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习近平访英后荷德法领导人接踵访华,中欧迎来“新蜜月期”

澎湃新闻记者 黄翱
2015-10-27 08:50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国家主席习近平26日在人民大会堂同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举行会谈。新华社 图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刚刚结束的备受瞩目的访英之旅只是一个中欧外交互访“新一轮蜜月”的开始,接下来,欧洲多国领导人将接踵来华访问。

应习近平邀请,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对中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亚历山大访问结束之时,另外一位欧洲领导人接着又踏上访华行程。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邀请,德国总理默克尔将于本月29日开始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紧接着在11月初,法国总统奥朗德将访问中国。

近两年来,中国和欧洲国家之间密切的领导人互访让中欧关系迅速升温,今年5月,在中国同欧盟建交四十周年的时候,人民日报评论说:中欧关系正处在历史最好时期。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欧洲研究中心主任陈寒溪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中欧关系从2013年开始逐渐变得非常密切。中欧通过此前两年密集的互访已经奠定了政治共识,虽然双方一些观念上有差异,但是并不妨碍双方进行全方位的合作。

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上海欧洲学会理事忻华对澎湃新闻说,欧洲内部经济增长乏力、问题重重,害怕英国占据对华合作的优势等一系列因素导致各方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习近平李克强两年10访欧洲

今年正值中国与欧盟建交40周年,近来中国与欧洲国家的一系列互动盛事引发广泛关注。

习近平主席10月19日至23日对英国开展的国事访问,被舆论称为“超级国事访问”,双方达成的合作协议总额高达400亿英镑,两国一致决定共同构建中英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开启持久、开放、共赢的“黄金时代”。

随即,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夫妇于10月25日至29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亚历山大国王率领150多家荷兰企业的庞大商贸团将前往上海、杭州、北京、延安多地。

亚历山大国王回国后,德国总理默克尔当天将抵达中国,在10月29日到30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默克尔担任德国总理后的第8次访华,届时她将成为西方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中在任上访华次数最多的领导人。据德国政府透露,默克尔访华的议题同政治和经贸合作有关,期间将同中国领导人分别举行会晤,并将于29日访问合肥。在合肥期间,中德将举行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会议,并在周五离开。

过一个周末,法国总统奥朗德便将率团来华,于11月2日到3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为年底将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争取中国方面的支持。据称,两国领导人将就气候大会共同探讨相关议题,还将发出行动呼吁。联合国气候大会预计将于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召开,目标是与会的196个国家与地区共同签署抑制全球变暖的历史性协定,以确保地球气温不会比工业革命前高出2摄氏度,以防地球气候因温室气体而受到潜在的毁灭性破坏。

陈寒溪对澎湃新闻表示,中欧关系目前的密切关系从2013年开始就能初见端倪。中国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之后,法国总统奥朗德、英国首相卡梅伦便相继访华。除去已经十分紧密的中法关系,访华之行让卡梅伦开始改变对华策略,亦即虽然两国在一些观念上拥有分歧,但是这并非两国发展经济关系的阻碍。

3月12日英国申请加入亚投行,成为首个提出申请的主要西方国家,这一举动在西方世界造成了一定的示范作用。此后,德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纷纷提出申请。

两年内,中国和欧洲的高层互动十分频繁。澎湃新闻发现,2014年,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五度访欧,两人共访问了9个欧洲国家。2015年截至目前,习近平和李克强也是五度访欧,到访了7个欧洲国家。今年5月,李克强在出访南美四国后,回国途中还特意经停西班牙。去年和今年,习近平和李克强到访欧洲国家的频率和数量超过其他任何一个大洲。

不仅是中国领导人频繁到访,欧洲政要、王室成员也纷纷访华。2014年,至少有14位欧洲国家王室成员、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访华,其中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等人。2015年,至少有11位欧洲领导人和王室成员到访中国。

“通过一系列的访问,中欧领导人都奠定了政治共识,亦即抛开两国价值观的差异,将重心放在发展双边经济上面。”陈寒溪说。

中欧沟通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事务”

除了中欧空前热络的高层互动,双方合作的热点进程值得期待。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中欧自由贸易区可行性研究、欧盟放宽高科技技术对华出口管制等问题的前景,将决定中欧务实合作究竟能深入到哪一步。在最近发表的中英联合宣言中,英方重申全力支持中方按照《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支持尽早完成一份雄心勃勃的、全面的中欧投资协定,呼吁早日开展中欧自贸区联合可行性研究。这些积极的信号说明,习近平主席的英国之行,进一步激发了欧洲国家深化对华交流合作的意愿,对中欧整体关系发展产生了重要和积极的影响。

赫芬顿邮报评论称,欧洲大陆与复兴的中华文明之间正进行着不可逆转的往来沟通,这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事务。这一过程将会使我们所在的地球村更为丰富、不断发展、稳固。

过去40年,中国与欧洲大陆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苏联解体一年后,由28个欧洲国家组成的欧盟正式形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区,而中国,现已成为新的全球经济强国,中欧双方在日益多极化的全球体系中的地位都在不断增强。

赫芬顿邮报称,2014年中欧双边贸易总额达到3670亿欧元(约合2.6万亿元人民币),中国与欧盟之间的经济关联正前所未有地加强。

目前,欧盟连续11年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欧贸易额在40年之间惊人地增长了250多倍,去年中欧双边贸易额突破6000亿美元(约合3.8万亿元人民币)大关。欧盟是中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地,累计在华投资已接近1000亿美元(约合6352亿元人民币)。中国企业对欧投资存量已超过500亿美元,去年中国企业对欧投资首次超过欧对华投资,欧洲成为当下最吸引中国投资的目的地之一。中欧人员往来去年接近600万人次,意味着平均每天约有1.6万人、70多个航班穿梭在中欧之间。

忻华表示,欧洲全面向中国靠拢也有其内部的地缘政治因素在推动。他说,从希腊危机到现在,欧盟内部问题重重、经济增长乏力,特别需要外部经济注入,刺激欧盟内部的增长。去年11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公布了总额高达3150亿欧元的欧盟投资计划,即“容克计划”,旨在振兴欧盟境内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这一计划需要大规模的外部自己为其注入活力。

“一方面中国向欧洲推销‘一带一路’倡议,另一方面欧盟也向中国推销‘容克计划’,这增进了双方合作的动力。”忻华说。

他也表示,另一方面,由于中英关系的迅速发展,为欧洲大陆带来了紧迫感。欧洲大陆国家并不希望英国在对华合作方面占据优势,这也是欧洲大陆希望加强与对华关系的因素之一。

“中国经济实力、国际政治地位在提高,欧洲国家与美国在相对下降,欧洲认识到了这一变化。”陈寒溪说,以前欧洲国家经济形势好,外交政策就会偏理想化,现在经济不好,务实外交占据优势。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