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李克强动身访韩前夕,中日韩经贸部长今聚首谈自由贸易

澎湃新闻记者 丁蕾蕾
2015-10-30 16:23
来源:澎湃新闻
自贸区连线 >
字号

从左至右: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林干雄、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尹相直、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钟山

10月30日,第10次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在韩国首尔举行。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钟山、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林干雄、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尹相直分别作为各方首席代表,三方就加快中日韩FTA(自由贸易协定)和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由东盟发起)谈判速度等经贸合作问题交换了意见。

经贸部长会议主要为领导人会议做铺垫。按计划,10月31日至11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对韩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预计于11月1日召开的第六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这是李克强就任总理以来首度访问韩国,也是中国国务院总理时隔五年再次访问韩国。

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主要就三国贸易、投资和在全球及区域框架下的经贸合作问题进行讨论,是三国政府专门讨论经贸合作问题的最高级别会议。这一会议机制2002年启动,迄今已举行过9次。最近一次会议需追溯到2012年5月。

中日韩FTA以及RCEP谈判能否取得进展,是本次经贸会议的焦点。据韩联社报道,除了上述两个议题,三方还就一系列问题交换了意见,这些问题包括:加强区域内贸易与投资的方案、创造经济、电子商务、中小企业、物流、能源、共同进军第三国、知识产权等。

对于此次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日韩态度积极。据共同社报道,林干雄在会议伊始就称,“促进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贸易自由化”,并将争取中日韩FTA、RCEP达成协议。尹相直也表示希望取得成果,“必须使中日韩FTA、RCEP成为高水平、互惠的协定。”

中日韩FTA谈判自2012年11月启动,原本计划去年年底完成。但在2014年年底的第六轮工作谈判上,由于日本拒绝了中韩两国的提案,谈判完成时间被推后1年。

如今离设定时间仅剩两个月,中日韩FTA能否顺利取得进展,各方翘首以盼。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东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子雷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中日韩FTA谈判中,日本已无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谈判阻力,可轻装上阵,战略侧重点有所转移。日本会有所让步,未必对此持悲观态度。

10月初,由日美主导的TPP取得进展。而中韩两国目前尚未成为TPP的成员。有观点认为,出于对TPP有可能提高日本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担忧,中韩将积极推动三国FTA谈判。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贸易与投资研究室主任王海峰对澎湃新闻分析,中日韩三方在自贸区和经济合作方面意见基本一致,自贸区是一种市场对接,一旦三方市场打通,相互之间的合作就更有活力。目前自贸区可行性研究、前提谈判、基础性磋商已基本完成,理想情况下不排除会出现一个时间表。虽然目前日本问题最大,但中韩自贸区已签署,两国联合起来与日本谈判,比三者分开谈要容易的多。

对上述观点,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表示谨慎认同:TPP已达成高标准内容,日本有可能提高谈判本身的要求和标准,即有可能给中韩施加压力。

王海峰的观点是,TPP无论对美国还是日本来说,政治意义要大于经济意义。虽然日本极力推荐贸易多元化、投资分散化,但因中日韩间的产业分工,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扩张,日本很难离开中日韩产业圈。鉴于日本的贸易投资与中国最紧密,日本与中国的互补性最强,若中日韩自贸区签订,日本获得的竞争优势将大于其在德国、英国、美国等自贸区获得的优势。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外贸战略研究部副主任金柏松的观点则颇为激进。他认为,当前,中国政府会加大对中日韩FTA的推动力度;但据其个人对日本的了解,这种积极推动属无用功,没有意义,中国采用继续拖延的方式最佳。

“日本的市场太封闭,不会对中国开放。中国可以将对日本的投资,转移到德国、法国、英国等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较强的地区。”金柏松说。

他强调,东南亚经济发展潜力较大,中日韩应当放弃FTA谈判,转向加强RCEP谈判。RCEP上,中日韩都比较积极,三国可以合作,若RCEP取得良好进展,中日韩同样可以进行贸易合作,没必要搞重复建设。“目前东盟内部谈判缓慢,这是需要去提速的关键点,中国逐步推动即可。”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