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直面精神困境,是当今戏剧的意义之一

阿之
2015-10-24 13:29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迷乱》剧照

来自立陶宛国家剧院的《迷乱》是今年乌镇戏剧节备受期待与关注的一部戏,笔者观看的这场,乌镇戏剧节的发起人之一、演员黄磊甚至亲自参与剧场秩序的维护。它其实并非新作,剧本面世已有七八年之久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探讨的主题则是现代人迫切关注的精神疾病问题。

通过舞台消费、描写、呈现精神疾病似乎是大势所趋,近些年中国的原创作品就有了《你好,疯子》、《疯人院飞了》、《天堂隔壁是疯人院》等等,“直面戏剧”也如雨后春笋在中国舞台上越发频繁地被排演。《迷乱》也有戏谑和娱乐元素,但更侧重于真实复制现实生活中的复杂性,呈现人与环境的无力对抗。

这个版本的《迷乱》带有强烈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导演所用的一切舞台手段,似乎都有意要模糊现实世界与主人公潜意识思想活动的界线。舞台的地板和三面墙由四张巨大的灰底黑字咖啡厅价目表组成,暗示三位女主人公的专业人士身份和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但远远望去,密密麻麻的字符布满了舞台,像极了《黑客帝国》里充斥着程式代码的虚拟世界,观众也常常随着演员歇斯底里地叫喊堕入他们的潜意识世界;舞台的中央有六张放着麦克风的桌子,每当台上六位演员坐在桌子前对着话筒柔声倾诉,就像无助的病人渴望被心理医生聆听与治疗。

《迷乱》是关于三位女性索菲亚、茱莉亚和艾米分别遭遇人生瓶颈期的故事。整出戏由索菲亚的故事开场,45岁的索菲亚是名小学教师,有两个孩子要抚养的她,因为学校即将倒闭带来的失业问题而变得格外焦虑。但随着索菲亚故事的深入,观众对她的同情心逐渐累加,导演在此时插入了影像的使用,像是对观众的一次挑衅与嘲弄——索菲亚说自己在停车场如何被人欺侮,可是录像里的她分明霸道地在停车场与人对骂,这让人不禁怀疑,她所诉说的病情,究竟有多少臆想的成分,又或者是她根本就有被害妄想症,所以恶意曲解了周围所有人的言行和动机?

《迷乱》剧照

在索菲亚的故事告一段落后,第二位女主人公茱莉亚开始说她的故事。她是一位心理医生,却与自己的病人有越轨行为。对方是个狂热的电影迷,他们在对《搏击俱乐部》和对人格分裂的讨论中沦陷得无法自拔,心理医生的工作旨在帮助别人获得精神上的解脱而活得更好,而她自己却身陷囹圄,医人而无法自医。

在这里,编剧又和观众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茱莉亚告诉艾米,与她相恋的男病人,已经结婚,有两个孩子,这不禁让人猜测,难道她的出轨对象是索菲亚的丈夫?虽然事实证明她们的故事并无交集,但那些喜欢卖弄自己智力的编剧都喜欢用这种方式让悬疑和危机在自己的剧作里蔓延,品特就很喜欢用这一招,而当代的先锋剧作家喜欢这么整的也越来越多了,故意埋下很多线索,而这些线索的关联并非是显而易见、可以预测的。

第三位主人公26岁的记者艾米看似事业家庭双丰收,其实也隐藏着不足为外人道的烦恼,因为她正与丈夫闹离婚,与丈夫争夺女儿的抚养权把她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除了象征性十足的布景和舞台手段,舞台的一切都是具象的。没有哪一样舞台手段的使用目的是语焉不详的,观众总能很快地领悟导演这么做的目的——用扔纸团表示群体暴力、打太极拳表示寻求内心平静;艾米离婚官司的场景,其余五名演员将桌子一字排开,孤军奋战的艾米以寡敌众独自坐在舞台的左侧,接受这五人组成的“陪审团”的审判。当然,这个陪审团在这里也是象征意义,甚至有可能经过艾米的心理活动将其带来的负面情绪扩大了。

三个故事都非常具有普遍性并且具有代表性,可以容易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或者在主人公的故事里寻找解决问题方式的欲望,但编剧细腻的情感描摹,又让他们的故事显得很真实、很有个人色彩。

当代戏剧直面人类精神状态上的困境是大势所趋,不是为了反传统,而是为了更加真实,《迷乱》就是这样的真实的戏剧。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