力。

萨默斯:事实上我认为现在使用“黄金时代”还有点为时过早。中英关系仅仅在几年前(2012-2013)还处于较冷的状态,在近几年大大改善。这段关系仍然会遇到挑战。双方仍然需要努力保障这段关系能够持续发展。但同时我认为双方不应该仅仅只着眼于双边关系,伦敦和北京能够通过多边的平台共同应对全球和地区性的挑战(比如气候变化,极端主义),这是非常重要的。

英国财长奥斯本 CFP 图

奥斯本主导的对华外交模式

澎湃新闻:此前有评论指出英国对中国的外交互动仍然非常老套,外交模式已经落后,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英国是否正在通过此次习主席访英作出改变?

布朗:我想现在的英国政府正在努力简化这种关系,使其变得更为务实,着眼于更简单更实际的目标。在过去,英国曾经对要在中国重新打造英国的形象有着很多很大的想法,他们试图改变中国眼中英国那种传统保守的形象,转向时髦、充满创造力的形象。事实上,英国的确是一个充满创造力、多样化的经济体,但是拥有着一个传统且影响巨大的王室,很大一部分在中国进行的宣传活动最终都没能让中国人对英国文化和社会的看法发生改变。

萨默斯我认为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对华外交方式在未来几年都将面临挑战。中国的快速变革,国家的规模和复杂性都意味着欧洲国家需要在如何和中国交往方面培养更广泛更深入的专业知识。他们要做的功课还有很多。

在贸易方面,英国的确落后于法国和德国,但在对内投资和金融合作方面却比较领先。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反映出了欧洲国家在不同方面的优势。

澎湃新闻:此前有评论指出,英国对华外交受到了由奥斯本领导的财政部的主导,从扩大经贸联系入手。您如何看待这一政策?

布朗:事实上,从2010年到2014年,英国外交部主张的政策并没能实现英国政客们寻求的东西,所以在处理英中关系时,英国的外交大臣们并不是真正的话事人,因为他们没能发挥想象力,用不同的眼光看待问题,而是依然对中国采用老一套的不温不火的交往方式。

如今,这样一位非常重要的政客(奥斯本)真正开始接手处理英国对中国关系的主导权,并试图重启关系,这是很好的。但当然这也存在着风险,所以奥斯本必须坚信自己能够符合公众的期待。他当然也同样需要中国政府的帮助,来确保这段关系能够稳定,真的互惠和能够持续发展。

目前这一情况看起来已经比几年前好很多了,在当时,英国官员对于中国似乎都是同一种说法,而英国政客则保持着另一种观点,现在的情况似乎在两者之间起到了某种中和作用。

我认为奥斯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选择,而且他认识到中英之间的关系需要被简单化,且从战略上着眼于一个领域——可以体现出切实成果的领域。像我之前说的,这种方法还是有风险的,但至少这是真正融入中国活力的一种尝试,也能够给中英关系注入一些活力的尝试,使之不会像过去一样沦为太过正式,太过保守,拘泥于礼节。

萨默斯:我认为奥斯本认识到了中国崛起会对全球事务有着变革性的影响,他也知道英国需要对此作出反应。我希望奥斯本的这种认识是在英国政府内被普遍接受的,然而我并不认为中英之间的关系只局限于经济、商业或者是金融领域。中英关系相比过去已经变得更为广泛,而且正在进一步继续发展(比如科技交流,教育,文化交流等)。而伦敦所面临的挑战就是在这些不同的问题中获得正确的平衡。

英国和美国的对华利益不一样

澎湃新闻:今年早些时候,英国率先宣布申请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使得国际风向随之一变。而在此之前,英国外交被普遍认为是习惯于跟随美国而动,您认为这是否意味着英国正在转变对华的外交模式?

布朗:我想英国只是接受了一个事实:我们正处于一个充满了复杂性和混杂性的时代,而在一些领域里,英国需要选择自己与众不同的道路来走。

作为金融领域的一个主要角色,英国在亚投行中看到了一个机会,一个完全能自己走的机会,就算会激怒美国,也值得冒这个险。这样的事情,在未来可能还会继续发生,但是在安全领域,我不认为英国会和美国的道路产生偏离,因为这风险太大了,而且也太过违背英国的核心利益。

萨默斯:亚投行问题反映了英国在和中国打交道方面正在寻求走出自己的道路。我认为在和中国的关系中,英国和美国的利益是不同的,所以伦敦采取的政策和华盛顿方面有所不同也很自然。

澎湃新闻:中国已经先后多次重申“和平崛起”概念,但似乎西方仍对此抱有疑虑。英国方面如何看待中国的崛起,以及中国倡导的亚投行、“一带一路”倡议等?

布朗:我认为外界对于中国可能想要控制其周边地区以外的世界的说法被过分渲染了。中国从来没有真的这样做过,所以也不会现在开始这么做。

在亚投行问题上,这是个非常详细的政策,有一套非常清晰的东西来指明如何操作。但“一带一路”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在英国真的可以参与进来之前,它需要更细节化,有一些证明其影响和意义的范例可供参考。

萨默斯:英国内部对于中国的崛起有着不同的观点。总的来说我认为英国人对中国崛起并不像美国人那么充满忧虑,他们其实相对更加欢迎一个强大的中国。英国有一种非常务实的外交文化,对全球权力的再分配也保持这种开放的态度。这一点,从英国加入亚投行就能表现出来。在英国,以及其他地方,人们正在想弄懂“一带一路”战略可能带来的影响,而对于英国来说,其中的一个影响就是能够为英国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商业机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